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婷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在小学教育阶段的迅速渗透,小学语文作业布局的思路得到了空前的开拓。结合当前小学语文作业“一多”“二假”“三无效”的现状,语文教师应探索作业的个性化布局思路,转化作业的内容形式,创新作业的评价方式,把握好作业布置的规律规则,这样才能获得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作业;个性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8-0020-02
当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中,许多教师还停留在模仿的阶段,在沿用其他优秀教师作业布置方法的时候,不是学以致用,而是邯郸学步。有些教师没有依托现实情况进行适当的变通,而是照搬作业布置思路,形成了当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新瓶装旧酒”的景象。若想让课堂教学的质量得以保证,教师就应当在保证课堂高质量推进的基础上,合理地、多样化地对作业进行布局,从而让课堂教学成果能够以精彩的、高效的作業方式引领学生不断内化,不断提升。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1.多——“书山题海”式作业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难建立
被成绩拖垮的疲惫和被“书山题海”搅酸的心房,是当下许多小学生最为直接的内心写照。在当今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许多教师为了抓成绩,选择让学生做大量的作业,部分教师认为,只有作业做得多,才能够“熟能生巧”。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言,一方面,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无法招架繁重的作业;另一方面,许多教育实践也证明,大量的作业并非是学生成绩提升的唯一途径,反而是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主要诱因。例如,许多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通常会采取让学生抄书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字的敏感度,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但这并非是唯一途径。
2. 假——形式化作业评价方式让学生的语文素养难建立
当今,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时存在着“假”的特征,他们忽略了实事求是的教育准则,对所有学生的作业都表示赞美。部分教师即便采取了让学生自评的创新思路,但实践效果也十分一般,学生只需要在作业的后面写个“优”“良”就万事大吉,至于为什么是“优”,为什么是“良”,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在这样的充满“假”的作业氛围下,教师的课堂教学成果也就无法得到夯实。
3. 无效——没有遵循教育规律的作业布置让学生难得到发展
要想让作业的个性化设计真正发挥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心智发展规律的合理把握 。然而,一些教师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忽略了对教育规律的把握,也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例如,一些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仅仅是让学生抄书或者是做一些辅导书上的习题,教师并没有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个性化作业,导致学生的作业效果大打折扣。
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语文作业的个性化研究
1.抄书变阅读理解,在书海中探寻文字之美
面对“书山题海”的作业布置问题,新课程教学理念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理念就为我们指出了一条阳关大道。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以兴趣为先进行作业的个性化设计。教师可以将原本抄书的作业方式,变成充满趣味的阅读理解习题,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则可以通过让学生合作改编文章故事脉络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作业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例如,在对语文作业进行个性化设计的过程中,我没有采取一味地抄书的方式,而是依据语文教学的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将一些我认为是重点的内容进行精选,或者是有针对性地对当天教授的课程内容进行提炼,以问答的形式交给学生来做,让学生通过做这些题目获得能力的发展。诚然,能够从浩如烟海的习题中选取一套适合的题目当作作业,并采取创新思路进行作业的布局,确实能够体现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功底,采取问答的形式来呈现作业题目,有助于在增强学生对个别知识点记忆的同时,使学生对不同的题型产生主观的方法层面的把握。
2.创新式作业评价,在自我反思中感受语文
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来推进语文教学,作业布置的评价也同样如此。在作业创新过程中,我对本来十分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并将作业评判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原因在于,当下许多学生对教师留作业的事情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因此我选择了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不会做的题目可以不做,但只要是会做的题目,学生在做完之后必须回答三个问题,这样才算完成了作业。
(1)写出本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目序号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目序号。
(2)回答本次作业中你不会做的题目序号,力争分析出症结所在。
(3)本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点?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问题1的设定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对问题2的设定,可以这样理解:当学生能够做出一些问答形式的习题时,他们必然能够在书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这个过程就形成了一个反复记忆的过程,而写的过程即是语言逻辑获得锻炼的过程。即便遇上一时难以回答出要点的习题,学生也一定会知道书中存在着某些细节或者是有类似的习题。而通过习题看问题本质和题目的知识外延,本身就是学习的难点,即为问题2中所说的“症结”。正是这样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再也找不到抄袭的方法。关于问题3,可以达到巩固语文素养的目的,是作业评价个性化创新的良好结尾。
3.把握好教育规律,让学生在有递进的问题难度中收获自信
新课程教学理念明确提及,应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认知心理,并且在学习之后能够通过这种认知来进行巩固。若想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展开作业的配合。如果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效果,那么课后作业的布置就可以适当地减少,与此同时,和预习作业一样,课后作业也可以进行差异化的布置。其主要的操作方式如下: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作业内容的区分,每次作业可以设置基础作业、提高作业和挑战作业。其中,基础作业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应当独立完成;对于提高作业,学生可以小组间合作完成;有挑战难度的作业学生可以不做,倘若学生进行了挑战教师应予以口头表扬。
总而言之,针对如今语文作业布局存在着“多”“假”“空”的情况,语文教师应当从新课程教学理念中寻求作业个性化设计的创新之路,把作业从抄书变成阅读理解,创新作业评价方式,并且要把握好教育规律,让学生在有梯度的作业设计中收获自信。这样来进行语文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就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