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方言语素的并合与分离

2021-07-05 08:42马启红
晋中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合音音变语素

马启红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

音变既有历史音变,也有语流音变,两种音变都表现得非常复杂,不但变化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变化程度大小不一。这两种音变的哪些内容能形成方言词汇,要看音变的具体情况,并结合方言的语音系统及其他有关因素做出具体分析。[1]21语素的并合与分离均由语流音变所致,因而人们通常把由语素的并合与分离所构成的词汇分别称之为“合音词”和“分音词”。“合音词”不具有可逆性,虽然具有相当关系,但从人们认知上来讲,合音词已然形成新词汇,如介休方言“[这个][ai423]”“[兀个][uai45]”“[人家][ȵia13]”“[的去呀][ta0]”等,有的词已有自造的“方言字”来标记。合音词在晋方言里数量不多,但其一致性强,使用频率高,它所反映的音变现象值得注意。对于“分音词”,研究者一般都用“分音词”和“本词”标注,二者有的可以互换使用,但大多数词义不对等,使用不互逆,音变产生了新的词汇。

这种词汇性音变在晋方言中普遍存在,但不同的方言点其并合与分离形式不同。本文拟论述介休方言合音词与分音词中语素的并合与分离规则及应用。

一、语素的并合

语素的并合现象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发生的语流音变现象,由起初的“慢声为二”逐渐“急声为一”演变为固定的且不可逆的合音词。

(一)并合形式的内部组合

1.实语素+实语素

(1)代+量

①[这个]王母娘娘一寻思,天上一天就是地下的七天。

②[这个]半年多就合的三年多啦。

③就派[这个]天兵天将下的逮[这个]织女。

兀个[ua i45],如:

①田志超说[兀个]抱佛岩儿[兀个]半坡底下有个小洞洞。

②兀个泉水大家随便儿喝的吧,[兀个]水是肯定你吃不完。

③看见你呀就好有[兀个]一比。

(2)代+名

你家[ȵi E13],第二人称单数,如:

①[你家]妈在居厢不?

②[你家]们能不能做?

(3)数+量

兀[一个][uʌɁ3ia13],[一个][ia13],虽然合音但不单用,须与代词“兀”组合来指代第三人称代词“他”,如:

①叫兀[一个]老人家替我受的吧。

②就想给兀[一个]踅摸圪截媳妇子。

③兀[一个]去哪儿啦?

(4)名+名

人家[ȵia13],如:

①十七八啦,[人家]没啦找对象。

②兀[一个]一起就答应咾二十八家给[人家]割麦子。

③就是[兀个]稻秫杆还是在[人家][兀个]隔壁子大娘家偷下的。

[张家]庄[ʨy a45ʨyɣ13],如:

①兀[一个]们他们是[张家]庄的。

2.虚语素+虚语素

(1)语助+语助

啦——咾啊[la0],如:

①你来啦?

②可不如然,晚夕惜人丹丹的仙女来啦。

③你们荷上车马拉麦子就对啦。

(2)助+语助

□——的呀[ta0],如:

①你叫我担桶做甚[的呀]?

②跟上我做甚[的呀]?

严格地说,“的呀”相当于“去呀”,趋向动词“去”在介休方言中音读为[tʌɁ12],恰好与“的”同音,久而久之人们习惯书写为“的”,这里也就把它归在“助词”里。

(二)并合规则

胡石根在《北京话语素的并合》中提出三个并合(选择)规则[2]172-184:(一)声调的选择;(二)韵腹的选择;(三)音段的选择。文章把并合形式记为Z,内含形式分别记为X、Y。举一个介休方言并合例证,如:(Z)——这(X)+个(Y);把一个音节分为五格,以介休方言的“个”为例,如表1所示。

表1汉语音节组成

一个音节可用X12345(Y12345)来表示,音节的音质部分可用X1234(Y1234)来表示。

1.声调的选择

语素发生并合必然是其中一个音节轻读依附于另一个音节,并合形式的声调取决于音重较强的那个内含形式原有的声调,调值则与变调之后的音值一样或相似。比如:

2.韵腹的选择

胡文指出[2]:两个内含形式原先都是单音节,一般都有各自的韵腹,它们不可能都在并合形式的韵腹位置上出现。其中一个要么落选,要么被挤到非韵腹位置上。通过比较得出韵腹规则:两个内含形式,其中一个的韵腹如果是一个离央元音较远的元音,那么并合形式选择这个元音做它的韵腹。即:如果X3>Y3,那么Z3=X3;否则Z3=Y3。这里,X3>Y3是指X3比Y3离开央元音较远。从并合形式选择的主要元音来看,大致上可以列出一些不等式:[i]>[a]>[e]>[ε],[ɑ]>[u]>[o]>[ɔ]。比如:

两个:[l i aŋ3]+[kə0]=[l i a3]

以介休方言为例,如:

的呀:[tʌɁ12]+[i a0]=[t a0]

咾啊:[lɔo0]+[a0]=[l a0]

张家(庄):[ʨyɣ11]+[ʨi a45]=[ʨy a45]

3.音段的选择

在并合过程中,两个内含形式原有的音段会有选择性地进入并合的音节内:如果音节内有足够的空格,接续处的音段彼此又有共现关系,它们才能选入并合形式。否则,总有一些音段落选,有的音段还可能发生变化。总的顺序规则为:前一个内含形式由后往前,后一个内含形式由前往后,逐个音段依次筛选。

具体可分为两个步骤:

(1)Xi(i=4,3,2)依次脱落;

(2)每脱落一个X i,依次对Yj系列(j=1,2,3,4)进行选择。如果选择了Y1,则选择结束。如果选择的是某个Yjx(x=2,3,4),则Yjx后的音段都随之入选。

下面以介休方言的并合形式为例说明顺序规则的具体过程:

(1)我们:[ŋʌɁ31]+[məŋ0]→[ŋʌ31]+[m0]→[ŋʌm31]

X4喉塞韵尾脱落,直接对Yj进行选择。选择了Y1=[m],[m]可作韵尾则选择结束。

(3)兀个:[uʌɁ12]+[x uai45]→[uʌ]+[uai]→[u]+ [ai]→[uai45]

(4)一个:[iʌɁ12]+[x uai45]→[iʌ]+[uai]→[i]+ [ai]→[ia]

(5)张家:[ʨyɣ11]+[ʨia45]→[ʨy]+[ia]→[ʨy]+ [ia]

对于上述两个规则,胡文指出音段顺序规则先于韵腹规则,韵腹规则只是在运用音段顺序规则之后遇到两个韵腹的选择时才会用到。

(三)对于“[人家]”合读[ȵi a13]或[n a13]的合成探讨

1.人家:[ʐəŋ33]+[ʨia13]→[ʐə]+[ia]→[ʐ]+[ia]

关于[ʐ]与[ȵ]的替换,有学者认为与日母字的演变有关:日母字在中古拟音为[ȵʐ],是一种带有舌面鼻音的复辅音。“人家”的合音形式读为[ȵia13]正是介休方言乃至晋方言保留了日母字读[ȵ-]的痕迹。[3]97

2.人家:[*nəŋ13]+[*k a13]→[nə]+[a]→[n]+[a]

“人家”分别拟音为[*nəŋ13/ȵi n]人、[*k a13]家,是日母字读[ȵ-]和见系字未腭化的痕迹。在介休方言口语中,还有“人+[人家]”读[nəŋ33n a13]的词汇形式——[n a13]成为“人家”的合成音后,经久这一紧凑的音节,人们会不认为其为合音形式,而当人们强调或夸赞“人家”第三人称他时,就用复加“人”的形式而成。比如:

①那[人家][n a13]不去,你去吧。

②能那(人+[人家])[nəŋ33n a13]看不上你。(表强调)

③能那(人+[人家])[nəŋ33n a13]孩儿有出息。(表夸赞)

而有的介休方言(龙凤镇)也读作[əŋ33n a13],“人[*nəŋ33]”的声母被同化或脱落,比如:

表2介休方言分音词及例证

续表

④我就说[这个]钱场赌馆,多少也短少不得?人家[əŋ33ʨi a13]说短少不得。

⑤嗯那(人+[人家])[əŋ33n a13]在我身上擂鼓,我是爬的地上啃土。

可以看出“人”在“人+[人家]”中,介休方言声母仍然保留了古读[ȵ-]或[n]。《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5]76中则认为:“人家”合音为[ȵia]或[n a]文水、介休、[a]忻州,是因为本词前字韵母收鼻尾韵[-n][-ŋ],鼻辅音充当了合音词的声母,同时本词后字韵母是齐齿呼,由于介音[i]的影响,[ŋ]的发音部位向前提成[ȵ]。

二、语素的分离

语素的分离在晋方言中普遍存在,是晋方言常见的语音构词现象,人们一般称之为分音词,也称“嵌l词”。介休方言的分音词也非常丰富,也很有特征。

(一)介休方言分音词罗列(见表2)

(二)介休方言分音词的语音构造特征

1.前字特征

首先,与大多数晋方言一致,介休方言分音词的前字声母就是本词的声母,一般为[p、t、k;ph、th、kh;x]。但从表中可见,有个别分音词的声母字和韵母字切出来的读音和本词的读音不一致,这并非违背了分音词的规律,而是本词发生了历时音变的结果。这些字大多来源于见组今为细音的字,分音之后前字为k组声母,与本词的旧时声母相同,而与本词现在的声母(ʨ组)不同。见表3。

前字声母与本词声母不同的还有“谈”和“提”。“谈”和“提”为古全浊声母平声字,介休方言古全浊声母平声字清化时读不送气音。所以,在分音时前字保留了古音读了不送气音[t]。

表3介休方言分音词与古音韵的关联

其次,前字为简单的[ʌɁ]韵和[uʌɁ]韵,调为阴入调,调值与本字调值相关联,比如本字读上声,则前字一般都为阳入调值31,发音短促,也记为3。

再次,书写的字体一般选择介休方言中同音的阴入字进行同音替代。

2.后字特征

首先,后字声母均固定为[l]声母。

其次,后字韵母就是本词的韵母。后字的介音又依来源不同分为两种情况:

a.见系三四等字分音词的后字为细音,与本词现在的介音相同,如“翘、卷、圈、僵”;

b.见系开口二等字分音词后字为洪音,与本词现在的介音不一致,如“搅、腔、巷、角”。王洪君先生分析认为:根据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嵌l词定形的时间在尖团合流之前,更在见系开二出现i介音前。[4]

(三)分音词与原词的关系

1.词义不对等,使用不互逆

分音词与原词的分离之后,语音随即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其变化之大会使人们觉得它不再是原来的词,而成为另外的词,也不会再用原来的字表示。 这样虽然意义没有大的改变,但分音词和原词的分离注定二者各自会有不同的使用语境,逐渐地二者词义就不会完全对等,使用更不能随便互逆。比如:

2.分音词与原词一样可以使用各种构词手段

分音词是双音节单纯词,前后字都是表音字,但这并不影响其构成更为复杂的词。比如可以通过重叠表达反复义——“把面给我不烂不烂搅拌搅拌”;“圐圞圞/窟莲莲一小片地方”后字重复有了指小的意味。

注释

(1)与分音词对应的本词只是按照构成规律往出推证,不完全正确。还有部分本词由于时间久远历史语音音变或语流音变等的因素未能找到,有待以后继续考证。

猜你喜欢
合音音变语素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对外汉语教材中语流音变的注音与编排研究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因果复合词
论汉语方言合音的类型
——兼议洛阳方言合音现象*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汉语单数人称代词音变式的功能演变及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