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甲骨文军事语言研究综述

2021-07-07 10:22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军礼卜辞殷商

赵 国 华

(安阳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在殷商甲骨文献资料中,商王卜辞所占比重较多,其次是与商王有血缘关系的商朝贵族的非王卜辞,这都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出行、田猎、气象、生育、征伐、祭祀等活动都需要进行占卜。《礼记·表记》中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这也说明了在殷商时期人们浓厚的天命鬼神观念比较强烈。在殷商时期,因商朝与周边方国冲突不断,而进行征战时都会进行占卜,反映在语言层面就是军事词汇的运用。这为本文研究殷商时期的军事制度、战争形式、军队编制等问题提供了宝贵材料。

下面就甲骨卜辞军事用语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概述:

一、甲骨卜辞军事用语的个案研究

就殷墟卜辞中单个军事词语进行考释的文章主要有:

四是关于“雉众”的解释,各家观点有所不同。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1988)认为“雉可能是部别编理人众”;王贵民《申论契文“雉众”为陈师说》(1985)一文从卜辞的辞例、语法、军事组织等方面分析,“雉众”为陈师之义而非夷伤之义。而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释雉》(2010)一文指出,甲骨文中的“雉众”“雉王众”“不雉人”“不雉众”等,以上雉字,均应读为夷,训为伤亡。卜辞中的“雉众”或“雉人”是贞问戍守或征伐时众人有无伤亡之义。如卜辞“不雉众”(《合集》6057)“戍卫不雉众”(《合集》26888)“右戍不雉众 中戍不雉众吉 左戍不雉众吉”(《小屯南地甲骨》2320)等,笔者依卜辞文例与语法结构,从于先生之说,“雉”为伤亡之义。

二、甲骨卜辞军事用语的分类研究

刘凤华的《殷墟村南系列甲骨卜辞的整理与研究》一文中,专章考察了商王的对召战争和无名组战争类卜辞,征战动词主要有“出、至、降、啟、比、立、伐”等,主要从卜辞内容和语法结构分析词义。另外,杨逢彬在《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2003)一书中,按动词所带宾语的不同判定出卜辞中的及物动词73个与不及物动词16个,依卜辞文例专章论述了这类词语的语法结构。当然这些动词中涉及到表示军事行为动词有“侵、敦、入、立中、戍、敦、追、征、御”等等,兹不赘述。

三、甲骨卜辞军事用语的综合研究

鉴于前人成果与后期甲骨文新材料的不断问世,李发的《甲骨军事刻辞整理与研究》(2018)一书对甲骨军事刻辞的整理与研究内容更为全面。首先对甲骨军事材料进行了穷尽性地统计,系统分析了与军事战争有关的方国名、商代战争、军事人物、军事组织及商代军礼,其次从语言、文字角度就军事动词、句型与语义角色进行了研究。李先生系统整理甲骨军事刻辞共计72个分为九类,即敌方来袭、集结发兵或驻兵、命令、侦察、行军、攻防、战术、追逐以及战争结果类,全面考释了各军事用词的字形及其词义,并从语言学角度探析了军事刻辞句型及其语义角色。

基于刘钊、陈年福与李发三位先生关于甲骨军事刻辞的研究,下面就其相关的异同部分综述如下:

关于“侵”“伐”二词,刘钊归为征伐类;“侵”陈年福归为侵扰类,“伐”归为征伐类;李发视“侵”为敌方来袭类,“伐”划为攻防类。甲骨文“侵”像一人手持扫帚牧牛马之形,其受事对象也可以是人,如“侵我西啚田”(《合集》6057),表侵犯、侵占;而“伐”如用一戈砍杀人头之形,引申指讨伐。“侵”“伐”析言之则有异,《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但在《春秋公羊传》中记载,“战不言伐,此其言伐何?宋公与伐而与不战,故言伐。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曷为不使齐主之?……桓公死,竖刁易牙争权,不葬,为是故伐之也。”据何休注释之说,此句中的“伐者为客”“伐者为主”分别依齐人的长言与短言区别战争双方的主动式与被动式。“伐”一词也具有正义性与非正义性。“殷商时期,不知是否会有此义,商对方国多用‘伐’,而方国对商不用此字。”但浑言之则不别,都能指军事上的进攻。因此,刘先生把二词划为征伐一类比较合适。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根据文献的记载,祭祀与战争是我国古代早期常见之事。在殷商时期,人们的思想主要寄于天神敬仰,所以祭祀就成为当时人们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又由于殷代与周边方国和地区侵扰不断,战争既做到了防卫护国,又是通过战争的获胜取得物质财富与俘获敌军的一种途径。刘钊、陈年福二位先生将“擒”“俘”“执”“隻(获)等归纳为擒获类词语,李发先生称之为战争结果的词。其实这两种命名都是指动作行为发生的结果趋向。例如“隻”在甲骨文中多表示田猎义,如“庚申卜,王隻鹿。允隻六。 二告”(《合集》10310)、“不其隻鹿”(《合集》10315)、“辛未卜,王隻。允隻兕一,豕一。”猎获是其本义。但作为军事用词时,用其引申义擒获、俘获,如“不其隻羌”(《合集》170)、“贞弗其隻围土方”(《合集》6451)。李先生把“克”与“败”归纳到战争结果类动词里,甲骨文“败”作,《说文·攴部》:“败,毁也。从攴,贝。”表示用手持械以击贝,以会毁坏之义,但在甲骨文中,例如“贞亡败”(《合集》17318)一句中的“败”则表示战事败退之义,此处用的是引申义。卜辞“克”作,本义是肩任、担负,引申“能够”义,再次引申为战胜、攻克义。在甲骨文中用战胜这一引申义,例如“己未卜贞克歬”(《合集》6569)。

语言是社会的镜像。一个时期的社会历史状况都会在语言中体现,所以通过军事语言来研究殷代的军礼、军制、战术与军事人物事迹等,如研究商王朝军礼的,如郭旭东的《殷墟甲骨文所见的商代军礼》(2010)一文研究了商代军礼如告庙与谋伐、选将与册命、迁庙主与立军社、立中与乞师、振旅和蒐狩、献捷与献俘等六个方面,而每一礼节都离不开占卜,却又因卜辞文例简练,目前还无法知晓每一军礼的细节情况,但也应是我国后世军礼的的源头之一。又如郭先生的《甲骨卜辞所见的商代献捷献俘礼》(2009)一文指出了反主、逆俘、献捷杀俘祭祖等仪节,这些军礼也无一例外地充满了崇祖信鬼的色彩。又如殷商军事人物的研究,如郑慧生的《妇好论》(1994)一文,从妇好的地位、身份、祭名及其死期等方面来评价这一历史人物,指出通过辨明妇好身份,可有助于了解商代的婚姻和宗法状况。再如探讨战争所涉及到的方国地域之名的,殷商军礼与商代战争情况的,这些研究成果对了解商朝的社会形态、礼制与战争形式等都有一定的价值。

猜你喜欢
军礼卜辞殷商
第一单元·礼遇天地
午组卜辞的分类与断代新探
殷商编铙的类型学与双音性能研究
小屯南地甲骨大版之卜辞关系对比研究
殷商遗址大搜寻
近二十年先秦军礼研究成果综述
殷墟非王卜辞的再整理与研究
春秋时期军礼存在的正义性
论历组卜辞时代争论与“两系说”使命之终结
殷商鸮形器及鸮形纹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