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璠
你是否听过这样一首“诗”?“第一名是女孩子/乖巧听话是女孩子/干净整洁是女孩子/成绩倒数是男孩子/不屑做班干部是男孩子/与同伴起肢体冲突是男孩子……”男孩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状态会带给父母各种各样的“惊喜”与“惊吓”。每对父母都在期待,身边小小的男孩成为展翅高飞的雄鹰,飞得远、看得高,拥有美好的人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孩危机”“拯救男生”“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等关于男孩的话题接连成为爆点话题。面对惊涛骇浪的成长,如何帮助我们的男孩安然度过?成人需要为之筹备远行的行囊——里面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有乐于探索的好奇、有突破自我的勇气,支持他大步踏向未来。
// 打破循环 //
几年前,“男孩危机”话题引发了广泛讨论。这种认为男孩多方面发展弱于女孩的观点,源于对男孩生理发育特点的研究。科学研究显示,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较多,使他们天生好动、喜欢冒险;男孩的大脑处理血流的总量较女孩要少,使他们擅长专注于单一任务,开展深度学习……
不可否认,男女之间存在生理差异。知名性别教育专家迈克尔·古里安曾说,男孩大脑的某些功能成熟得相对较晚,比如识别和理解面部表情、社交线索以及精細运动的能力。不过,这些差异是否会使男女表现迥异?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成果显示,男女的差异在胚胎形成时就已决定了,而后天的教养方式决定着这些差异形成的结果是好是坏。适当的方式能让男孩获得较好的发展,错误的方式很可能会使男孩对某些事情失去兴趣,进而巩固旧有的印象。
对此,叮咚荒野学堂的创办人吴娟深有体会。上学时,吴娟尤为关注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对女性产生的影响,十多年过去后,成为妈妈的吴娟在与儿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慢慢注意到,男性同样受制其中:“现在整个环境对男孩太不友好了,社会对男孩的刻板印象会使他们受到伤害。”比如,很多人认为男孩不应该哭,男孩应该学习数理化……父母给男孩灌输此类思想的过程,其实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现。久而久之,这些男孩的情绪认知能力会变弱,长大后更是难以承担对感知力要求较高的工作,于是更多选择与机器打交道——此类工作正是需要数理化学科知识,从而走上“刻板”的轨道。
“二胎家庭提供给男孩和女孩相同的教育环境,但家长总是吐槽男孩更淘气一些。”重庆市朝阳中学教师龙洁说。在与家长、男孩的交流中,她发现看似调皮的男孩往往有着不为人知的烦恼。作为人,喜怒哀乐的情绪表达是正常的事情,很多男孩却不敢展现自己脆弱的一面;人的学习能力不能一概而论,在“男孩空间感优于女孩”的刻板印象压制下,一些空间感不太强的男孩会陷入压力的漩涡,产生自卑感、挫败感。“刻板印象就像一件束身衣,会束缚男孩的发展。”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陈羿君指出,刻板印象是从幼儿到成年的发展过程中受群体意识影响潜移默化形成的。个体的刻板印象呈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性别角色到行业选择都受其影响。打破思维的怪圈,走出循环,关键在于父母的养育态度。
// 找到价值 //
好动、打碎东西、不顾危险,几乎令所有男孩的父母感到费解:小小的身体内,为何如安装了“永动机”般不知疲倦。“冒险”“猎奇”是男孩刻在骨子里的需求,即便是再文静内向的男孩,这也是一种天性:他们总渴望从对事物的打破重组的过程中发现世界的规律。缺乏冒险精神的男孩,往往习惯于墨守成规,既不善创新,又不喜挑战。
1982年,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独生子的大批量出现使家庭对男孩的养育态度变得尤为宽容。作家韩浩月将此现象称为“取悦男孩”,他解释道:“现代家庭过于关注孩子的物质,对孩子的精神缺乏了解,也缺乏了解的欲望,更缺乏引领的榜样。”科技的普及、交通的便捷、通讯的即时、网络的依赖……使得男孩动手机会变少、接触自然机会变少、肌肉锻炼机会变少。而社会对男孩刚性的要求依然在代代延续,面向未来,男孩需要一个过渡空间,以顺利从家庭舒适区迈入社会竞争区。
在陈羿君看来,学校是男孩培养规则的场所。规则作为一种有形的束缚,对男孩在社会生存是有利的,比如教会他尊重,懂得集体中的相处之道等。规则需要遵守,但部分学校将管控当作规则,“越界”的规则无异于“枷锁”,将男孩的快乐禁锢其中。吴娟讲述了身边的故事,男孩们课间在操场上飞纸飞机,班主任和孩子们约法三章,不能在教学楼飞,飞完之后要把垃圾收拾干净。而后德育主任在全校大会上批评了该班飞纸飞机的现象。“如果孩子课上收好纸飞机,为什么不允许他课间玩呢?”或许这也是班主任和男孩的疑问。
作为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龙洁非常熟悉男孩在校园生活中的种种迷茫。当男孩的家庭教育与校园规则产生冲突时,他会产生矛盾心理。“他用既有的思想应对学校的某些事情时,可能会无法判断是与非、对与错,从而产生困惑。”家里可行的事情在学校为什么不行呢?遵章守纪是否意味着不允许创新?男孩就像钟摆,一会儿朝向“自由做自己”,一会儿朝向“努力做乖孩子”,完全找不到发展的方向。帮助男孩做自己,韩浩月似乎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
“参加儿子的家长会后,我觉得很不愉快,所有的孩子坐得整整齐齐,穿得一模一样,齐刷刷地鼓掌,没有一个人说话。”韩浩月的语气充满了遗憾。在完全不可违抗的强压环境中,男孩似乎不再对“窃窃私语”感兴趣,丧失了活泼好动的本能。韩浩月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当成人培养出规规矩矩的男孩,也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他们冒险、创新的能力,他们天性中的果敢与反抗精神被一点点扼杀,如此管教对男孩的成长真的有益吗?
如果学校的环境无法让男孩充分释放“无处安放”的精力,那就带他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平时,韩浩月会带儿子参加社会活动。寒暑假到来时,他会自驾带儿子去全国各地旅行。一次内蒙古之旅中,汽车深陷沙塘,韩浩月便安排儿子找工具“拯救”汽车,令他惊喜的是,儿子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纵然当时天色已晚,天空还飘起了小雨,父子二人没有退缩,齐心协力完成了汽车救援。“当时年龄不大的他没有表现出任何恐惧,一直积极地忙前忙后。”韩浩月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