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福
【摘要】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了诸多的调整和改变,使现代小学数学教育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问题情境化教学强调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引入或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场景,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并帮助其理解教材,促进学生心理机能的发展,切实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有效策略
处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典型特质便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任何新鲜的事物均抱有探索精神.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因单一、落后等特点而缺乏趣味性,抑制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可在增强其学习体验与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其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在活跃的思考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现笔者基于个人多年教学经验,并结合相关文献与资料,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望对相关研究及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现状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与现实生活脱离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身心的发展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导致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通常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促进数学知识和学生日常事例相结合开展教学,从而使小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数学知识.但是,大部分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时,没有对小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及学生自身的學习需求进行充分考虑,在实际教学时,也没有与小学生自身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导致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现实生活脱离,且数学知识相对枯燥,导致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整体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相关数学知识的效率,而且还促使学生无法充分理解相关数学知识,从而影响到小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无法实现因材施教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当中,部分数学教师没有依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的时候,没有对学生彼此的差异进行充分考虑,面对全部学生时,都会设置成相同的问题,虽然创设了情境,但却没有对相关问题难度进行充分考虑与合理设置,导致学生无法对问题的切入点与考查点进行准确分辨,从而影响到学生逻辑思维以及解题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甚至导致部分学生会对数学教师所创设的相关问题情境望而却步,无法有效掌握相关数学知识.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一)趣味性
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影响,十分活泼好动,因此很难在课堂中保持较久的注意力.而情境化教学法本身便有着趣味性特点,再加以问题引导,通过问题与情境的结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问题的探究,从而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针对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需求等多方面要素,切忌按照自身主观意愿来展开设计,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问题情境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且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掌握小学生的思考方向,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展开问题的探究,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提升小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联性
数学知识间有着很强的衔接性,一些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建立于许多旧知识之上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若不能在教学当中促进新旧知识的有效融合,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必然会十分吃力,甚至会出现厌学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关注各个问题情境是否存在关联性,进而从学生的一个已知知识点入手,逐渐延伸到更多的方面,引导学生实现这些新旧知识点的融会贯通.此外小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内容,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还能为其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启发性
想要确保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教师首先便要关注“问题”这一基础性内容,确保问题设计的启发性,让学生能够在相应的问题情境中产生思考的欲望与动力,进而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在当中的主体作用.另外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还可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并为其创造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最终使其形成一定的学习自信,切实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引入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游戏更是保持着极高的热情.小学数学教师应抓住这一特质,在实际教学中引入游戏,并由此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心理,培养其在游戏教学活动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以游戏的形式来辅助教学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还能起到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作用,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进而在和谐、充满趣味性的氛围中做到主动学习,提升与教师配合的默契度,这对提升教学效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这一章的内容时,便可引入这样一个游戏:教师找一根竹竿或是棍子,再用纸制成一个靶子放在地上,邀请四名学生参与游戏,其中三名同学一齐握住竹竿或是棍子并保持竖直举起,一端对准靶子保持50厘米的距离,而另一名同学则趴在地上,手掌与棍子下方相对,之后握着棍子的三名同学一齐向靶心捣去,而趴在地上的学生则在同时将棍子向一边轻轻推去.这时教师先不要让学生急着操作,而是暂停下来向学生提问:“大家觉得最后是握棍子的三人赢还是趴在地上的那位同学赢呢?”让学生展开思考与猜测,但教师并不要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评断,要求四名同学继续游戏.同学们观察到持棍子的三名同学无论怎么使劲,都抵不过趴在地上的人,棍子头是无法触及靶子的.通过这一小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进而纷纷主动思考与小组讨论,而教师在当中要起到引导作用,使学生得到“不同方向的力会起到各自不同的作用”的认知,培养其“先思考、后学习”的学习习惯.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且作用于生活,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可围绕教学内容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改变以往沉闷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熟悉程度,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良好的主人翁意識,并培养其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其社会经验,实现对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
例如,在进行“混合运算”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经常陪妈妈逛超市的现实情景,设计这样一道题目:“假如老师去逛超市,发现苹果的价格为3.5元每斤,而橙子的价格每斤要比苹果多1.1元,桃子的价格则为橙子价格的2倍,而老师想要吃桃子,同学们能够帮老师算出桃子的价格吗?”买东西是小学生能够经常看到且亲身经历过的情景,这样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并结合学习内容来进行题目的计算(3.5+1.1)×2=9.2(元).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当中,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三)巧编故事,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从小学生心理角度分析,相较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编写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更符合其心理需求,有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并且有研究表示,冒险、童话等类型的故事尤其受小学生的喜爱,教师可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来逐渐形成一个故事集,结合教学内容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故事的改编,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其思维发展,并引起其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在欢快氛围中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进行“认识周长”这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引入一个童话故事来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老虎想要在森林中举办一场运动会,便向森林中的动物们分发了请帖,但受体能素质、体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法实现在同一赛场进行比赛的要求,这时狐狸提出可依照体型来选择赛道,将狼、豹子等奔跑速度快且体型较大的动物分成一组在方形的跑道上赛跑,而小猫、兔子等奔跑速度一般且体型较小的动物分成一组在圆形的跑道上赛跑,老虎觉得甚有道理,但为进一步确保竞赛的公平性,需要分别确定两种赛道的长度.这时教师便可向学生提问:“方形跑道与圆形跑道的长度只有分别为多少才能确保比赛公平?”让学生先自主展开思考,在未能得出有效答案的情况下展开小组讨论,明确具体的答案.这样一来,在教师真正公布答案与讲解相关知识点时,学生便会更为迅速且记忆深刻地掌握这些知识,由此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构建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素养提升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实践课的数量通常极其有限,且教学方式不丰富,这就会对数学课的教学效果造成不利影响,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会对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到数学教学的效果与质量的提高.基于此,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要注重通过积极的措施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以促使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对“量一量,比一比”开展教学时,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到操场上,通过尺子、线团等相关工作,对操场的距离进行测量,并将学生分成四个人为一组,以完成相应的测量工作,并在具体分组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差异.其中,规定的时间内,测量最准确的小组则是优胜小组,在小组具体测量中,数学教师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促使学生在操作与实践中,完成相关问题的解决.同时,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使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增强,而且使学生对相关问题解决时,实现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与完善.
结束语
总体来说,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师需要严格遵循趣味性、针对性、关联性与启发性的原则,通过引入游戏、联系生活及巧编故事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其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从而实现对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另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养成“先思考、后学习”的习惯,提升其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20(15):224.
[2]魏红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1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