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莎 刘可 邓春艳
[摘 要:2019年高职大规模扩招百万,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新时期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一种赋能,“高等职业本科教育”是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提出的一个新的教育体系。截止2019年,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面对2035年教育强国目标,职业本科院校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做好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深度融合?职业本科院校的新形态究竟是什么样?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这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内涵要求。
关键词:职业本科;双师型教师;实践性;应用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独特的基本特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体现应用性、技能性、职业针对性强的特点,缩小毕业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实现就业的无缝对接,在就业市场更具竞争力。这对职业本科院校提出更高的要求,职业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契机,在教学、科研、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多层面主动与企业、行业、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等单位开展产教融合,技术合作、形成产教一体、产学一体、学研一体的综合体系。
何为“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与技能?“双师型”教师绝非仅指“双证书”教师。“双证书”、“双职称”、“双能力”、“双资格”、“双素质”、“双融合”等等的说法都有,但是“双师型”教师无论是从外延还是内涵来说,应该从职业教育本身出发,围绕着职业性、实践性、应用性来思考。首先应是个合格的高校教师,其次应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与应用技能,这是最基本的,在此就不过多的去赘述。
职业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应该如何去建设,存在的不同问题在不断的改进和尝试,同时面对扩招对象的变化,生源结构、教育教学管理、质量评价的调整,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以室内设计专业为例,从几个方面探索性的进行研究和讨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室内设计工作室,以项目引领为主导
德国包豪斯学院的作坊式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当下高校工作室模式的雏形,但传统的室内设计工作室来说存在很多问题,停留在表层,没有实际起到对学生的引领和对教师能力的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来,而以下提到的室内设计工作室是建立在这三点前提下成立的:一是一定基于校企共建的室内设计工作室,以公司的模式和制度建立,否则失去建设的意义;二是课程体系的重构,打破传统学科制的教学方法;三是对于学生和老师评价体系的调整,不再是单一的学生评教和老师评学,而更多的是交给市场这个主体来打分;只有基于以上几点,才能有效的开展以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核心。
1.校企共建课堂,“双导师制”培养;在这样的模式下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二是做中学,做中教的目的。
基于扩招带来的师资压力,有的高职院校人才引进以高学历为主,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无法达到“双师”人才的标准,因此,基于室内工作室的这个前提条件下,引入实际项目,将学院教师、企业导师、学生分成多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成员在安排时必须考虑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经验结构、拉开梯度,合理安排,达到老带新、企业人员和学校青年教师相互学习的目的,满足:一个企业导师,一个青年教师的基本组合条件。在这样的模式下实现,企业老师对青年教师或者实践经验不足的老师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完成市场的实际项目,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企业人员的规范,以及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素养给予真切的指导和纠正,为高职本科院校在将来引进高素质、技术过硬的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起到双效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既学到了系统的、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也掌握了实际应用的能力,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在一切,缩短了进入市场的周期,达到无缝衔接。做中学,做中教;实际項目的引入以及合理的项目组搭建,打破了传统学科制教学的单一性,缺乏联系性的特点,青年教师或者经验缺乏的教师在此过程中无从下手,或简单的在理论教程中研究和寻找出路,在工作室项目组的这个环境中,老师可以更多的接触到市场,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了解新工艺、新材料,与企业老师接触探讨工艺的流程、结构能更直观和清楚。青年教师在实际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及时的将理论进行实践,同时传达给学生,对能力的提升做了进一步的巩固和转化。
2.产教融合,实现成果转化。
从传统的教育视角转向产业化的经济视角。传统的课堂,教师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及课题研究,但是无法实现成果的转化,只能是在理论中去推敲和研究,实现的可能性较小。在工作室项目制中,可以借助企业的平台实现校企共建,完成成果的转化,推广到市场,让市场来检验,实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政策。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本科教学,科研与产业紧密结合,传统意义上的纵向课题,偏重于理论研究;面向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为生产服务的横向课题,更能体现教学科研与产业的结合;因此,室内设计工作室可以开发陈设艺术产品建立“双师”型青年教师研发基地,利用青年教师系统全面的理论创新研究,结合产品开发能力强的企业,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与革新,通过研发项目,使青年教师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提高其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的能力,同时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生源结构,也可以将课堂活跃起来,达到于教于乐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实现的过程中解决两个问题:①青年教师面对层次不齐的学生和大量的理论教学失去信心和活力,而一味呆板的照本宣科,形成恶性循环。②对于高校而言科研也是青年教师的一大难题,面对一大堆课题难以下手,不如从实际的项目或者产品入手,做完后整理、总结、归纳、创新来的更顺利成章,有效的完成科研、课题的研究,同时也为下一次项目做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3.技能大赛的促进作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培养和选拔高技能人才,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各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行了大量的省市及全国性的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同时比赛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一个很好途径;高职本科院校不但要重视教师指导学生参赛,还应该有大量的激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这种职业技能大赛,参加比赛,可以了解到更多同行的水平和业绩,同时也能促进青年教师更多的去自我提升专业技术能力,而不是纸上谈兵,在实际的比赛项目中找差距,找问题,更多的交流学习,解决困难和难题;比赛是很花精力和时间的,青年教师有家庭担子的压力,科研的重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好多青年教师不愿意参加,实际就阻碍了“双师”培养的路径,在室内工作室制度下,是有利于与比赛的结合;工作室的项目都是实际项目的引入,结果是需要投放市场的,所以没有必要专门再兴起炉灶进行比赛的准备工作,只是把实际项目进行精益求精的提炼和深入的研究就可以去参加比赛,既可以节约时间成本,也可以解决经济问题,当然这也离不开学校的激励机制的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比如参加获奖后的一些奖励机制、或者参加比赛可以纳入到教学的课时量的一些计算,关乎工资收入的问题,这些都是解决青年教师后顾之忧的前提。
4.毕业设计实际项目化。
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设计大部分的本科院校以真题假做,或者假题假做来执行,真正做到真题真做,而且是教师带领来做的项目不多。在室内设计工作室制度下,青年教师带领学生从选题、开题、到设计,最后到项目的落地完成,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锻炼青年教师的实战经验,利用实操指导,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起到培养“双师”型人才的目的;要将一个方案实施,势必存在材料的应用,工艺的制作,物料的搭配上,不仅仅只是施工图的绘制、效果图的制作,而是一个全方位,综合体系的考虑,涉及计划、管理、生产、实施等一系列问题,无法回避,所以这对青年教师技术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无法只停留在表面的理论中去指导,是对青年教师的一大促动。
二、青年教师的短期、中长期培训、顶岗实习等
这不是什么创新的点子,但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细节落实的关键;主要有两种方式:
1.短期的培训。
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市场调研,了解市场动态、校企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沟通;参加国培、省培以及高职高专师资基地培训、访问学者等短期培训,全方位的了解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设置、专业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组织教师对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进行探索和改革,有助于青年教师“双师”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双师”型教师成长的硬件。
2.把青年教师送到企业一线进行专业企业实践。
这是各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训途径,很多流于形式,没有完善、成熟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及奖励机制,以至于收到的效果甚微。要将青年教师送到一线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必须有完善的考评和奖励机制作为支撑,解决老师的后顾之忧,才能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解决实际问题。工资待遇的问题,课时量的解决,科研课题的考核能不能放到企业的顶岗实习一起去平衡考虑,对这类教师有更多的政策倾斜。青年教师到了企业必须了解大到整个公司的运作流程,生产、管理、执行方方面面;小到项目的接洽、洽谈、方案的调整、落地、实施。
三、职称评价体系的改革,有效的激励机制
打破传统的唯学历、唯科研、唯论文,唯奖项、科研大于教学的评价体系。突出教书育人成绩,分类分层进行评价;结合高职本科院校自身的办学特点,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师,按照教学为主导、分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职业院校要强化技术技能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1.考核机制的调整。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3.社会效益的评价。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目标和方向,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加速高职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无论从哪个方面出发,都离不开国家、政府、高校的有利制度和政策的保障、支撑,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积极的成长氛围;同时也要靠广大教师自身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把双师型教师作为时下职业教育过程的奋斗目标,完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合理结构,成为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和技能化。
参考文献
[1]罗家英,王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策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10):72-75.
[2]李翔.高等教育区的建设与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5.
[3]汪一丁,王伟英.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教育与职业,2015-10-11.
[4]朱冰.“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与路径探析.中国成人教育,2011-12-15.
[5]张伟萍.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高等教育研究,2014-04-30.
[6]江利,黄莉.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的误区与超越.高校教育管理,2015-01-08.
作者简介
申莎(1980.12—),女,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刘可(1973.06—),男,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院长 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邓春艳(1981.02—),女,成都艺术职业大学,讲师。
课题项目
1、成都艺术职业大学2020年校级科研课题 名称《职业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研究中心)2020年科研课题 名称《民办高校职业本科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队伍转型发展与能力提升研究》服务,编号:MBXH20YB40。
1.成都艺术职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系 2.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