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 以学定教

2021-07-09 13:10邵波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6期
关键词:以学定教学情小学数学

邵波

[摘 要]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层次、学习盲点三个方面了解学情,然后根据学情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呈现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层次优化引导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盲点进行教学设疑,不断促进学生交流、探究,使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情;以学定教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8-0026-02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用以学定教的思想指导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高效地进行数学学习。然而,“从哪些方面分析学情”“如何根据学情制定教学策略”等问题,是教师教学前需要重点思考与关注的。

一、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呈现教学内容

只有了解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学生才会产生学习兴趣,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教学《折线统计图》时,课始,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商店需要了解商品的销售情况。现在某商店,统计了12月份羊毛衫和衬衫的销售量,可看着众多的数据,老板觉得头昏眼花。同学们能不能应用统计的方法,帮助商店老板把数据直观地呈现出来?”教师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学生纷纷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如何直观地呈现数据。对于羊毛衫和衬衫的销售量,有学生应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呈现数据,可发现应用这样的方法来呈现数据并不直观。同时,学生基于实际生活产生问题:“现在只是统计两种商品12月份的销售量,数据还不算多,可以应用数票、计票等方法来统计与呈现数据。如果统计一整年各商品的销售量,数据这么多,该怎么办呢?”当学生发现不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感兴趣的问题时,便产生了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在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后,教师便可以进行后续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在教師的引导下,学生绘制出了8~12月份羊毛衫和衬衫销售量的折线统计图(如下)。

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师在教学前需要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现在对什么事情感兴趣”“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是什么”等问题,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引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探究新知。

二、结合学生的学习层次优化引导方法

学生间客观存在个体差异,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同一种方法进行教学,会使一些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引导学生探究“230-45×4=?”等包含两种运算符号的混合运算时,由于学优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他们已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所以教师问学优生如何计算的问题,不会让学优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而提问学中生,则可使他们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分析得出算式的正确结果。因此,在课堂教学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层次,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

1.学困生的引导

学困生需要夯实数学基础,所以教师要以基础性问题提问学困生,促使他们深入探究,理解所学知识。如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一学困生:“你觉得在算230-45×4这一算式时,应该先算加法,还是先算乘法?”面对这样的提问,学困生发现自己无法回答。为了让学困生能够通过迁移学习探究出计算方法,教师继续提问:“能不能结合以往把乘法转换成加法的计算规律,算出这个式子的结果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可以这样进行计算:230-45×4=230-(45+45+45+45)=50。在学困生得出正确的答案后,教师引导他们结合体验总结归纳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一学困生答道:“计算有两种运算符合的混合运算时,应该先算乘(除)法,再算减(加)法。”另一名学困生则这样回答:“这是因为45×4=45+45+45+45,如果先算减法,就变成完成(230-45)×4的运算,这样算式的意义就发生了改变;如果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算式的意义就不会改变。”教师给予这名学困生表扬,鼓励他继续努力学习。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先引导学困生回顾以往学过的知识,然后提出基础性的问题,让学困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的例子来解决问题。

2.学中生的引导

学中生的数学基础比较扎实,需要提升思维水平,以便更深入地探究数学知识,这是引导学中生学习的关键。数学课堂中,教师可引导学中生应用数学语言归纳包含两种运算符号的混合运算方法,并要求他们应用的数学语言要精确,归纳的语句要有逻辑性。如一学中生这样归纳总结:“包含两种运算符号的混合运算,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可以任意调整运算顺序;只有乘除法,也可以任意调整运算顺序;有任意一种加减法及乘除法,那么运算顺序为先乘除后加减。”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中生从抽象的角度分析具象的例子,发现具象例子中抽象的规律,继而应用数学语言描述其中的规律。这样进行训练,能够提高学中生的思维水平。

3.学优生的引导

对于学优生的引导,需要在当前思维水平的基础上,着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进一步拓展知识视野,更深刻地感悟与体验数学,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出示算式“230-45×4=?”并向学优生提出问题:“能不能应用减法完成这一运算呢?”一学优生回答:“230-45×4=230-40×4-5×4=50。”另一学优生则表示:“任何运算都必须符合算理,所以在做数学运算时,不能被算式的形式限制思考,应当结合算理来简化算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如这题,把算式变形后,看似算式变长了,实际上计算却变得更简单。”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帮助学优生进一步拓展知识视野,提高思维水平,培养创新思维。

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起点、思维水平、学习需求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引导,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根据学生的学习盲点进行教学设疑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一些学习盲点,这些学习盲点并不是学生轻率、马虎犯下的错误,而是他们没有真正理解知识所致。另外,不同的学生出现的学习盲点不同,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盲点。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预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盲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

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问学生:“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一些学生认为长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概念不一样,而一些学生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于是,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过程中辨析。一生表示:“确定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可从它的概念来分析。如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来分析长方形,会发现长方形符合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所以长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另一生则表示:“运用分类的思想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平行四边形隶属四边形,但它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长方形隶属平行四边形,但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通过交流讨论,学生认识到自己判断的错误,明晰应用经验或直觉来判断问题是不可取的。在学生认识到错误后,教师让学生将学过的几何图形应用概念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概念体系。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盲点,而这些学习盲点有共同之处。如一些学生会在同一个数学问题上出现同样的错误,这就是学生群体易出现的学习盲点。学习过程中,学习盲点是必然会出现的,如果不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盲点,那么学生在以后学习中还会出现同样的错误。因此,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盲点,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消除学生的学习盲点。

总之,數学教学前,教师既要明确从哪些方面了解学生的学情,又要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基于学情,以学定教”。数学课堂中,教师基于学情开展教学,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给予针对性的引导,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梁冰.小学数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5(09).

[2] 王丽明.小学数学课堂中以学定教的运用与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2(05).

[3] 张苾菁.小学数学“以学定教”课堂中教师指导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7(02).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以学定教学情小学数学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