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学生个性,厚植“全人化”理念

2021-07-06 19:13周建平刘春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5期
关键词:个性综合实践活动

周建平 刘春芳

[摘 要]教师应以“全人化”理念为指导,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环境。教师教学中可通过“确定活动主题权利的回归,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确定合作伙伴权利的回归,唤起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意识”“选择活动组织形式权利的回归,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综合能力”等策略,促使学生自主、优异地发展,凸显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全人化理念;个性

[中图分类号] G62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5-0070-02

生活是学生自己的,要靠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活动也是学生自己的,只有他们自己动口、动手、动脑,自己选择、自己观察、自己钻研、自己享有活动主权时,他们的能力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个性发展才能得到促进。“全人化”理念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自主探索的环境,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原动力,使他们更加自主、优异地发展,凸显学生的个性。

一、确定活动主题权利的回归,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对生活的看法,自有他们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是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看待的。因此,教师要把活动主题确立的权利还给学生,静静地等待活动主题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凸显与明确,避免急于求成。当确定活动主题这一权利还给学生后,学生的研究热情空前高涨。

我校地处江南水乡,河道众多,池塘星罗棋布,“水韵启秀”是我校的校训。基于这样的优势,全校师生对水文化情有独钟。当和学生探讨关于水的话题时,他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许多感兴趣的问题。一开始,学生不断产生问题:“大家都说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特殊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那么,水从哪里来?水有什么特点?水到底对世间万物有什么作用……”于是,就有了《揭开水的神秘面纱》这一研究主题的诞生。当学生接近水、研究水,深刻地领会水精神的内涵后,他们的思考就会不断深入:“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如提供水能、航运、灌溉、水产等,还有美好的享受,如提供游泳、划船、垂钓、观光的好去处等。”“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的认识不够,保护措施不力,使水体受到污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对人类源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另外,在家庭和学校的用水过程中,发现不少大人和小朋友存在浪费水的行为。”……于是,学生议论纷纷:“水的用处这么大,怎样才能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呢?”“怎样增强同学们的节水意识?”“怎样才能更好地节约水?”……很快,又确定了第二期的研究内容——了解水的用处,并呼吁全校学生都来做小小的节水志愿者,养成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且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真实地触动他们的心灵。由于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来研究,所以表现出了高度的积极性,获得了好的活动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给予学生确定活动主题的权利,鼓励学生努力实践、积极探究,提出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易使学生形成探究的兴趣、创新性的思考,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全人化”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追求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为学生并非被动教育的对象,在知觉、认知、活动、心智发展等方面存在着超常的身体能力、精神能力和心智能力。

二、确定合作伙伴权利的回归,唤起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意识

在确定活动主题后,活动指导老师与活动合作伙伴的选择,依然以尊重学生的意愿为前提,形成民主平等的氛围,这样更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学生之间客观存在个体差异,如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知识积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相信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就如自然界的“共生繁荣”一样,同样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全人化”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綜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要正视学生间的差异,本着“承认、尊重、认识”的思想,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世界,回到人本身,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如在研究“水养植物”的活动中,为了更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在主题确定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家庭住址等方面自由组合,并分好组与民主选出组长,即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组,每组10人左右。学生经过讨论筛选确定小课题的研究方案,如“水养植物的种类”“水养植物的作用”“水养植物与土养植物的区别”“水养植物的养殖”等,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明确分工,任务到人,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地了解与搜集资料。如有的学生到阅览室借阅有关书籍及音像资料;有的学生准备相关采访的摄像器材,像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等;有的学生联系好需要参观的单位及拟定采访的对象;有的学生忙着设计调查问卷……一场研究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又如,在“节水,看我的!”的主题活动研究中,学生共同讨论出了研究的子课题,有“水的用处”“水的浪费”“节水妙招”“节水宣传”等,然后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主组成研究小组,并民主推选出组长。本以为三年级学生会互相推诿,没想到出乎大家的意料,很多学生毛遂自荐,有一些还是平时课堂上不大活跃的学生。看来,只要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而“全人化”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就给学生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

罗伯逊曾经指出:“限制和顺从不能养成创造性,权威主义的教育只能造就驯服的而不是创造性的学生。”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尤其要注重学生个性与情感的培养,注重学生个体悟性与理性的启发,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储备库。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就应该是这样“全人化”的,成为学生自由成长的舞台,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选择活动组织形式权利的回归,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综合能力

“全人化”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每一个學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人化”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根据指导纲要的目标要求,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培育人的整体发展,包括人的智力、情感、身体、创造力、精神潜能和审美力的发展;关注人生经验,在成长、发现、开阔视野的过程中参与世界,探寻理解其意义,促进学生问题意识、规划设计能力、总结交流能力、调查访问能力、实验观察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

学生在活动中自我调节、自我感受、自我体验,活动的多个方面都有了创新:活动内容不是枯燥的思想教育,活动形式不是学校的排练演出,活动场地不是单一的校园,活动过程不再设计得刻板无味,活动评价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表面文章”……在活动中,学生都充分地动了起来。如发放节约用水倡议书,他们深入到同学中间,向同学直接呼吁“行动起来,争做节水小标兵”;外出访问,他们像大人般,笑脸相迎,旁敲侧击。

如在一次以“节水,看我的!”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了许多节水方面的知识,而且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升。如“节水妙招”组的学生无论是采访,还是成果交流,吐字清晰,落落大方,口头表达能力发展神速;“节水宣传”组的学生则过足了“小老师瘾”,锻炼了胆量,训练了口才,越来越自信;“水的浪费”组的学生不再担心有人出题考他们,谈起水浪费的现象痛心疾首,增强了环保意识;“水的用处”组的学生成了“故事大王”,讲起水对动植物的用处、对人类的用处头头是道,还把水的用处编成了三字经……学校领导听了学生的汇报后,朝他们竖起了大拇指,深有感触地说:“对于学生的潜能,怎么估计都不会过高!”看着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成为创造的主人、知识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大家不由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朝气蓬勃、性格各异的孩子,在“全人化”理念指导下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冲破约束的樊篱,得到了充分的自由,个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此,只要我们教师给予学生广阔的天地,他们就会飞得更远!

综合实践活动是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土壤,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致力于课程目标视角的“全人化”,在心中厚植“全人化”理念,在活动中张扬学生的个性,那么学生的创造灵性必将毫无阻碍地蓬勃发展。法国作家辛涅科尔曾说过:“是的,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坚信,当“全人化”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蓬勃开展起来,不久的将来,学生会响亮地呼喊:“是的,对于整体,我只是一角;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全部!”

[参考文献]

[1] 万伟.课程的力量:学校课程规划、设计与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谢安邦.全人教育理念与和谐社会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刘光江.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J] .课程·教材·教法,2002(06).

[4] 成尚荣. 走向实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个性综合实践活动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浅谈幽默式教学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作用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