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在翻译过程中的运用

2021-07-12 10:20吕叶凡秦艳辉
科技视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批判性流通短语

吕叶凡 秦艳辉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 沈阳 110168)

0 引言

中英文无论在形式或是内容上都存在差异,译者往往需要克服文化思维等重重困难才能打破原文的形式、抓住核心内容,做到精准翻译。 在此过程中,若译者没有自己的思考就很容易被原文的形式所禁锢,甚至导致乱译及误译。批判性思维是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都应具备的优良素质,既能深化译者的翻译水平,又能规范译文,使之通顺准确。

1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活动最早可追溯至2 500 年前古希腊苏格拉底时期, 从20 世纪开始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初步流行开来。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与分类众多,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John Dewey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首次提到了“Reflective Thinking”,为后来的“批判性思维”奠定了基础,他认为“‘Reflective Thinking’ 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形式的知识根据其支持理由和倾向得出的进一步结论, 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坚持不懈和细致缜密的思考”。[1]随后美国研究批判性思维的代表性人物Robert Ennis 认为“批判性思维是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2]。”此外,Richard Paul 和Linda Elder 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的思维, 需要思考者系统地、习惯性地对思维施加标准”[3]。

“批判性思维课程于20 世纪70 年代首先在北美继而在世界范围内进入大学课堂”[4]。 笔者在中国知网以“批判性思维”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从20世纪初至20 世纪80 年代,每年仅可见几篇外文文献; 直至1986 年才开始有中国学者对批判性思维做出研究。 在《批判性思维——风行美国的新教育法》中,章少红介绍了这种批判性思维教育在美国的教育方法[5]。 随后“批判性思维”的概念逐渐进入中国学者视野,可查阅的相关文献逐年增多,研究层次更加深化、研究领域更加多元,在可查阅的文献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学科是教育, 共占总相关文献约54%;其次是语言,占比约20%。

2 翻译活动与批判性思维

翻译活动在跨文化交际以及国际政治中日益凸显出非凡地位,反过来全球化的大环境也对翻译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7 年中国教育部在研究生层面设立翻译硕士学位, 培养更专业的高水平翻译人员,根据教育部对于翻译硕士教学的要求,翻译的活动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词句的转换这一浅显层面,而是需要借助逻辑分析对信息进行处理进而表达出来。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是当今翻译硕士教育的大势所趋, 对于译者来说翻译的技巧策略、深厚的文化储备固然重要,但作为一名合格的译员同样需要具备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育部对于翻译硕士的教学要求与高水平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要求不谋而合,笔者在中国知网以“批判性思维翻译”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相关文献数量较少且多数与翻译教学相关。 由此可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运用批判性思维的观念尚且不足,同时也说明部分学者已开始呼吁及倡导从高校层面完善译者的批判性思维。

3 批判性思维在翻译过程中的运用

“所谓译者批判性思维, 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有意识地对文本做出质疑、反思、判断、推理和调整的个性品质, 以及对文本的真实性、准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判断”[6],由此可见,译者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主体地位,运用批判性的眼光主动发现问题并合理解决问题。

例:翻译“推动流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此短语摘自2012 年3 月5 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讲话。 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翻译时必须查阅大量资料,用词严谨精准、富有逻辑。而每年提出的新政策、发生的新社会热点、出现的新文化负载词语等都对精准翻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挑战,甚至部分表达在词典当中找不到完全对应的翻译,这就需要译者查阅大量文献,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对重难点仔细斟酌。

在翻译此短语之前,应首先找到短语所在的原文位置,通读词组前后段落。 如何正确理解及翻译“流通”“标准化”和“信息化”这三个词语就是翻译此短语的关键。 原词组所在的原句为“……调整完善部分农产品批发、零售增值税政策,推动流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要多管齐下,切实把流通效率提上去、中间成本降下来,真正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好处[7]。 ”可以分析出“流通标准化”和“流通信息化”都是与农产品相关,“流通”的主语为农产品。

分析后的查证翻译过程尤为重要,关系到译文时态、语气、用词等多方面的选择,在确定具体词语时可以借助字词典及互联网查询思考。笔者首先利用网易有道词典及新世纪汉英大词典检索“流通”,初步筛选了两个翻译版本“Distribution”和“Circulation”,这就需要笔者分别对两个词语进行查证后选择最恰当、最地道的表达。笔者在科林斯高阶词典中分别检索后得出“Circulation” 翻译为流通时多指血液的循环流通、货币的流通等,而“Distribution”指将事物传递给若干人或某些地方,其中包含了“Deliver”的含义,更加符合原文农产品运输及分销的内涵。

“标准化”及“信息化”的翻译同样是重点。中英文存在极大差异,中文提到“××化”的翻译时容易让人想到“-Zation”的后缀结构,笔者在必应及谷歌中检索“Informatization”和“Standardization”两个合成词,发现这样的表达并不恰当,不符合英文习惯表达而有中式英语之感。 笔者在维基百科检索“流通标准化”及“流通信息化”后得到了相关定义:“流通信息化是指流通业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传输、应用知识和信息资源,以实现流通方式创新,提高流通活动效率的一个动态过程[8]。”信息流通化的实质是对于信息的开发及利用,也就是农产品的流通过程需要开发及依赖信息技术,同时流通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标准做指导。 在查证了解原文内涵后,笔者将原短语中“标准化”及“信息化”两个名词化结构转换为形容词,最终翻译为“To Promote Standardized and IT-based Distributions”。

4 总结

翻译过程涉及一次次的查证及思考,体现了译者的综合能力。译者不仅仅需要在语言文字层面运用语法将字词翻译正确,同时还需要在充分了解中英文差异的基础上勤于运用思辨能力分析词句间的逻辑关系,进而得出正确且符合中英文习惯表达的译文。

全球化的大环境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机器翻译正在对人工翻译造成极大冲击,并且让热衷于贪图便利的人们丧失思辨能力、创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有不断反思批判才能够适应大环境的变化,更好地迎接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挑战,翻译出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高质量译文。

猜你喜欢
批判性流通短语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健民短语》一则
商贸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