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教育回归科学本质和儿童特质

2021-07-16 06:28张俊
教育家 2021年23期
关键词:科学儿童幼儿园

张俊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科学素养早期培养的开端。真正认识和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是起步阶段的价值定位问题,影响着学习的方向。从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来讲,儿童科学教育受到重视大概在半个世纪以前,当时的出发点是英才教育。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儿童科学教育开始转向。人们开始意识到,科学不仅是参与科技竞争或者是国力竞争的基础,还是每一个面向未来科技社会的公民所必需的素质。如何在一个科技之光越来越闪耀的时代中,仍然拥有自信?科学教育正是答案。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我们看到对科学抱有积极、倾听的态度是多么重要,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让个人和社会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既然科学素养如此重要,是不是应该从娃娃抓起?这似乎是没错的。但同样要认识到,我们的幼儿教育还有不可承受之重,我们的娃娃也有这样的不可承受之重。

当前幼儿教育的最大挑战,就是在为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培养儿童。不过,不管未来世界如何发展,科学技术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因此,像人工智能取代人类这样的讨论,会让大众感到慌乱。这已经给当下的科学教育带来了焦虑,导致了一种乱象——为了显示跟未来接轨,不管适合与否、不管孩子懂不懂,只要看上去高端大气的教育内容,都引入幼儿园。孩子要学的内容增多了,这些内容对未来是重要的,可是它们真的是孩子现在需要的吗?即便是需要的,孩子需要的东西还有很多,我们如何选择和整合?

幼儿科学教育要呼唤本质的回归:回归科学的本质,回归儿童的特质。科学的发展依靠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它的本质是非功利的。虽然科学可以带来功利的效果,甚至功利使科学发展的步伐更快,但不该忘记其出发点。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以人的基本素养培养为中心,对幼儿来说,科学知识其实蕴藏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

如何理解儿童学习科学的真正价值?古希腊时代的哲学家对一系列领域进行了哲学思考,儿童对科学的学习,某种意义上也是在重复人类童年时期的思考。好奇和求知的天性,决定了儿童可以学习科学。哪怕是两岁的孩子,都有过科学探究的经历。我们要将教育建立在天性的基础之上,将孩子引向科学的道路。孩子对科学有了兴趣,就会愿意思考,就能获得许多发现。

幼儿科学教育具有一些独特的属性,是值得关注和珍惜的。

首先是生活化。不能因為研究科学教育,幼儿园就只有科学教育,得到了科学却失去了生活,这并不划算。幼儿园要给孩子完整的生活,而科学是孩子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按照学科的方法去研究科学学习是可以的,也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把学科性思考放在孩子的全部生活当中,关注孩子生活中的科学学习。在幼儿园中,科学无处不在。像种植和饲养,从门槛最低的要求来说,可以让孩子陪伴动植物生长,感受其中的科学。这种感受是多方面的。孩子作为照顾者,其体验一定和日常生活中作为被照顾者不同。种植和饲养一定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甚至不是一天能完成的,要持续较长时间。只有在一段相对长的时间中,孩子才能够理解生命的特征是什么,生命的需要是什么。这就是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每一天的生活中有许多偶发的事件和现象,会引发孩子的兴趣。教师能否抓住孩子的兴趣,给其足够的机会进一步探究呢?一些教师虽然能够注意到孩子的兴趣,却无奈教学计划一周前已经定好,没有时间来安排,甚至有的幼儿园在开学初就把所有的教学计划都定好了。如果课程没有足够的弹性,没有给孩子、给老师留下足够的空白,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生活现象和问题,这是非常可惜的。教师开展再好的一节课又如何呢?若是孩子不喜欢,这节课对他来说是印象深刻的吗?如果课程已经脱离了生活的土壤,即便教师创设各种学习和游戏情境,孩子也是被拖着走,而不是两眼放光地去发现问题、主动地辨别问题。我们一定要坚持在生活中学,而不仅是在科学课上做。不关注孩子的生活,把孩子拖到科学兴趣班,那并不是科学教育。

其次是游戏化。对孩子来说,一切都是玩,幼儿园课程也非常强调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践中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将一切都游戏化。游戏的概念泛化后,对真正能够体现孩子自主创造和愉悦精神的游戏起到了反作用——孩子更多进行的是教师创设的游戏,这是不合适的。孩子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都可能成为科学探索的内容。游戏化的学习,是幼儿学科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现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越来越正式和正规,但也越来越形式化,甚至一节课都要按照固定的步骤和模式来开展。孩子没有按照教师的方法在固定的区域探索,没有发现某个科学现象和原理,教师就会很焦急。为何不放开场所的限制呢?给孩子充足的时间,接受孩子为了玩而玩,等孩子体验玩耍的乐趣后,教师再介入并抛出问题,展示更有趣、更高级的玩法,自然可以吸引孩子继续深入学习。在课程建设中,我们主张给孩子自由和自主活动的机会,而不是在教师主导下去学习,其用意就是要激发孩子内在学习的精神和能量。许多科学发现和发明,恰恰是因为科学家不是在完成规定动作,而是在尝试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最终收获了别人发现不了的成果。

最后是综合化。幼儿园科学教育要关心孩子的年龄特点,更要关心科学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儿童不像成人所以为的那般幼稚无知,他们完全可以去探究科学,能够获得自己的科学经验和科学认识,但是幼儿时期还不具备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幼儿对事物之间联系的认识也是表面的、直观的,无法得到对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成人不需要将一个真实的科学道理硬讲给幼儿,而要更关注幼儿的体验、感受、理解、思考。幼儿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这意味着,成人不一定要给三岁的孩子一个正确答案,容忍孩子的错误认知,并不会让孩子贻误终身。

孩子对很多科学现象的解释是非常主观的,具有一种诗意和想象的性质,我把它称为“儿童的科学”,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我曾在一所理工类大学的附属幼儿园旁听科学活动,去的那天刚好下雨,教师的课程主题是“熊熊燃烧的大火球——太阳”。当时我非常好奇,下雨天孩子对太阳的认识是怎样的。得益于许多孩子的父母都是科学家,教师上课毫无压力,太阳的示例图一展开,孩子们就纷纷抢着说太阳燃烧的温度是多少,太阳黑子、日晷是什么等等,整节课进行得非常顺利,教师也对自己没有灌输感到欣慰。下课后,我不死心,于是问一个小朋友,今天下雨太阳还烧不烧呢?孩子说,下雨当然就不烧了。旁边的孩子说,不对,下雨也在烧,它在美国烧。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解读这件事。一方面,成人让孩子知道纯粹的科学概念和知识有意义吗?如果孩子不理解,为什么要把这些知识点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呢?另一方面,孩子的回答给了我启发,他们不知道其实也蛮好。孩子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来理解科学术语的意思,总有一天,他会知道术语背后真正的科学内涵是什么,但在今天,他可以充满自信地、非常认真又可笑地和小朋友讨论科学。这大概就是幼儿科学本来的样子。所以,放过孩子吧,也放过老师自己。从人类发展本身来看,科学起初和艺术、哲学也是融合的,在孩子们身上,更应该看到融合思考的方式。等进入小学、慢慢能够适应学科化学习的时候,孩子受到更多科学方法、科学思考的训练,或许可以走更远,但并不是在今天就一定要他知道很多。

总结来说,理想的幼儿科学教育真的不需要投入那么多金钱,不需要那么多高级的装备,它需要的是探究和想象的空间。不仅包括物理的空间,还有心理的空间,允许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去尝试、去犯错误。在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把他引向科学思考和学习的道路上,成人要大量地用心,牢记四个关键词——陪伴,倾听,对话,接纳。每一个孩子能够从科学的学习中得到满足和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系南京鹤琴幼儿园园长,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科学儿童幼儿园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科学拔牙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六·一”——我们过年啦!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