童小英
◆摘 要:后五分之一学生对学校和教师来说,不论是教育管理还是教学成绩的提高都是最让人操心的一个群体,特别是临近毕业的九年级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转化这类学生并使他们在学业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成为合格的毕业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科学教学方面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阐述提高后五分之一学生科学成绩的策略。
◆关键词:后五分之一;教育教学策略;科学教学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激发学习内驱力
初中阶段的最后学期,对于“后五分之一”学生来说,科学学科主要的学习任务是复习并掌握整个初中阶段的必备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并分析他们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学法指导,把他们的注意力逐步引导到学习上是首要任务。通过谈话法和调查研究分析,这类学生由于自卑、长时间得不到关注或不恰当的过度关注等导致他们缺乏学习的动力,因此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是关键。
(一)组建学习小组,互助提高
组建学习小组可以起到利用学习伙伴互帮互助缓减学习压力的作用,四人一组,每人确定自己的中考目标,集体制定小组的组名和口号。选出新组建班级的课代表,遵循自愿原则,四人小组选出学习成绩相对较好并做事积极主动的学生担任学习小组长。每天的日日清检测练习过关结果由课代表登记,先过关的同学负责指导帮助暂时还没过关的同学,基础知识要求人人过关。
(二)制定奖罚机制,激励成长
根据观察和了解,发现学生的喜好,制定有效的奖罚机制。例如学生喜欢吃零食,奖励措施可以是上课回答问题答对一个记1分,积分满5分兑换棒棒糖一个,每天的日日清检测练习过关一次得棒棒糖1个、平时一周或一月检测一次,及格者得棒棒糖5个或是满足受奖学生提出的一个合理要求。如果检测成绩和上一次相比退步者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惩罚内容由课代表确定,以巩固科学知识为主,不能做体罚。
二、精准定位教学内容,实施有效教学
精准有效的教学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学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有效的教学内容。例如通过检测每日过关的日日清练习,根据反馈的错题情况寻根问源,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巩固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内驱力。
(一)梳理核心知识,精准施教
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提高学习成绩,需要教师了解、分析毕业考试的试题特点,了解考纲和课标,熟知初中阶段科学的核心知识,例如: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及功能;传染病的传播环节及其预防措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计算;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整理近几年本地或本省其它地市的中考真题,从中选出与初中阶段毕业考试必考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相关的试题编制成每日的作业或课堂练习,在课堂上梳理基础知识并配套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
(二)遵循认知规律,有效施教
教育学、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序反映教材知识演化的逻辑顺序,认知序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顺序,教学序则是反映课堂教学流程的时空顺序。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序应高于教材的知识序,更应该是教学序的基础,只有符合学生认知序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纵观化学部分的基础知识可以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另一块是水的组成、溶液的组成、溶解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的配置、混合物的分离,教学时可以分别按这两条知识线进行整合复习。
三、任务驱动教学,提升学习效果
行动学习法告诉我们,在做中学,不仅能有效解决问题,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个人和团体的协作能力。在复习梳理知识点之前,可以通过“小题热身”或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通过设问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能提升学习效果。
(一)解题遇困,温故知新
例如复习光学知识,先出示题目如图一,让学生讨论四幅图中运用了哪些光学知识,在具体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自主查找资料(教材、复习用书),在解决这道题目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复习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等基础知识,当学生对相关知识表示遗忘时,教师此时梳理知识就会起到很好的复习效果。
下列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是(21cnkxtj2008)
(二)生活情境融进科学知识,化难为易
后五分之一学生普遍薄弱的题型是计算题,只要让他们做计算题,题目都不用看就说“老师,我不会做”,考试答题时卷面几乎都是留空白。学生之所以怕做计算题,因为计算题是考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因此数学不好的学生对计算题很排斥。为了破解后五分之一学生不愿做也不会做计算题的难题,把所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相融合,学生可以依托生活经验帮助解题。在复习机械运动,让学生用速度的计算公式求解时,设置以下生活情境让学生解决,情境1:“我们下课后从教学楼到食堂吃饭用时几分钟?”学生回答:“3分钟”,教师接着问“我们步行速度是多少?”因为之前的练习中出现过,学生说“1.2米每秒”,教师追问“从教学楼到食堂的距离有多少?”情境2:“小明你从家坐车到学校要几分钟?”小明说“15分钟”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60千米每时的车速,计算小明家到学校有多远?通过一系列实际生活情景编制的题目让学生练习3次以后,对速度的計算公式及变形公式的应用,班里就有一半同学会做了。
通过以上教育教学策略的实施,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在一次次课堂上收获成功的体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科学成绩也由原先的十几分上升为四五十分。根据每年区域对这类学生的过关检测,本人任教的班级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说明这些措施还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