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水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1-07-12 11:26龚为进吕晶晶
科技视界 2021年13期
关键词:本门新工科工科

李 扬 龚为进 吕晶晶

(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0 引言

自2017年以来,为适应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建设方案以助力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1]。“新工科”的实施对于我国各个工程类专业已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工科类各专业在其影响下,需面向国家新的社会需求,建设需求和发展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自我革新,教学手段也应与时俱进,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奠定基础。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传统的工科专业之一,隶属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其办学点已达178个,为我国土建行业每年输送大量给排水专业技术人员。土建类项目具有投资大、项目周期长等特点,这就要求给排水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基本的工程经济分析应用的能力。尤其是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项目的经济管理与给排水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3]。

水工程经济是给排水专业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讲述了工程经济学的基础内容,包括资金的时间价值原理、经济评价方法、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工程投资估算、设备更新及价值工程等[4]。而针对给排水专业而言,学习该课程的目标应使学生掌握水工程项目中的基本经济原理,能够独立完成项目概算的编制和敏感度风险分析,具备工程经济管理的基本能力,成为行业内新型的复合人才[5]。

1 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1.1 教学内容过于宽泛

水工程经济课程以经济学知识为基础,主要涵盖了工程经济学基础、水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水工程经济分析与评价三大部分知识内容。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缺乏前两年的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大三年级时对此门课程的学习基本是从“零”开始,学习难度较大。对于授课教师而言,教材内容过多,知识点琐碎繁杂,在备课期间普遍感到内容宽泛,缺乏课程核心点的聚焦。导致的结果常常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反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1.2 教学案例新颖性不足

针对给排水专业的学生,课程教学时若以纯理论教学模式授课,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在讲解完各个章节知识点后,辅以实际的工程案例进行讲解分析,既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又能鲜活地说明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因与课程相关的案例分析书籍较少,且极少针对新建的各项大型工程进行分析解读,导致教师教学资源短缺,教学案例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1.3 实践教学环节缺失

对大多数设置给排水专业的高等院校来讲,该课程的教学均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学生普遍缺乏实践教学的环节。学生学习完课程之后,缺乏一个活学活用的地点。实践教学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有相关的产学研合作单位与学生实习基地,并有相应的硬件与软件配置,对办学经费有一定的要求。在“新工科”背景下,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融合面向未来发展需求的重要方向,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1.4 课程考核模式单一

目前,课程的学习考核模式过于单一,局限于课堂测验与期末测验。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还处于传统的学习—考试—获得学分这样一个阶段,从而忽略本门课程对于毕业后到工作中如何实际应用问题。通常来讲,课程学习结束后,如何考核是学生非常关心的问题,而现有的单一考核模式会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慵懒思想,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参加考试,从而导致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学习中无法得到体现。

1.5 教学手段缺乏创新

在大力推广信息化教学的今天,传统的黑板式教学已逐渐被取代,更为新颖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由于该课程内容丰富,且经济类知识较多,教师采用多媒体软件教学时,知识信息量大,理论教学过程速度较快。尤其是讲解不少概念名词时往往出现大篇幅的文字,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一直存在跟不上老师教学节奏的问题,成为制约课堂学习效率的因素之一。

2 教学改革举措

2.1 细化教学内容,注重专业应用

教学内容的确定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结合给排水专业培养方案中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将课程内容进行筛分和细化,在学习工程经济学基本原理之后注重与给排水专业知识的结合,如泵与泵站知识的结合,与给排水管网系统知识的结合。教师备课时应主动了解当今大型工程项目的发展状况,筛选出真正能应用到项目经济管理中的知识点并加以重点讲授。

2.2 丰富教学案例库,及时更新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课程任课教师需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在校企联合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研究中心等地不断收集相关资料并加以分析整理,保持对知识的不断更新,丰富本门课程的教学案例库,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地向学生讲述工程经济的知识在实际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2.3 推进双师型教学队伍,提高实践教学比例

双师型教师通常以高职教育为主,但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本科高等院校应突破以往的思维局限,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自身的优势。工科教育不仅仅需要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样需要理论联系实践的应用能力。双师型教师自身拥有十分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能够给予学生更具体的指导,这是许多“科班”出身的教师所短缺的。针对本门课程而言,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无疑能够提高学生实践教学的时间,更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2.4 革新考核模式,创新评价方法

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总结,本门课程的考核可采取多种形式,如给出案例—小组讨论—形成方案,设定题目—查阅资料—提交分析报告以及期末联合泵与泵站、给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等课程进行联合的课程设计,这都可以作为课程整体考核的内容之一。逐步弱化期末考卷评分的考核模式,使学生真正学会知识、学懂知识和会用知识。

2.5 拓展教学资源,推动教学信息化

教学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新颖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软件已经走进了不少学校的课堂。本门课程在学习中可充分利用CANVAS、学堂在线、超星泛雅等网络平台自建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在网络上让学生组成讨论小组,分析具体案例。同时还可利用慕课平台积极拓展学生第二课堂,强化学习效果。利用课程相关的工程类、经济类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拓展学生的实践学习。

3 结语

对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水工程经济课程学习深度不如其他专业核心课程,但对于以后的实际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建设工程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本门课程如何突出“新”,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和教学方法,学生需要积极融入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学需要改变传统模式和观念,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本门新工科工科
开设全科医疗中的医患关系及沟通技巧课程的调查分析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Control-Oriente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n Rigid-Aeroelasticity Coupling for Hypersonic Vehicle
体育学院学生对理论课课程改革的适应现状
——以《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为例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终南派五行门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