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宏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力推进、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新高考的大背景下,史料教学越来越凸显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无论是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与解答,还是历史思维能力、高考命题甚至核心素养的培养,都需要丰富多彩的史料作为支撑和依据。但是,目前来看,大多数高中生在对史料分析处理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都使他们逐渐丧失对历史的兴趣,甚至厌恶历史。因此,如何通过培养高中生对史料学习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成为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策略
伴随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再加上新高考相关政策的逐步实施,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史料实证作为核心素养组成部分,本质上是一种态度与方法,前者就是求真务实,注重证据的价值,后者包括搜集、获取、整理、阅读、运用史料的方法。但是,就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来说,“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育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大多数教师依旧是拼凑史料去论证既定结论,然后把学生引向教师的教学预设,忽略对于史料的筛选、辨别、分析、解读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论证过程。因此,有必要明晰“史料实证”素养的概念和内涵,研究和探讨“史料实证”的正确合理的教学策略和途径。那么,教师如何培养高中生对史料的学习和运用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史料的分类与获取方法、阅读史料的方法、史料选择原则等方面做出探讨。
一、深入研究史料,提高史料辨别与获取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必须走在学生前面,必须做到自己拥有一桶水,才可能给学生一碗水。进入高中阶段,虽然学生之前已经在初中学习过基本的历史常识,具备一定的史料搜索、辨别、分析能力,但是高中阶段的学习难度会大幅提高,特别是对于相关历史史料的获取、辨别、分析与探究。既然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我们首先需要清楚史料的类型以及获取史料的基本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相关史料,并进行分类与整理。笔者通过梳理发现,按照不同的标准,史料的类型也会不尽相同。总体来说,可分为三大类: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和口传史料。其中,文字史料指的是以文字形式记载历史的相关资料,包括历史记录、历史著作、文献汇编等。而实物史料则是以实物和遗迹存在的史料,包括生产工具、生活资料、货币、绘画、文字、砖瓦、纪念物等。口传史料也称为口碑史料,主要有传说、民间童谣、语诗歌、回忆录、调查访问的记录等。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史料,获取的方法非常多且并非都相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对史料展开搜集、整理、校勘、审订工作,随后才可能去伪存真,将正确的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学生。在搜集史料的过程中,高中生可以参与其中,能够实践操作的主要途径有: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查、访问当事人、参观博物馆、观看影像视频资料,尤其是合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支持下的网络资源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利用各种资源,方便学生获取史料,帮助学生明确获取史料的方法。例如,在完成《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习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尝试搜集相关史料。首先,笔者告诉学生与本章节学习相关的史料,同时让他们加以分类。随后,将班级学生分小组,让他们通过走访家人、网络查询、参观博物馆等方式获取一手资料,并以实物和图片的形式整理自己搜集的史料,最后在班级进行相关展示。从学生收集的史料来看,这些图片或者实物不仅种类十分丰富,而且大多数有着极强的年代感,这样一来,学生对近几十年来的物质与生活变迁的史料内涵就会理解得更加深刻。
二、加强过程指导,提高学生史料阅读能力
史料阅读能力作为史料证实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是重中之重。通常来说,史料在获取之后需要开展相关的解读,从中提取出具有一定价值的信息,力求为我所用。但是由于学生接触的大多数史料都是文字材料,同时受到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的限制,导致高中生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很难快速准确辨别其中的有效信息。因此,教师的方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这种史料解读能力也不是短期内可以得到提高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积累并閱读史料。既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仔细阅读教科书上的文字、图片,也可以向其推荐通俗易懂的史学名著,如卜宪群的《中国通史》、郭沫若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方法指导。
在教学人教版选修4《美国国父华盛顿》时,笔者首先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正确阅读资料,包括史料里涉及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观点态度等,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子,再结合学习过的历史知识论,从而得出与史料相关的结论。随后,在大屏幕上出示华盛顿1769年4月5日发《致乔治梅森的信》与1782年5月22日发《致尼古拉上校书》,并要求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按照之前指导的方法,基于材料中的“英国”“不剥夺美洲自由”“必须拿起武器”等关键词,最后得出此时的华盛顿内心的纠结、彷徨。由此可见,虽然部分内容并不能从材料中得出,但是学生在教师阅读史料方法的指导下,在历史学习中感到很轻松,进而增强他们根据史料获得信息的信心,提高他们学习史料的兴趣。同时,只要教师史料阅读方法指导得当,学生经过训练都可以比较准确地理解史料的深刻内涵。
三、选择合适史料,力求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历史在时间上属于过去,它不能直接展现在人们面前,不可能再以原来的地点、原来的时间、按照原来的方式呈现出来,而史料则成为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与过去的历史建立联系的媒介。因此,史料教学有利于增强历史课程学习的历史感,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而史料的选择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最大限度接近学生生活的史料,让学生感到历史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以增强学生的亲切感和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探究的兴趣。
历史学科虽然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但是其中的理论观点必须以史实为依据,讲究求真务实的态度,有几分就说几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选择生动的、形象的接近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史料,帮助学生尽可能理解史料背后的时代特征与深刻意蕴。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为例,在教学时,为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福利制度”的不足之处,笔者选用“英国最懒的家族”作为阅读材料。学生阅读完材料后,资本主义福利制度中“降低了工作的积极性”的弊端显而易见。所以说,合适的素材才是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的得力助手,能够让学生对材料背后的潜在内涵产生新的认识。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史料的搜集、辨别、分析与探究。教师只有深入史料之中,加强史料阅读方法指导,做到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才可能培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卓美新.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素养培养路径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12):6465.
[2]孙胜娜.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20(22):7778.
[3]李传绪.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3):232233.
[4]刘生明.高中历史史料运用再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