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波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化类小古文;《囊萤夜读》;发现;质疑;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5-0065-02
小学统编语文教材大幅增加了文言文篇目,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多是短小精悍的历史典故,以记人、叙事类体裁为主,弘扬各种美德,能起到求真、向善、崇美的教化作用,我们不妨将其称为教化类小古文。在教学这类小古文时,教师常常陷入“字词识记+文意阐明”的机械操作的窠臼,不但不能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反而使学生产生惧怕文言文的心理。为此,教化类小古文的教学需要在学生富有节奏地通读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其发现、质疑、探究的意识,为理解而教。本文以四下《囊萤夜读》的教学为例。
1.在发现的基础上识字求义。
识字求义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化类小古文的教学虽然重在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但仍应承担起识字析义的任务,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初阶能力,使其“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字词的音形义特点,并依据已有认知发挥联想和想象,达成识字求义的目标。
在“囊萤夜读”一词中,“囊萤”之“囊”和“练囊”之“囊”词义不同。“囊”是二年级下册的会认会写字,结合文下注释,学生很快便可以将学过的“气囊”与“练囊”进行对比,知晓两个词语中的“囊”字都是“袋子”之义。但如果让学生死记“囊萤”之“囊”义为“动词,用袋子装”,学生只是形成了“囊”有不同词性、不同解释的认识,却很难理解“囊”用作动词时,其阐释的重心落在了“装”上,而“袋子”则是赋予动作的器物。教师要激发和唤醒学生的理解,不妨这样处理:让学生讨论“囊”的两种解释出现时间的早晚,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其他容器是否可以仿照“囊萤”来造词。前者可以让学生感知汉字意義的演变规律,后者则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认知此类名词作动词的现象。学生的回答即使不尽如人意,也意味着理解正在形成。
理解的起点是发现,其核心表现是会迁移。如文中的“练”字,学生很熟悉它“训练”“练习”之义,但对注解中给出的“白色薄绢”义非常陌生。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从表义偏旁“糸”了解其与丝线有关,然后通过“练”字意义演变示意图(见下页图1)引导学生明确“训练”“练习”义皆演变自源头义中“煮”的过程,而“白色薄绢”义演变自源头中“使柔软洁白”这个特征性结果义。如此,学生便会将这种观念迁移并发现“继”字也与丝线有关,进而思考其“连接”义是如何产生的。从“继”字小篆体可知,它表示用左边的束丝将右边已经断了的丝连接起来,再结合该字意义演变示意图(见图2),学生便能对“继”字的“连接”义产生理解。
2.在质疑的基础上剖事析理。
教化类小古文以语段性的人物事迹为主。但这些文章本身并不以教化为写作目的,所截取语段也多是对人物事迹断章式的叙述,选文中诸多细节的缺失难免造成叙述空白。教师如果不加辨别地进行教学,放弃反诸自身的检视,将与立德树人的教化目的南辕北辙。如《囊萤夜读》中的“恭勤不倦,博学多通”指的是概括性的人物形象,涉及人和学识两个方面的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如果八个字的人物评价只保留三个字或两个字乃至一个字,你如何选择?这并不是开放性的问题,它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厘清不同功能的文字之间的关系:“恭勤不倦”是车胤的为人处世之道,“博学多通”则是学习的效果,而囊萤夜读是“勤不倦”的具体表现之一。如果学生能够辨明学习上的“勤不倦”并不必然带来“博学多通”的效果,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勤不倦”三个字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如“勤学不倦”),使之与后面的人物事迹相吻合。接着,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如果当时选举十大学习标兵,车胤是被提名者,你认为评委就这几句人物介绍可能提出哪些问题,来确定车胤学习表现的真实性?这样的问题,只要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呈现一定的思维路径,设身处地感受车胤的行为,自发进行评判即可。学生经过事理剖析后获得对文本更加深刻的认同,而且经意义揭示达成观念的理解也比简单获得观念性知识来得更稳固且长久。
3.在探究的基础上形成观念和能力。
学习小古文的关键,是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一定的观念,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文本的意义不在于文本本身,而在于读者与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教师要通过设计将探究性活动落实到语言学习的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成为积极的读者,使其用已有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创建属于自己的文本理解,进而提升实践层面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囊萤夜读》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一年一度的学校读书活动即将开始,学校将在展窗内陈设中国历史十大读书少年的展板,要求各班推荐并撰写推荐词。从而引出一个任务:我们班决定推荐车胤,请小组合作写一段推荐词,并交流、评选出最突出的一篇参选。在这样的情境和任务中,学生积极探讨推荐词的内容、句式、字词的准确运用以及评选细则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车胤“家贫”的环境描写的重心和顺序,夜读背景是家中不得油时还是得油时,车胤与父母的对话以及为什么会说这些话等等。通过探究式活动,教化类小古文教学将摆脱古板的说教,把所要传达的传统文化的情意和道德观念浸润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显现出巨大的教学和课程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