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芳
摘 要:地理学科研究的是自然环境,而学生身处于自然环境中,所以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将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原本看起来很难的地理知识变得形象直观,让学生快速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其魅力所在,對其产生一定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文章从意义、实践、原则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核心素养
生活化教学是在素质教育推进后出现的一种教学形式,其可以将知识与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为在实践中发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让学生发现生活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主动地对生活中的知识进行探索,切实地对生活进行感知,从而让学生有效地理解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所以教师要将其重视起来。
一、 生活化教学有怎样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依据的是一个理论、一个思想——生活即教育。因为很多知识是前人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不断思考、探究总结出来的,在总结出来这些知识后其又会将其运用于国家的建设中,为人类的生活“增添色彩”,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的方便快捷。学习的目的除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之外还有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生活化教学就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因为生活化教学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效地联系在了一起,通过生活化的案例对知识进行呈现,学生可以切实地感知到生活中有怎样的知识,并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快速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调查表明,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在的地区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地理现象,可以让学生对相关地区的地理问题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在了解了这些内容后,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特别地去注意这些东西,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生存能力就可以得到提高。除此之外,生活化教学的运用消除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部分学生在看到地理知识的时候会觉得头疼,觉得其很抽象,从心里会产生一种对地理学习的排斥感。而将生活化教学运用起来,学生会发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知识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探究,使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 生活化教学应该怎么进行课堂实践
(一)生活化素材
结合教材内容来看,其与学生的生活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但是教材中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素材也只有一点,光靠这些是没办法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想办法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素材引入课堂教学。不过教师在引入这些素材的时候要明白,这些素材和教材内容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而提供的,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应根据这一特点,对“知识”进行“处理”,使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并提出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获得一定的体验,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地图的阅读”的时候,教师要知道,地图在生活中很常见,而且电视剧、电影中动不动就会出现主角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不知道要怎么出去,经过一番查找找到了地图,并根据地图顺利走出去的情节。而主角之所以能出去,是因为地图起到了作用,主角可以看懂地图上的信息。所以在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将相关的片段进行呈现,并提出这样的问题:“主角为什么能够走出去呢?如果给你一张地图你能找出地图上的信息吗?”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可以将学校的地图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这么说:“这里是一张地图,请问你可以将其中的信息找出来吗?”学生在看到这个地图的时候会觉得很眼熟,然后通过生活经验会发现这是学校的地图,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会以生活经验为主,说自己曾经所见到过的事物。之后教师可以将所在城市的地图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个地图相较而言就很正规了,左下角明确地标了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学生一看到这样的地图立马就懵了,因为没有看到过,没办法读懂其中的信息,并对地图本身产生一定的好奇。这时,教师就可以这么说:“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这张地图,寻找一下其中的信息吧!”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寻找,并将相关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渗透。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快速地吸收知识、理解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计算两个地方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形象,还可以有效地将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生活和情境
在运用生活化教学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情境创设。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切实地对知识进行感知,并让学生从感性认知转变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出生活化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的时候,教师要知道,如果直接对知识进行讲解、教授,学生很有可能只是站在被动的位置上去进行记录、记忆,对知识并没有真正地理解、掌握,只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了背诵,勉勉强强可以应付考试罢了。而且长时间处于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会丧失学习的兴趣。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可以创设出生活化的情境。因为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本就有一定的联系,学生天天都能感受到气温的变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伊始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觉得今天冷吗?”学生会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回答,说“冷”或者“不冷”。之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知道今天多少度吗?”有知道今天温度的学生会快速地进行回答。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可以接着提问:“你们知道这一天里什么时间段最冷什么时间段最热吗?其变化是?”学生会说:“早晚最冷,中午最热。”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哪一天的气温变化大呢?”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对气温的基本知识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什么在早上起床的时候会觉得天气很冷呢?为什么在中午的时候就会觉得很热呢?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可以将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分析,从而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深入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各项能力也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