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
[摘 要]科学课程要具有开放性。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教教材,则会大大限制学生科学学习的天性,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的拓展点、空白点,围绕教材,补充科学观察课、科学实验课、科学技术课、科学阅读课以及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等课型,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拓展,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类型;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8-0083-02
科学学科的教学要打破教学内容和时空的限制,在课堂内外要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教师如果学会设计、实施科学拓展性课程,就会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通过研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发现,几乎每一个领域的活动建议里都强调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实验活动、阅读活动、制作活动等。为了让这些学习活动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养,我认为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可以这样来实施:教师通过挖掘教材的拓展点、空白点,围绕教材,补充科学观察课、科学实验课、科学技术课、科学阅读课以及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等课型,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拓展。
下面,我将分别对以上五种科学拓展性课程如何在实践中实施,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观察型拓展性课程
1. 课型简介
观察型拓展性课程根据观察场地的不同,可以分为现场观察和非现场观察;根据观察的时间长短,又可以分为长期观察和短期观察。
2. 实施策略
现场观察和长期观察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我们在操作过程中是这样进行的:
(1)准备阶段:布置拓展观察任务前,教师先通过授课引发孩子的观察兴趣,然后提出观察的内容以及注意事项,发放观察记录单,并告知家长陪同观察,可以通过网络通知或发放告家长书,取得家长的配合。
(2)观察阶段:这阶段主要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观察、坚持和思考。因为是长期观察,为了让学生坚持做下去,在这期间,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的短暂反馈或者问题来激发学生继续观察的愿望,也可以通过上传观察图片或文字描述等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继续观察。
(3)交流分享:观察期结束后,教师要立即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学生先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自己的解释和思考,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们互相学习借鉴,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拓展。
(4)评价激励:学生对自己的观察情况进行小组评价,例如用星级评价方式,从能否坚持、观察记录情况、提出问题和查阅资料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分为优秀、良好、一般等等级,分别用三颗星、二颗星、一颗星等来表示,统计在班级的学习情况记录单里。
二、实验型拓展性课程
1. 课型简介
小学科学实验型拓展性课程是指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步骤,来思考、观察、比较、论证,从而逐步发现事物本质的课程。
2.实施策略
(1)准备阶段:在开展实验型拓展课程前,先由教师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布置适宜在家庭里进行的探究内容,通过网络把拓展实验的视频指导或者文字要求传送给学生和家长,对于需要家长协助的,教师会进行及时的说明。
(2)实验阶段:这些拓展实验基本是在家完成的,我们要求学生注意考虑实验细节,并为了安全邀请家长陪同参加。家长可以把实验情况用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并能提出一至两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3)交流分享:学生们实验后,把自己的实验过程图片或者视频发到群里,供其他同学观摩学习。
(4)评价激励:教师在班级群里及时对学生做的拓展实验进行点评,邀请学生在课前三分钟进行小实验展示或者播放学生的拓展实验视频,这种肯定和鼓励进一步激发了做学生做实验的热情和兴趣,促使学生们课后进一步探究。
三、技术型拓展性课程
1.课型简介
科学技术型拓展性课程是指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概念引领,以设计、制作、栽培、饲养等活动为载体,在技术实践中,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概念的教学活动。
2.实施策略
(1)准备阶段:为了激发学生强烈的动手操作的愿望,教师在布置任务前,要创设问题情境,或者出示制作好的教具让学生欣赏,从而激发学生兴趣。然后提出制作要求,请学生设计方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讨论,然后请学生把设计方案画下来或者用文字简单叙述出来,让学生对操作步骤、技术要求等了然于胸。学生之间可以进一步相互交流,优化方案。
(2)操作阶段: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在家进行操作,可以请家长协助,对于在操作过程中出現的问题,可以通过班级网络交流,可以查阅资料,也可以查看老师提供的视频或文字指导。在此阶段,教师提前把准备好的相关指导视频或文字发到班级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多个视频操作指导或文字指导,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
(3)交流分享:为了提醒学生制作,可以让学生把作品的图片或制作过程录制的视频发到班级群,教师进行及时的点评,其他学生进行互相浏览学习。
(4)评价激励:对于技术型拓展性课程,仍然采用星级评价的方式,可以分为完成制作、制作较好、制作精致三个层次来进行评价,并且可以与平时成绩挂钩。每学期,我校会举行技术类拓展制作的展览,并把最优秀的作品摆放在学校展厅里,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制作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认知的能力和科学探索的能力。
四、阅读型拓展性课程
1.课型简介
科学阅读型拓展性课程是指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主题拓展,组织学生围绕着主题,通过查找相关资料、阅读、分析、提取等,从而形成基本的科学认知,从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拓展性课型。
2.实施策略
(1)准备阶段: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阅读环节,请学生阅读并进行讨论,教师适时扩充,引起学生兴趣,然后提出相关拓展阅读主题,请学生课后继续查阅或者教师提供好资料,由学生课后进行阅读,下次课进行汇报。
(2)阅读阶段: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推送一些相关资料或链接,及时提醒学生在家进行阅读,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阅读。学生在家进行阅读,家长给予提醒和协助。学生阅读时,可以进行简单的摘记或者在资料上直接画出重要的内容,并试着讲给家长听听。
(3)交流分享:在科学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先小组内进行阅读汇报,然后针对不同的方面,请学生进行典型事例的汇报。学生汇报的大量信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回去继续阅读的愿望。
(4)评价激励:为了让学生们热爱阅读,在进行小组汇报和全班交流时,仍然采用星级评价方式。这大大激发了学生们自主阅读的愿望和兴趣,而在自己查找资料、阅读、汇报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扩大了视野,还锻炼了获取信息、筛选信息、提取信息、交流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五、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拓展性课程
1.课型简介
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拓展性课程是新时代教育的要求,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直指学习的本质。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拓展性课程通过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动手操作、交流展示、评价反馈等学习过程,由在校学习和居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多学科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分享表达能力等。
2.实施策略
(1)准备阶段: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拓展性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单元内容或者社会热点问题提出问题,确定研究项目,然后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从而设计方案,在设计方案环节要进行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对方案进行完善,还可以请教其他学科教师进一步提出指导意见,为接下来的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2)动手操作:为了让学生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得更好,教师可以提供视频操作资料或者图文资料,让学生进行借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因为这需要很长的操作时间,这个步骤主要是学生在家进行。
(3)交流汇报:教师分专题将学生展示的作品进行收集、汇总。课堂上,教师再依据专题组织学生对操作情况进行交流汇报,从而打开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等。
(4)评价激励:教师将学生作品分为电子版和实物版进行收集整理,进行班级展示,对于优秀作品,进行校级展示。科学教师可以在学校的公众号或者学校网站设置专栏,用于展示学生的优秀电子作品;科学教师还可以在学校的科学展厅,设计主题,集中展示学生的项目化学習成果等。
科学教师根据教材,适时地进行拓展性课程的实施,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亲历了查阅、设计、操作、交流、展示等环节,不仅学习了一些科学知识,而且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的科学精神。
综上所述,我通过自己的体验和实践,尝试提炼出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类型与实施策略,以期与各位同行共享。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切磋,一定会探讨出更加有效的拓展性课程的实施策略,让广大的师生受益,希望孩子们都徜徉在科学的殿堂里,让科学素养在悄然中增长。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