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月旭,滕传志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逐渐由追求速度发展转向质量内涵发展。要想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节约社会发展成本,促使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为此必须更加清晰地认识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有针对性地投入社会资源,实现社会健康发展。
经济周期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近些年涉及此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李正辉和郑玉航[1]、郑挺国和王霞[2]使用混频数据,运用转换模型分别对1993-2013年和1992-2011年期间周期变化进行研究。张洪亮和王铁成[3]研究了技术创新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刘金全和刘子玉[4]运用DSGE模型研究经济周期转变以及驱动性因素,发现技术因素是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刘金全和李庆华[5]运用马尔可夫区制转换模型研究了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等问题。邹战勇等[6]利用HP滤波法分析了政府的投资力度与经济周期波动的相关关系。陈浪南和刘宏伟[7]利用MSMV(3)-AR(2)以及贝叶斯Gibbs抽样的非参数估计法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与持续性进行了研究。王阳和牟俊霖[8]运用符号限制的矢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卢学法[9]研究了产业结构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
上述研究大都是从我国整体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然而涉及我国区域性的经济周期,以及对不同阶段下主要经济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方面的研究甚少。基于此,文章利用MS-VAR模型对我国东、中部地区的经济周期进行研究,并且对各阶段下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这不仅有助于识别不同增长阶段下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性,从而帮助政策制定者有重点地发展经济,推动资源优化合理配置,而且对认清当前我国东、中部地区所处的经济增长阶段有重要意义。
基于拐点识别的经济周期分析认为,任何周期的测定与描述首先应分离出时间序列中的拐点因素,然后再根据拐点信息划分扩张和收缩期。Hamilton[10]提出马尔可夫转换模型(MS)并将其应用于美国经济周期的识别问题上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后Krolzig[11]将模型推广到多元非线性周期的识别性问题中,描述了经济行为在不同阶段下所具有的性质和特征。文章利用MS-VAR模型对我国东、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周期进行划分,同时分析在不同阶段下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变量。现将模型介绍如下:
(1)
式(1)中st∈{1,2,…,q}为阶段哑变量,X(st),β(st),εt分别表示在阶段st下的变量、变量系数以及随机扰动项。依据马尔可夫转移性质可知,转移概率为
(2)
式(2)中st为遍历不可约的q个阶段转移概率,且转移概率矩阵为Pq×q。在εt~N(μ,σ2)条件下,Yt的条件概率为:
(3)
(4)
因此,可得
(5)
(6)
由Bayes公式可得在给定观测信息条件下的阶段概率P(ξt|Yt)=P(Yt,ξt)P-1(Yt)。
文章选取上海市、安徽省作为我国东部、中部地区的代表进行研究。在变量选取上,文章依据经典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中传统变量劳动、就业因素,同时考虑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入政府财政支出变量体现出政府的宏观调控效应。另外在当前倡导经济可持续性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文章将能够反映利益关系的居民收入水平、社会物价变化情况变量纳入所研究的体系中去。将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中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扩展,选择劳动力、投资、消费、财政支出、国际贸易、居民收入水平以及社会物价水平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变量。相对应的指标为社会就业人数、社会固定资本量、最终消费、财政支出总和、净出口总额、居民可支配收入和CPI。各变量均使用环比增长率,选取年份为1990-2018年。所有原始数据均来自上海市与安徽省历年统计年鉴与统计公报。
环比增长率计算公式
(7)
式(7)中si,t表示i变量在t时刻的观测值(i=1,…,6;t=1990,…,2018)。
1.数据检验
首先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在显著性水平5%下,借助于R软件,可得出安徽省与上海市均在一阶差分后没有单位根,且AR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倒数的绝对值均小于1,位于单位圆内,即说明数据模型是稳定的,符合建模要求。
2.模型滞后阶数选择
根据最小信息准则选择最优的VAR滞后阶数,具体见表1所示:
表1 安徽省、上海市不同滞后阶数下MS(2)-VAR中AIC、SC、HQ值
由表1可以看出,安徽省在3个滞后阶数中,滞后2阶的AIC最小,滞后3阶的SC最小,滞后1阶的HQ最小。上海市在3个滞后阶数中,3个信息准则均为滞后1阶最小。综合考虑文章选择VAR(1)模型比较适合。在周期划分上文章将经济增长周期划分为2个阶段,即阶段1为快速增长(S=1),阶段2为适度增长(S=2),因此我们将MS(2)-VAR(1)作为文章的统计模型。
1.参数估计
表2为MS(2)-VAR(1)的参数估计情况,根据表2能够具体分析东、中部地区在不同阶段中促进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表2 安徽省、上海市MS(2)-VAR(1)模型结果
由表2可以得出:在快速增长阶段,上海市除受前期经济增长状况的影响较大外,受到居民收入水平、国际贸易以及消费的影响较大,同时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也有相当的影响。表明东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快速增长阶段受到消费以及国际贸易的影响较大,显示出东部地区经济的外贸型和服务型经济增长模式。因此,东部地区在快速增长阶段应注重消费与国际贸易导向型经济的发展方式;安徽省经济增长除受到前期经济增长状况影响较大外,受居民收入水平、劳动力、投资等经济因素的影响最大。这说明我国中部地区在快速增长阶段的主要推动力为劳动力与投资要素,同时财政支出与国际贸易也有相对较大的影响。因此,中部地区在快速增长阶段中应注重劳动力要素的投入,同时注重投资的合理分配。
在适度增长阶段,上海市相较于快速增长阶段,其受到前期经济增长状况的影响加大,同时投资、财政支出以及消费等要素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国际贸易影响略有减弱但仍是主要因素之一,居民可支配收入影响有所下降。表明东部地区在该阶段中投资、财政支出、消费与国际贸易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安徽省在该阶段虽然劳动力因素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影响程度有所下降,相反,财政支出、消费、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国际贸易等影响有所提升,说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处于过渡阶段,经济增长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
2.阶段转移概率
根据模拟发现上海市和安徽省在阶段1的转移概率分别为0.786、0.899,阶段2的转移概率为0.236、0.126,这表明上海市在经济增长上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相比较而言,安徽省在经济增长上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连续性。说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表现出不稳定现象,需要引起注意。中部地区经济增长阶段处于适度增长阶段。
3.阶段转换分析
图1为我国东、中部各阶段转换情况示意图,从图中可以了解两地区近20年的阶段变化情况:
图1 上海市、安徽省各阶段分布图
由图1可以看出:上海市经济增长在前期波动性较小,但是在后期波动性有增大的趋势。安徽省自2013年后经济增长在快速增长与适度增长的转换较为明显,且当前经济增长趋于稳定且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总体来看我国的东、中部地区近期经济增长转型期始于2013年前后,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有密切关系。同时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波动较中部地区的非对称性更加明显,验证了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稳定趋势。
4.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反映了其他变量对某一变量的影响效果持续性情况。图2为东、中部地区在各阶段下的脉冲响应图。
从图2可以看出,在快速增长阶段,上海市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变动幅度总体上要大于安徽省,说明该阶段东部地区对促进经济增长的各要素的不稳定性相对大于中部地区。从分变量来看,国际贸易、投资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等对上海市经济的脉冲作用较大。值得注意的是投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冲击达到最大为第5期左右,表明投资因素对东部地区的滞后性要强于中部地区,国际贸易也表现出了同样的现象,其余变量均表现较为平稳。安徽省受到投资的正向冲击作用较强,国际贸易对GDP的正向冲击作用在第2期达到最大,消费与财政支出等均在第2期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达到最大,说明消费、财政支出等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滞后性存在。社会物价水平对经济增长呈现出负向冲击作用且在第2期负向作用达到最大,表明社会物价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样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现象。在适度增长阶段,从直观上看,可以明显地发现无论是安徽省还是上海市在该阶段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作用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快速增长阶段。上海市各经济要素的表现要明显好于安徽省,说明东部地区在该阶段中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经济因素相对较为平稳,投资、居民收入水平以及财政支出的正向作用尤为明显。安徽省各变量的脉冲函数总体呈现出发散的状态,尤其是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除消费和劳动力外各变量因素较为稳定,其余变量随着期数的推移,影响逐渐增大,表明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作用具有十分明显的滞后效应。
图2 上海市、安徽省各阶段下不同变量对GDP的脉冲响应
文章分析了以上海市和安徽省为代表的我国东、中部地区在不同经济增长阶段中的影响要素。模拟结果表明,总体上看,东、中部地区经济周期均呈现出不对称性,且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中部地区表现出更加不稳定趋势。在经济快速增长阶段,东部地区对经济增长有较大影响的因素有居民收入水平、国际贸易以及消费等。观察脉冲响应图,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影响相对稳定,国际贸易、投资、居民收入水平等脉冲作用较大。中部地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劳动力、投资。由脉冲响应图可以看出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稳定,消费、国际贸易、财政支出均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影响,滞后期约为2期。在经济适度增长阶段,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劳动力要素,同时国际贸易、消费、居民收入水平等要素对经济增长影响有所提升,这表明中部地区在由适度增长阶段逐渐向经济高质量发展迈进。从脉冲响应图可以看出,上海市在适度增长阶段各经济变量的表现要明显好于安徽省,说明东部地区在该阶段中促进经济增长的各因素相对来说较为平稳,尤其是投资、居民收入水平以及财政支出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
1.当前新发展阶段下,中部地区受益于中部崛起政策支持及东部产业转移,因此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从模拟结果看,劳动力因素是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中部地区作为我国劳务输出地,人口流失严重,导致劳动力缺乏。因此,地方政府在做好与东部产业对接的同时,还应积极采取措施留住人才,切实保障返乡就业创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东部地区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从模拟结果看,东部地区的财政支出、国际贸易、消费和居民收入水平等要素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多措并举,如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倡导现代化的消费观念等推动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3.投资仍是中、东部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但二地在投资使用中存在较大的差异。中部地区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为此,中部地区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鼓励社会资本向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转移。东部地区则要做细做强投资规划,积极引导资本向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