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2021-07-11 08:42邹金英
文理导航 2021年13期
关键词:读写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邹金英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开展语文教育需要将注重形成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素养,主要就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情感价值观、综合能力等,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特点。语文核心素养属于学习其他课程内容的基础,也属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内容。小学语文中最重要的就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是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教师需要从指导阅读转变为说、写并重,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读写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地转变,实现读写结合,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点,并且学习运用自己所积累的优秀素材。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读写结合的练习,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为例展开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从易到难、从内到外、由浅入深的基本原则进行教学,并且分层次的进行技能、知识的教育,使得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对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具体来说,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第一,将必要的语文知识传递给学生。在对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需要把基础的语文知识传递给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将必须了解的汉字形义知识、修辞手法、语法运用、常用写作知识、阅读能力等语文基础技能作为学习基础。这些都属于语文学科工具性的重要知识内容。如果教师抛弃了这些,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积累语文素养。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阶段,需要积累更多的知识。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快速吸收与消化知识点,真正实现温故知新,以此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常用词汇,背诵优秀的古诗文,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从而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丰富语文积累。

第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技能。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课文教学培养学生朗读、说话、写作等基本技能,使得学生可以运用多种阅读方式与语言表达方式,将自己平常所听到的、见到的、想到的、触到的事物,以比较有条理、比较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阶段,需要结合不同的语言对象、语言环境等进行培养,确保学生掌握相应的语言技能,拥有良好的语言基础,激发他们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在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同时,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小学语文中读的教学培养策略

(一)创设朗读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想真正让学生喜欢阅读,并且了解文章中蕴藏的情感。就需要创设良好的情境,真正做到以境生情。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其能真正进入某种氛围当中,激发其想象力与思考能力。其中创设朗读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范读,用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感染学生;可以配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朗读,为学生播放背景音乐,以优美的音乐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可以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创设适合的提示语,促进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这篇古诗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美好的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教师可以创设提示语,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愉快时光,接着启发学生想象:诗人孤身在外,夜深人静时望着天上的明月,他想起( )、想起( )、想起( ) ……不由分外思念家乡。通过这样的补白,学生不禁把自己置于诗人的处境之中,对诗人身在他鄉的孤独,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有了更深入的体会,也就更能读得有感情。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读通读懂课文

一个好的朗读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语文朗读的方式有很多,主要包括分角色朗读、动作表演读、比赛朗读、配乐朗读等。课堂上教师应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分析,选择恰当的朗读方式,激发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兴趣,将注意力放在阅读上。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读、默读的方式为主,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更喜欢表演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自然,利用什么方式,还需结合课时情况以及教学目标来制定。如果是属于人物对话、片段较多的文章,更加适合进行分角色朗读,如《坐井观天》《寒号鸟》等。一年级的学生天真、好动,在朗读本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去读,边读边演,边演边想象,在这样的朗读中感受快乐、感受美好。

(三)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

在对学生朗读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在备课的阶段,就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并且明确朗读训练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主要通过教师的范读,通过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感受并学习朗读时的轻重音、语气,语速的变化等,自然而然地掌握朗读方法,而不是单纯的理论上的指导。

三、小学语文中写的教学培养策略

(一)注重学生积累素材,为写作提供源泉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的阅读资源是丰富多彩的。而学生积累素材的目的就在于合理的运用,只有语言积累运用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为写作提供源泉。下面以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文章的学习为例,这篇课文文字生动、有趣,是童话体散文诗的优秀范文。文中“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这样的句式以及叠词运用,对于小学生来说便是需要学习的,这些类似的好词好句,需要让学生进行背诵记忆并进行仿说,如“荷花( )的,( )的。”“水珠( )的,( )的。”既积累语言,又能延展故事情境。由此不难了解到,阅读属于写作的基础,而作文就是阅读的结晶。

(二)把握写的契机,调动写的情趣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阶段,需要以教材为主体,但是教师也需要注重填补教材的空白。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不断延伸、拓展语文知识学习范围,并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学生心中有了可写的东西,写起来就十分轻松了,感觉写作也并不是难事,能够充满信心地进行写作。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模仿性较强,教材中的留白处、课后练习题等,都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契机。

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为例,这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用有趣的语言描述了黄山奇特的山石,使人读着宛如身处景色秀丽的黄山。课文详细描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等四处巨石。但黄山的奇石数不胜数,因此,教师可以进行延伸拓展,启发学生想开去:那些岩石还有什么奇特的形状,像什么?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像大象”“像盘龙”“像巨剑”……鼓励学生模仿课文,用上学过的好词好句,进行写作练习。采用这种填补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书写这一部分的内容,使得情节更加完整,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也显著提升,且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知,还能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后面的练习题提问学生,课文中“美好的礼物”是什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美好的礼物?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讨论、交流,认识到能带给人们快乐、幸福、温暖的礼物就是美好的礼物。如给灾区的人捐款捐物,为过冬的小动物准备食物,懂事的孩子给自己的爷爷捶背,教师节给辛勤的老师写一句祝福语等都是美好的礼物。利用这种方式,扩展教学,结合文本的情感与思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互相结合,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在写作练习的同时,不仅能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能力。

(三)从范文中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应当抓住课文阅读的契机,渗透写作技巧、写作方式等。在实际的教学阶段,教师需要总结文章中的写作方式,并且引导他们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不仅要求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还应当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模仿修辞手法。要想书写一篇生动形象的文章,就要合理地利用修辭手法。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这篇文章中,就利用了比喻等修辞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生动形象,再联系生活中熟知的景物进行写法迁移,激发学生的想象,学会运用这一常用的修辞方法,为自己的写作加分。②模仿结构。根据不同段落的内容,按着先后顺序进行描写。这属于学生必须掌握的结构段落,经常在写作中运用。在阅读与写作教学的阶段,教师要抓住教学的重难点,使得学生了解文章的详略部分,分清主次,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打破单一的训练方式,找准时机,创设平台,促进读写融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朗读、写作进行指导。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朗读、写作的兴趣,发展读写能力。采用全新的教学体系,推进素质教育目标实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方小兵.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写算,2020(23)

[2]王春玲.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2020(34)

[3]高忠荣.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2019(12)

猜你喜欢
读写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Letter time 书 信 时 光
国际扫盲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