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玲 曹绪凤
《幼兒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应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江苏省宿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幼儿园从回归自然环境的生活实践教育入手,围绕“回归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命”的主线,按年龄展开研究。其中,大班“美美的向日葵”是园所生命课程班本化建设、探索与实施的体现。
基于幼儿的发展,确定班本课程目标
首先,确定班本课程的内容。活动主题来源于一次活动。教师带领幼儿来到种植园时,幼儿发现他们种的向日葵已经破土而出。“老师,这里冒出好几棵新芽。”“老师,向日葵能长得和小树一样高吗?”“老师,我发现班级花盆里的向日葵也发芽了,但是比这里的小多了。”根据幼儿的讨论,教师抛出了问题:“向日葵需要什么才能长得高长得快”“我们有哪些方法来帮助它们”。幼儿对向日葵产生了探究兴趣,教师及时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开展了“我了解的向日葵”调查活动,确立了“美美的向日葵”班本课程。
其次,确立班本课程的目标。活动主题与内容确立后,大班教师开展了课程审议和讨论。从主题的意义、认识与能力发展等方面确定了活动的发展目标:一是在观察中,让幼儿感知向日葵的外形特征、习性以及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二是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在不断生长变化,感受生命的诞生、成长、衰老等自然现象;三是让幼儿认识到生命脆弱,萌发珍惜和关爱生命的情感。
追随幼儿的学习,探寻班本课程实施途径
活动之初,教师的思路是设置相应领域的活动来引导幼儿认识向日葵、感知生命。在课程审议时,大家提出班本课程的开展基于幼儿,应采用行动视角,给幼儿提供工具和机会让他们去调查、研究。教师让幼儿走在课程前面,以幼儿的经验、问题为线索开展主题活动,鼓励幼儿种植向日葵,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讨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和探索获得关于向日葵的知识,感受生命的奇妙。活动围绕以下三条线索进行:
第一,观察发现,感受生命的存在。教师引导幼儿以小组的方式记录向日葵的成长过程,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组织开展“什么是生命”的讨论。幼儿对生命的认识比较模糊,认为种子发芽、花儿开放就是生命。对于“没发芽的种子、被蜗牛咬断的向日葵小苗,它们的生命是否还存在”的问题,经过讨论,幼儿明白了当种子没发芽、植株遭受虫害或被人为损坏,它们的生命就会随之消失。
第二,比较探究,感知生命生长变化。用探究的方式进行科学教育,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增进他们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使他们获得内化的知识经验和相关技能。教师让幼儿深入了解、认识向日葵的外形结构及习性,观察其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化。幼儿的发现激发了探索的热情,他们梳理了想要了解的内容,通过查资料、向花匠爷爷请教等方法满足学习愿望,获取相关经验。教师还让幼儿将向日葵的生长过程记录和同伴一起分享,体会有生命的物体会不断生长变化。
第三,爱护养护,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教师引导幼儿在与动植物的接触中认识、理解生命,鼓励幼儿学习保护自己,掌握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其一,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其二,让幼儿学习掌握简单的植物养护技巧。其三,在关爱植物的情感体验中,让幼儿意识到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教师对幼儿已有经验做到实时把握,能基于幼儿的发展思考主题线索,不断调整活动安排。教师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心,陪伴幼儿体会生命的珍贵,感悟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生命相互依存。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幼儿园,本文系2020年度宿迁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微型课题“借助园内自然资源萌发幼儿关爱生命情感的实践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SQWK2020-114)
责任编辑:张妍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