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青,殷 行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会计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谢菲尔德大学 经济学院,英国 谢菲尔德市 S3 7HB)
财务危机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和难题。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都要求企业时刻保持高度的危机意识。从20世纪60、7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就对财务危机的界定、识别因素以及预警模型和体系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当今世界财务预警研究已呈现出多角化发展态势,但目前已有研究大多基于财务视角,而财务指标具有滞后性、主观性易被人为操控等特征,导致目前缺乏一个可靠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无论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发人深省,还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的切肤之痛,每一次危机的爆发都会产生全球性影响,然而却无一被成功预测。
学者对于财务危机的探讨从未停歇。Helleiner(2011)[1]认为学者们在危机成因的宏观经济预测层面表现并不理想。模型中预测变量的选择是否合理对于能否成功并正确预测财务困境有着重要影响(夏秀芳和迟健心,2018)[2]。财务危机预警的低效率可归因于对财务危机认知与研究方向上的偏差。财务指标是一种反映成果性的指标,并不具有预测危机的作用。财务状况既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风险程度,也影响到企业战略的制定执行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将从环境嵌入性的非财务视角出发,研究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机理以及如何高效预警等问题。
企业进行财务危机预警是为了未来能够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现有的财务危机研究思路存在三个问题:(1)事后性:大多数学者从财务视角对企业的财务危机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而财务指标具有滞后性,因此很难起到监测和预测的作用,故而难以达到前置预警的效果。(2)片面性:财务预警大都从企业的个体财务行为出发,研究企业自身的情况。企业仅仅是市场中的一个小小有机体,是供应链组成环节的一部分,个体的财务行为既无法全面、完整地获取和评估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也无法体现与行业特征、国家环境、世界经济的关系,因此依赖个体企业数据难以实现有效预警。(3)平面性:学者们在研究财务危机预警时大多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如Altman等(2017)的Z-score模型[3]、F分数模型[4]等。这些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大都基于截面数据或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建构[5],难以进行动态的风险扫描,致使模型预测效率低下。
财务危机的研究不仅要考虑企业的个体财务行为,还应结合其生存环境。企业作为一个复杂经济体,其生存状态演化的过程既受到内部动因和组织行为的影响,又受到外部环境的约束。嵌入性理论的研究是新经济社会学核心内容之一[6],在财务预警中使用嵌入性理论进行分析,系统将会捕捉更多信息,使逻辑更为严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事后、片面、平面等缺陷,实现财务预警的动态化和高效性,从而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好地规避财务风险。
对于财务危机的界定众说纷纭,国内外学者不断对其完善,使其定义与时俱进。Beaver和William(1966)[7]认为它包括破产、拖欠债务、拖欠优先股股利等。Altman(1968)[8]认为它的标准是法定破产。Laitinen(1991)[9]认为它有三个过程:慢性失败公司-收益失败公司-严重失败公司。周首华等(1996)[10]在早期的研究中,用破产作为财务危机的标志。李心合(2007)[11]认为财务危机是企业现金流量不能满足正常支付需求,从而发生的支付困难。吴星泽(2011)[12]将利益相关者行为嵌入财务危机的研究中,并权衡引发财务危机和抵抗财务危机两种力量,将二者博弈后形成的企业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形视为财务危机。我国对于财务危机的研究大多是以“因财务状况异常而特别处理”作为界定标准,而被打上ST或是*ST标签的企业,大都是难以持续经营、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的企业。客观来说,将财务危机定义为被“特别处理”的公司更易于确定样本和获取数据,且有研究表明,把被“特别处理”的公司作为我国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判断标准是可行的。
从嵌入性视角来看,国家环境、产业特点、组织间关系等因素都会对企业财务情况产生影响。因此,在研究企业财务预警时,要将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综合考虑。非财务因素将环境中正向与负向的能量传递给企业,而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最终会反映在企业的报表中。国内外学者针对财务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经历了由单一指标预警到多个财务指标预警,再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预警的过程。
Beaver和William(1966)[7]进行了单一财务指标的预警研究。Altman(1968)[8]采用多个财务指标达到了更好的预警效果。Elloumi和Guyie(2001)将非财务指标引入模型,使得模型不局限于传统财务指标,预警效果更加准确[13]。邓晓岚等(2006)[14]研究指出非财务因素的考虑有助于增强预测财务危机的效果。毋庸置疑,财务指标是判别危机的有力工具,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为预测危机的最优手段。我们不能只关注财务指标的研究,而忽视企业的非财务状况。只有由表及里地对企业财务情况进行分析,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效地结合,才能进一步了解非财务环境变动如何导致财务状况的变化,进而更好地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1.宏观环境的变化
宏观环境是指由企业所处的,能较大程度影响整个微观环境的社会因素构成,并与企业发生相互作用的外部环境以及各种传播手段。当经济周期进入萧条或者衰退时期,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相对恶劣,如市场需求锐减,对金融市场、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产生冲击,导致企业产能相对过剩、产品滞销、利润大幅度减少,使许多正常运营的公司爆发财务危机。最近一次宏观环境变化影响企业的例子就是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诸多企业在一夜之间倾覆,成千上万的员工在居家防疫中变成了失业人员。
2.企业会计行为合规性
合规性,即要求在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一系列过程中,企业的会计行为要合法、合规。如果会计合规性差、约束功能薄弱将会削弱其监督效力,让会计规范沦为形式,导致贪污腐败频发、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等问题,这些都会极大地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从而引发企业财务危机。会计体制不健全、会计职责划分不规范、会计工作冗杂重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等都会降低企业会计行为的合规性。例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当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统一的会计体系,使得美国会计实务界拥有极大的处理会计事项的自由,一些企业的合规性差,导致经济业务中出现大量违背公众利益的欺诈与冲突现象,助推了财务危机的发生。
3.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和影响力
供应链上任何一个企业爆发财务危机,都将迅速向上下游传导,给上、中、下游企业甚至整条供应链带来危机,使整条供应链瘫痪。特别是下游企业,受成本加成和利润压缩的影响,受危机影响的可能性和力度最大。邱映贵等(2010)[15]指出在供应链视角下可以通过链式、网络集中式、交互式、网络中心辐射式等模式进行财务风险的传导,触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此外,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也会影响财务危机的发生。居于强势地位和弱势地位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会计特征,若企业居于强势地位,其应付账款甚至预收账款会较多,而弱势地位的企业有更多的应收账款。因此,供应链中所处位置不同,所具有的影响力存在差异,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也会有所不同。
4.资金链是否断裂
资金链是维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运转的必要环节,一旦其中一环出现问题,则无法实现资产流转和增值的循环。企业缺乏正常营运的资金,可能会发生拖欠职工工资、无法支付原材料等一系列会导致企业停产的重大情况,从而引发财务危机。存货与应收账款越多、资金周转率越低的企业,财务风险就会越大。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解决问题,最终会造成破产和倒闭。即使这些问题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仍然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信誉、口碑等,埋下财务危机的隐患。
5.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变动一度被认为是企业财务危机的“罪魁祸首”。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角度来看,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均难以保证。公允价值的确定是以同类或类似产品价格作为标准,但很多时候市场无法找到相同的报价,比如新产品等,即便有类似产品也很难确定其价格。2008年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由于公允价值具有顺周期效应,其自身的缺陷对金融危机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16]。公允价值的确定主要是依靠评估人员的经验和假设。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垄断,评估人员的素质、市场环境、多种计量方法等因素具有不稳定性,公允价值很难进行统一可靠的确认和计量。2014年獐子岛“冷水团”事件,由于对3亿元的43.02万亩海域扇贝计提了2.83亿元存货跌价准备,仅仅一夜的时间就让獐子岛这一支绩优股巨亏8亿元。加之公允价值变动并没有伴随相应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且市场价格波动频繁,极易成为企业利润调节的工具,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失真,引发财务危机。
6.是否拥有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是企业的灵魂,如果企业关键产品技术掌握在他人手上或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高,这就如同自身发展命脉掌握在别人的手里,企业必将处于被动地位,不仅难以紧跟市场发展变化,还容易受到外部环境挟制。例如2018年4月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通讯)受到美国“封杀”,美国商务部网站公告:由于违反了2017年与美国政府达成的和解协议,7年内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出口任何技术、产品。同年6月,双方达成协议,以10亿美元罚金、改组董事会为代价换取相关禁令的解除。该事件暴露出作为世界第四大通讯设备公司的中兴通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弊端。在面临高额罚款、无法贩售产品、错过5G发展转型时机以及拥有九万员工的严峻考验下,中兴通讯出现停牌、解雇员工等情况,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7.管理层社会责任意识及实践
当今社会对环境污染愈加重视。如若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环保意识低下,肆意排放烟尘废气、废渣废水,无法意识到环境污染给企业带来的严重后果,必将导致公众对企业产品的抵制,以及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处罚,这将会危及企业的财务情况,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不断加剧,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生存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多变,企业时刻承受着内外部各种正向或负向能量的冲击。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到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机理多而复杂,可能是由于一个重大事件发生所造成的,也可能是众多因素交叉影响所致,还可能是市场传导的结果,甚至可能是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引起的。引发企业财务危机的因素众多,传导机制也各不相同,财务危机是企业内部和外部非财务因素与财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财务状况是企业经营成果的直接体现,财务的运作成效也渗透在日常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二者相互影响。然而,多数学者在研究财务危机时都会从最直观的财务因素下手,却忽视了日常经营中的那些非财务因素。
吕峻(2014)[17]研究发现财务指标和治理结构指标各自存在优缺点,财务指标预测模型的判别精度较高,治理结构预测模型的稳定性较好,两者的判别结果有互补性,同时使用可降低误判的概率。本文在嵌入性理论基础上将影响企业财务危机的非财务因素分为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企业内部非财务因素包括企业的合规性、成长性和自适应性。(1)合规性:企业或组织的各项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准则等规范的要求。我国一些公司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合规管理以及各种自身原因主导性地违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等而遭受经济或声誉的损失,从而产生各种风险。(2)成长性: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企业价值增长的能力,以评估企业发展的潜力。具体表现在企业规模、研发实力、竞争能力等方面。(3)自适应性: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企业面对日新月异的环境,通过与其所处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提高应对环境渐变和激变的能力。
外部非财务因素包括环境复杂性、市场性和联动性。(1)复杂性:外部环境存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非周期性等特点。首先,规律不是“万灵药”,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原因,企业难以完全利用规律进行预测;即便是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许多突发的未知事项影响预测效果。其次,外部环境变化与其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之间是非线性的关系,环境的变化具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再次,外部环境的变化是非周期的。即使生命周期理论将其分为不同的阶段,但并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段运行轨迹。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当时间、空间等维度相结合,企业面临的将是复杂性呈指数级增长的境况。(2)市场性:任何企业行为都与市场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市场结构变动、消费者偏好及行为改变,都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市场环境的变化,既可能给企业带来市场机会,也可能形成某种威胁。(3)联动性:外部环境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在同一供应链中,上游企业的危机会对下游企业及相关产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企业实现动态有效预警,需要全面、可靠、持续的数据作为基础。除了企业内部的行为数据,还需要企业交易、运营、失信等数据的采集和挖掘,这些都需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通过对工商、舆情、知识产权、供应链等重要企业数据以及互联网行为数据等的采集,借助人工智能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判断环境对企业未来财务情况可能造成的影响、财务危机的风险来源和传导路径,实时对风险进行等级评定、分析和预警,构建一个环境嵌入与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见图1)。
图1 环境嵌入与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企业财务预警体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济全球化、经济共同体等现象在不断增强企业危机意识的同时,也对企业管理和预警提出了更多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采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复杂的算法和模型挖掘非财务信息进行预警,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不断完善自身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需要。随着统计学、运筹学以及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发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随机森林模型等机器学习模型将在财务危机预警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企业财务预警对硬件设施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云平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财务预警中的运用,进一步促进了非财务指标运用的系统化、全面化。这就需要我们不停地去探索新需求、发展新技术,根据时事发展,不断提高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能力,提升企业投融资水平和风险意识,调整和完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不断增强预警模型的敏感性和针对性。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将成为一个多方资源共享和协作平台,其系统的设计、运行和进一步完善需要大量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支持,为后续会计理论研究提供更大的研究空间。
非财务指标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是个世界难题。财务会计中各项资产、权益的确认需要严格遵从会计准则的要求。但会计在一定意义上也只是估计,并不精确。企业资产负债表无法反映企业拥有和控制的所有资源,很多企业的优质或劣质资产只在表外披露,并没有被恰当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仅依靠表内信息会导致资产、资本价值的失真。而非财务信息多为非结构化数据,由于无法进行有效的确认和计量,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无法得到适当反映。非财务信息在财务危机预警中的应用是出于让企业管理更有效,而非法定信息披露,因此无需受到会计准则的约束。企业可以针对非财务指标自身的特征进行定义和赋值,不必拘泥于会计合规性的限制。所以在设计财务危机预警指标时可以考虑货币与非货币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借助多种计量属性、多元计量方法相互补充进行技术评价。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将是未来一个重要议题。现有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没有表现出有效服务于现实的能力,引发了人们的信任危机。伴随着企业共生、金融工具大量使用、利益相关者行为等新经济现象的发生,财务危机的研究必须从根本上突破现有框架,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数据挖掘提升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创新性、全面性、可靠性,克服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固有缺陷。在新的环境与要求下,将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间的相互影响、财务风险价值链中传导路径等问题纳入研究范围[12],综合分析相关因子,优化财务预警体系的结构配置与协调效率,提高预警活动的及时性、反馈性和全面性,促进财务预警体系发挥监管和指导决策等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