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璐 冯建民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当前,职业适应性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核心素养课程教学改革等都在呼吁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2016年提出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而关于“怎样培养人”则把关注点放到了教师身上,因为教师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而师范生作为教师的后备军,其关键素养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1]。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教育专业性体现了教师的本质。发展师范生核心素养不仅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带来了挑战,厘清师范生核心素养发展迫在眉睫[2]。首先,在通过借鉴《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内容以及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资格条例等文件下,对师范生核心素养应然状态进行规划,总结当前师范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指向。其次,为进一步深度探究当前地方高校师范生核心素养发展现状,选取某地方高校内500名在校师范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地方高校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实然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016年,核心素养课题研制组发布了关于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3],体现了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观念。地方高校师范生作为发展中的学生,同样要具备研究成果中的关键能力和品格。此外,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也应遵循我国出台的关于教师权利实施与保障的如《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资格条例》《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政策,这些在对教师权利义务保障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任职要求,同时也为师范生核心素养的确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依据[4]。基于此,以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以教师教育相关标准与法律条文为依据,确定师范生核心素养发展内容,目的为未来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奠定基础。关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窥探到中国学生发展必备的素养表现,同时结合教师发展规范,再立足未来教育对象成长发展需要的综合要求下,科学、合理地对地方高校师范生核心素养进行构建,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师范生未来能够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在今后教书育人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培育全面发展的个体,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思维创新,最终成就立德树人根本目标[5]。
图1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概述图
为准确描述地方高校师范生所具备的核心素养,以《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为依据,在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各种关于教师教育的法律规范以及地方高校师范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可将地方高校师范生核心素养确定为: 职业道德素养、教学技能素养、教育知识素养、学科知识素养、学习创新素养五大领域。
以核心素养研究小组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参考教师职业道德以及教师法与教师资格等条例,以五个主要核心要素点对某省份地方高校师范生展开问卷调查。
研究以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某省份地方高校师范生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围绕上述《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职业道德以及教师法与教师资格等条例总结出的五个核心素养要点进行,每个要点涉及2-3个问题,要点覆盖范围相对广泛,一定程度上能够获得当前地方高校师范生所具备的核心素养现状。
以优秀硕士论文《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下高师院校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中的调查问卷题项[6]为参考,自编问卷《地方高校师范生核心素养具备现状调查》进行调查,问卷问题编制时对同一个要点采取重复询问方式,目的是让师范生更加清楚当前自身素养发展状况,降低对自身真实情况判断的偏差,问卷中所有问题题项的选项设置均采用里克特5点量表,答题者需要从“符合”“比较符合”“不确定”“不太符合”“不符合”五个选项中进行选择。如,在测试师范生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要点时,采用矩阵单选题,标题为“您认为自己当前是否具备以下该素质要点?”,其中设定一题为“在未来从事教学工作过程中,您是否能够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爱戴学生?”,问卷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地方高校师范生进行发放,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9 份,有效率为97.8%。根据作答情况统计信度和效度,结果较好。
此次参与调查的师范生专业不同,年级不同(2018级、2019级、2020级),部分为小学教育专业,部分为学前教育专业,还有少部分为特殊教育专业,不同专业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未来就业领域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通过以上确定的五大领域师范生核心素养要点,对比参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大层面,六个要求和教师教育发展规范,最终确定从职业道德素养、教学技能素养、教育知识素养、学科知识素养、学习创新素养五大方面展开调查。
师范生是未来壮大人民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就是将其培育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从而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贡献力量。而地方高校师范生的培养更是如此,其直接目的就是为地方教育发展培养教师,即地方高校师范生未来的就业范围是面向地方中小学,为提高地方教育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7]。聚焦师范生职业道德素养调查,可从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着手,了解当前师范生作为职前教师是否具备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的道德素养,其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地方高校师范生职业道德素养现状调查
从图2数据中可以发现,调查中的多数师范生都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在职业道德思想表现中,67%的师范生能够拥有优良的职业道德思想,能够确立合理的远大教学目标,帮助教学对象实现全面发展。在职业道德知识表现中,72%的师范生具有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如了解职业要求、明晰职业特点、清楚职业导向等,但也有19%的学生对职业道德知识的掌握不够准确,这部分学生需要在保障基本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加强对职业道德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在职业道德情感方面,80%的师范生充满真诚的职业情感,不仅拥有大义凛然的职业正义感,能够公正、合理地处理学生问题;还拥有深厚的职业责任感,在确保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时,给与学生更多的关爱与关心;同时还拥有饱满的职业良心感,让自己的工作对得起“人民教师”的称号,可以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拥有崇高的职业荣誉感,为自己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而自豪,具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热爱自己的工作,关爱自己的学生。在职业道德意志表现中,77%的师范生能够磨炼自己具备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在遇到问题时迎难而上,能够以最大的决心和勇气摆脱困难。在职业道德信念中,76%的师范生具备坚定的意志信念,一方面表现为师范生在选择该专业之前在内心已坚定自己要成为一名教师的决心;另一方面则是自己坚信成为一名教师后能够扮演好自己的职业角色,既做权威知识的传授者,又可以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规划者。在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表现中,82%的师范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习惯决定未来,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在当前学习过程中养成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优秀习惯,才能在工作中切实实践。总之,当前地方高校师范生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表现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升华不仅能提升我国教师队伍质量,同时高素质教师对高素质学生的培育也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8]。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9]。教学技能素养则是能够学习与展示教学技能的素质与修养。对地方高校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素养调查从教学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教学提问技能、教学讲解技能四方面进行,具体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素养现状调查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提高教育重要性的讲话,而师范生作为教育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应增强自身的素养修养,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贡献。师范生具备教学技能是未来作为教师的首要标准。作为教师,其首要工作就是完成好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做好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学技能可以通过学习进行掌握,因此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向优秀教师和同学请教、进行沟通与交流,同时要珍惜每一次学校提高教学实践机会,在模仿实践中让自己的教学技能得到巩固和发展[10]。图3调查数据显示,仅超过一半多的师范生具备教学导入技能,这反向说明有近半数的学生缺乏教学导入技能素养。教学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的教学活动方式,对于学生整堂课程的学习起到关键的指引作用。有71%的师范生具备教学语言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是保证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是传播知识、指导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超过70%的师范生拥有该能力,表明当前我国地方高校的师范教育中对师范生的语言能力训练较为注重,其最终的教育结果也较为成功。在教学提问技能调查中,77%的师范生具备此项技能且在教学技能素养中占比最高,这充分说明当前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已有意识逐步加强自己在与学生互动方面的技能,能够主动学习多种提问方式,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高阶思维,使得学生深度学习。如综合提问技能的培养,是通过综合提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新的结论。73%的师范生具有教学讲解技能,教学讲解技能的掌握是教师进行教学知识传授,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及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技能。高达73%的比例说明当前师范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完成好教学工作,能够将知识以科学、合理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培养教育知识素养是教师长足发展的基础。处在瞬息万变、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以及学生全面发展逐步提升的新时代,师范生只有不断积累丰富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才能符合就业岗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继续成长[11]。从教育知识所涵盖的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法律法规四方面进行调查,所得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地方高校师范生教育知识素养现状调查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并全面发展,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更应培养自己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优良品质。而完成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前提是师范生在学期间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从而运用到实践中。调查发现,当前地方高校90%的师范生已经学习并掌握教育学知识,79%的师范生具有心理学知识,84%的师范生拥有教育心理学知识,71%的师范生具有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可以看出,在四种不同类型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掌握最少,这一方面与学校课程设置有关,另一方面与师范生自身对法律认知程度相关。通过以上数据可说明,当前师范生已经能够在学习期间掌握任职必备的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等内容,表明我国地方高校对师范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另外,调查发现,在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上,师范生表现略显不足,这与学校课程设置有关,学校单纯注重对师范生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忽视教育法律法规的教授;同时,也与师范生自身对教育法律法规的认知有关。而面对日益增多的家校纠纷和学生权利维护等事情的增多,师范生掌握教育法律知识却势在必行[12]。
学科知识素养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师范生积极学习学科专业知识,不仅要使学科专业知识广,更要使得学科专业知识深,使自己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及时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完整的答案。此外,在面对综合发展的背景下,师范生在了解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具备跨学科知识,转变要想“让学生拥有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的传统观念,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类型,并做到知识的与时俱进。对师范生学科知识素养调查具体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地方高校师范生学科知识素养现状调查
教师之所以在某学科领域成为优秀的教育者甚至专家,最重要是得益于该教师在本学科领域具备充足的知识且研究精深。因此,学科知识即为教师最根本的知识。对地方高校师范生学科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发现89%的师范生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是保证师范生未来从事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同时,对师范生自身发展而言,学科专业知识能够帮助其观察、分析和思考更深层次的内容,对学生发展而言,能够帮助学生以不同的视角观察现实问题,创新思维和启迪智慧[13]。在跨学科知识调查中,仅有64%的师范生拥有跨学科知识,面对当前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面对诸多新事物、新问题,仅依靠单一学科知识解决已不现实,只有借鉴其他领域的有效经验,进行跨学科知识交叉,才能最终解决问题,所以跨学科知识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师范生未来所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有着思想情感的受教育者,他们的心智发展不够成熟、知识掌握不够深刻,但发展又要适合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综合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其他领域的知识有所涉及,保证学生的发展是综合的、全面的、能够适应社会要求的。
学习创新素养是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入高级阶段,能够进行创新性学习的基础。学习创新也可称为创新学习,是高难度、高深度知识的学习以及为创新思维而进行的学习[14]。在当前课堂教学发生巨大变化的现状面前,不断进行学习创新有利于未来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师范生的学习创新表现具体可从学习知识创新、学习实践创新、学习方式创新三个方面调查,具体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地方高校师范生学习创新素养现状调查
学习创新与传统的维持性学习形成鲜明对比,一个聚焦启迪开阔自己的思想中,一个沉浸在墨守成规,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上。因此,学习创新素养是师范生学习的必备素养。进行学习创新,要求师范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立足现有知识基础上,独立思考、大胆假设,提出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观点。在对地方高校师范生学习创新素养发展现状的调查中,77%的师范生能够进行学习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是基础,只有知识创新,才能有新发现、新规律,从而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知识创新是学生发展成长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基。74%的师范生能够进行实践创新,理论的学习是一方面,但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则需要学生进行规划与思考,这就在无形中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与深化,使其能够保持在学习实践中有所创新,能够激发学生时间、精力投入的力度。80%的师范生能够进行学习方式创新,学习方式创新主要体现在师范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综合来看,地方高校师范生学习创新素养发展较为完善,在主动践行国家文件政策的同时,也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力量。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地方高校师范生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表现良好,多数师范生能够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思想、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磨炼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确定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在教学技能素养表现中,师范生在教学语言技能、教学讲解技能、教学提问技能等方面表现突出,而教学导入技能的发展略显不足。在教育知识素养表现中,师范生所掌握的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比较丰富,教育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学习。在学科知识素养中,师范生的学科专业知识掌握较为充足,但在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吸收上还需增加广度。在学习创新素养表现中,师范生在学习知识创新、学习实践创新以及学习方式创新三个层面表现良好,能够在做好基础学习工作的同时,发展高阶思维与创新。总的来看,地方高校师范生核心素养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未来任职教师的要求,但发展的背后也存在诸多不足,如教学导入技能发展不足、跨学科知识掌握不够充分、教育法律法规了解浅薄等。针对当前存在的发展问题,地方高校应科学设置课程体系、积极举办实践活动帮助师范生突破发展困境[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