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珍
摘 要:“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强烈的学习动机,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实践策略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强烈的学习动机,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一种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自主学习引进教学过程。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使他们在语文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自主学习
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信心,才可能有兴趣;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去追求、探究。教师一个赞扬的眼神、一个肯定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帮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主动参与、主动探究。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课前导入非常重要,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趣味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自主的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可爱的草塘》时,笔者用图片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笔者提问:“你们见过或去过草塘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参观北大荒的一个草塘。”然后将有关的图片展示出来,请学生说出对草塘的感觉,有的说很美丽,有的说很迷人,于是笔者就顺势问他们:“那作者为什么要叫它可爱的草塘,而不说它是美丽的草塘呢?”把学生的兴趣引到课文的学习中。通过图片情境的创设,既给了学生直观的认识,又引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其特点是整体的、直觉的,可以从多角度加以诠释。在教学中,对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一篇文章中心的理解,不能“一刀切”,而是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自由辩论的舞台,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明辨是非。例如《麻雀》这篇课文:“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落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的地尖叫着。”在学习这一句时提问:“绝望的老麻雀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尖叫?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此时的教师应该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就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了。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会、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一)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笔者提倡小组合作学习,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有责任心的小组长来做好组织工作,从而保证了每一次的讨论结果。另外,给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教《古诗三首》时,提出以下学习目标:1. 我会朗读。可以自由读,也可以小组读,要读准字音,读出情感。2. 我会理解。古诗的教学应避免教师逐字逐句地解释,所以要求学生借助参考书自己去理解发挥。3. 我会画图。根据课后的要求,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其中一些诗句的景象出来。因此,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
(二)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有疑。”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时,设计几个不同程度的问题:最易的——“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较难的——“你从小红军的外貌看出了什么”;更难的——“从小红军的外貌,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说明你的理由。”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都能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促进自主学习
众所周知,“教是为了达到不用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知识仅为对知识肤浅的理解,而掌握方法,学会知识,才能挖掘潜能,创新发展,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变“学会”为“会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应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自然就会信心百倍、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了。
在小學阶段,理解课文内容是学习课文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课文的难点。培养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笔者采用了先扶后放的方法:首先以一个片段为例,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字、词、句、段及朗读方面的训练,讲清该部分内容的知识点和难点,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最后让学生按同样的方法自主学习其余部分。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的方法,学生就会积极参与,这样必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自主学习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习惯养的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可见,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还强调“学会朗读、默读、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这种强化读的训练,以读为本的方法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并进行了如下尝试:1.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2. 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3.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每次阅读都有收获;4. 让学生做读书笔记,把自己的读书感悟随时记录下来。
(二)学生要养成一边读,一边圈点批画的良好习惯
法国著名思想家布丰说过:“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应该要求学生养成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的好习惯。在通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并分类摘录课文关键的字、词及精彩的句、段,并加以理解和记忆。以这样的要求进行长期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三)学生要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即书本知识为主。除了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他们更多的时间是与书本打交道。因此,让学生借助教材预先学习,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就会变被动为主动。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1. 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2.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课后的思考题);3. 自己查找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资料。总之,语文学习中的预习,实质是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到学生的过程,学生掌握了预习的规律,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使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也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悉心指导,必然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点燃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火花,使他们尝到追求真知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周立群,龐车养.与新课程同行: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刘耀中,刘益民,程甫.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