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文本,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有效策略

2021-07-14 14:31施晓兰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1年6期
关键词:阅读素养初中语文

施晓兰

摘  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主要对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素养的策略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素养;深入文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如何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素养,已经成为当前困扰初中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結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收获,谈谈如何提升初中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一、了解作者背景,引发情感共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了解文章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可以更好地为切入文本提供基本保障,也可以引发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这篇课文时,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课文的创作背景。一名学生查阅资料后,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因为当时苏轼被贬,得不到重用,只能借山水抒发感情。最后一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仿佛是作者的一种自嘲。

这个教学案例说明,只有对一篇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进行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与作者“会面”,真正地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从而切实增强学习效果。

二、理清文章结构,感悟文章精妙

文章的结构层次是作者思路的外在表现。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关键是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关键句,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体的行文规律,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脉络。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这篇课文时,笔者用幻灯片呈现词语“莽莽榛榛”“澄澈”“荒凉”“寂寞”“眉开眼笑”“幽光”“绵延”,让学生利用这些词语来说一说故事的内容,回忆课文情节。

对于有些课文,则可以引导学生画知识树或构建思维导图,寓抽象于形象。有了这些,犹如在一堆乱麻中找出了起头,在繁杂的信息中找出了重点,可以让学生从迷蒙走向觉醒,快速掌握文章脉络。

三、朗读理解词句,体味作品韵味

初中语文课堂上,有些教师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较少,用讲解代替学生的个性阅读。这一误区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这样说:慢慢走,欣赏啊!语文教学其实就是一场慢走的旅行,这旅途就是朗读、理解、感悟文章中的精词妙语,产生共鸣,形成共生。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猫》这篇课文时,笔者让学生理解描写第一只猫的文字时,把文本做了一些改动。原文是“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笔者改成了“三妹有时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扑过来扑过去地抢。”笔者让学生找出哪些地方修改了,通过比较这两句话,学生发现原文更能表现这只猫的活泼可爱和三妹对这只猫的喜欢。

四、进行言语实践,促进语感形成

《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笔者认为,实践主要是言语实践,而言语实践应该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创造,在实践中形成语文素养。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培养语文素养的方式之一。仍以《猫》这篇课文为例,作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多角度的描写,准确又传神地刻画了特点不同、命运各异的三只猫和一家人发生的故事。研读描写第二只猫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每六人一组进行对话(对话的内容可以增删、改动),复原当时的情境,感受人物的态度,让学生在实际语用训练中发展语用能力。

又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这篇课文时,笔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境进行教学。在解读“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时,让学生来吆喝一声,有助于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的吆喝不到位,笔者引导学生回忆现实中听到的吆喝,有了对生活资源的经验理解,学生的语感就更好了。这样的教学不仅在课堂上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而且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五、适当拓展延伸,拓展深度广度

有些教师认为,考试对课后习题的关注不多,在讲授课文时更注重对文本的分析,少有对课后习题的关注。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分为“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两个层次,由课内到课外拓展延伸,在提升学生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仍以《女娲造人》这篇课文为例,笔者巧妙地将课后《风俗通》中的一段文字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其中的增删内容,并通过思考原因来挖掘女娲神性以外的人性及神话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教师还可以以某篇作品为核心,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拓展。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春望》这首古诗时,笔者联系《登岳阳楼》里的诗句,给杜甫晚年的诗歌作一情感定论,那就是“老病孤愁”。

教师要善于通过拓展延伸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广阔或者更为深入的天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总之,正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积极探索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素养的策略,能够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从而切实可行地提高初中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杜向涛. 以生为本,提升初中语文阅读素养的途径[J]. 学苑教育(语文教育),2020(3).

猜你喜欢
阅读素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大学生阅读、媒介及信息素养融合可行性研究
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分析及高校图书馆对策探究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从“知沟”理论谈城乡学生阅读素养差异
运用“联结”策略 提升阅读素养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