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小路
摘要:随着我国近些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不断提高,静配中心在医疗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现代医院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之一就是不断加强和规范静配中心的建设。静配中心关系着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质量,是患者输液安全进一步保障、医疗成本进一步降低、医疗纠纷进一步减少、现代医院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的一种重要手段。
关键词:静配中心;现代医院;重要性
静脉注射配药中心简称静配中心,涉及住院护士站、医生站的医嘱录入审核执行、药房药库发药、输液配药发药等一系列的工作,确保住院输液信息的实时发送与接收,确保现代医院各个部门开展更紧密的住院输液工作。在客观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条件影响所引起的日益激烈竞争中,现代医疗单位为了实现自身稳健经营、防范经营风险的目的,在静配中心的建设方面不断加强和规范。
1静配中心的建立有利于改善现代医院药物配置环境
随着近些年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和需求,加上大量新药不断上市,致使药物配伍难度越来越大。在传统配置静脉输液所需要药物的时候,都是在各科治疗室由护士配置操作完成。由于医院各科室的治疗室大多都处于全面开放的环境,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药物配置时药物容易被微生物、热源及微粒等气载污染物污染,从而增加了患者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概率。而在静配中心进行静脉输液药物配置的时候,大多都是采用软袋输液,因其具有封闭性非空气依赖系统的优势,外界空气或气载污染物不能进入所承载药物的容器,进一步有效降低了空气栓塞所产生的危险。护士在静配中心进行静脉药物的配置不仅能有效防止药物被空气氧化,同时还能有效避免由于输液反应所引发的医疗纠纷,进而保证现代医院的整体形象[1]。
2静配中心的建立有利于护士节约药物配置时间,有利于减少药品浪费
在进行传统静脉输液药物配置的时候,护士必须把大量精力和时间熟悉每一样药物和确认药物之间合理的配置。即使是小剂量用药,也需要护士使用单独包装的药品进行配置,同时患者的药物配置需要使用单独的针头和注射器,这样不但增加了护士配置药物所需要的时间和工作强度,同时还造成了药品的大量浪费。而在静配中心,护士可以对药物进行集中装配,将药物进行科学、合理的拼用,同种药物是可以使用同一个注射器,这样一方面能从整体上缩短护士配置药物时间,另一方面还能节省大量的注射器的消耗和有效减少小计量药品的浪费。静配中心于患者能实现减少治疗费用,于医院能实现降低成本,达到双赢的目的[2]。
3静配中心的建立有利于医院加强药品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药品质量
在传统的静脉输液药物配置过程中,护士会把大量经常会使用到的药品和输液工具取回并储存在各科治疗室中。因为部分药品和工具没有及时退回药房、患者未使用完的药品等因素造成各科室的治疗室内长期存放大量的药品和工具,再加上治疗室缺乏相应的药品储存条件,容易造成药品变质和过期的问题,如果在对患者用药的时候使用了变质或过期的药品,会产生严重后果。而在静配中心对药品进行管理,不但在药品进入中心的时候就进行认真验收,还在拆药品外包装上架时依据药品批号做好近期先出的准备工作,同时明令禁止小包装药品混批共放。每周开展一次所有在库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的检查工作,对近效期药品必须做好红色提示牌标记,尤其是冷藏药品、避光药品的存储,严格按照规定设置药品存放区的湿度、温度。静配中心的建立不仅能实现防止药品流失、变质、过期等现象发生,还能实现有效避免药品浪费,进而能实现从源头上消除药源性疾病发生的目的[3]。
4静配中心的建立有利于为护士提供职业防护
在进行传统静脉输液药物配置的时候,护士在进行配置大量的抗生素和化疗药物的工作中一般不会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长此以往,部分护士出现白蛋白偏低,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而在静配中心进行药物配置的时候,护士须穿防护衣,戴手套、口罩以及护目镜才能进行相对负压的生物安全柜操作,这些保护措施能对护士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另外,静配中心对药物配置过程中排出的气体会先进行净化过滤处理然后才会排到室外,这样能更好地满足环保要求,不会对大气产生污染。
5结束语
静配中心在现代医院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能实现现代医院医疗服务安全和医疗整体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还能实现确保药品质量体系中各项操作的良好循环的目的,是医院可以实现健康发展,医生、药师、护士等人员的身心健康的主要途径。现代医院应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为基础,有效促进药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才能达到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药学服务,以及真正提高自身的整体发展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璐.探析静配中心优化院感控制管理对输液質量的影响[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5):1763-1764.
[2]王佳颖.感染控制在静配中心洁净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医药界,2019(23):1.
[3]马文婷.医院静配中心用药差错中的防范措施及分析[J].健康周刊,2018(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