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1-07-01 21:21邹凤芹
教育界·上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

邹凤芹

【摘要】学习成绩已经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的素养被列入评价指标中。但是,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仍然更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省略了许多德育方面的教学,使初中生仅仅在学习成绩上获得进步,并不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基于此,本文对现阶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性及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实践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教材中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知识,不能立足实际情况,使初中生的素养始终得不到提升。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这一理念非常重要。

一、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立德主要是始终坚持以德育为核心,通过正确和积极的教育来引导、感化和激励学生;树人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学生的品格塑造、完善和发展[1]。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养成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而这个时期也就是学生的青春期,不仅其认知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心理与思想方面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但是由于其社会经验和知识储备都有所欠缺,对一些比较烦琐的事情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虽然有丰富的情感却不稳定,情绪表现十分强烈并且变化也比较快,思想通常比较狭隘与肤浅,在整体认知方面始终处于半幼稚和半成熟的状态。所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十分重要。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德育教育必须努力培养全方位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发展,使学生更懂得礼貌待人、明辨是非,尽量不做危害别人和社会的事,并树立正确的“三观”[2]。

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德育缺乏重视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社会和学校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多种多样的德育工作也逐渐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和法治精神的重要课程,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与教师都过度重视考试成绩,认为只有取得良好的成绩才能升学,因此,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逐渐被更多的人认可,但是要想实现有效渗透还要花费很长时间[3]。

(二)学生没有很高的参与度

要想更好地开展立德树人这一德育工作,教师就要把丰富多样的道德思想更好地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促使学生积极配合并参加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教学活动没有很高的参与度,对德育学习缺乏主动性,不能全方位吸收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这对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4]。

三、立德树人理念和道德与法治课程之间的关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关键课程之一,而立德树人理念为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虽然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但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道德教育,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所以,立德树人对这门课程来说是重要的核心教育观,而道德与法治课程为立德树人这一理念提供了相应的实践途径,对于这二者来说,彼此都是缺一不可的,应相互依存、共同进步[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落实立德树人这一理念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以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为教学目标,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四、立德树人理念下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一)发掘教材资源

经调查可知,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比较繁杂,还有大量的重难点,而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会跳过很多内容,特别是德育教育方面的知识,这造成很多学生认为德育知识学习并不重要。对此,教师在备课中必须全面解读教材,对教材内容尤其是德育方面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在确保学生获得较好考试成绩的同时,受到德育教育[6]。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存在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脱离的案例和内容,使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先将教学内容和社会背景进行整合,结合时事热点和学生熟悉的事件进行授课。并且,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对知识有全面的掌握与灵活的运用。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适当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社区活动等,正确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其更好地掌握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之间的关系。比如,在教学与资源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帶领学生从快递的角度观察资源运转。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快递员的辛苦,还能使其在生活中学会体谅有时快递运输速度慢的情况。

(二)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素质教育中经常提到的重点。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是一味地把考试成绩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而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考量是践行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的积极性、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及考试成绩等对学生进行全面考量[7]。教师还要要求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三)创新教学理念和手段

初中生存在性格差异,特别是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一旦课堂上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教学内容发生错位,学生就有可能误入歧路。因此,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筛选教材内容。比如,对于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相关校园违法犯罪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初中生应该严格遵守的法律规则和社会道德准则;对于一些家庭结构不完整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高与他们交流、沟通的频率,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温暖。

教师还要准确把握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认真评判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从而适时调整课堂教学的计划和方法[8]。比如,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遵循分层法则,让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试着做一些难度高的习题,让成绩较差的学生练习一些简单题型,确保学生都能得到有效训练,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身心方面的变化,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始终保持健康心理。教师可以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和道德榜样,启迪和调动学生的潜在德育情感,让学生立志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学生大胆地表达内心的想法。

以“价值观”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案例,由于学生有自己的价值观念,教师不应严厉地斥责花钱大手大脚的学生,可以引入其他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引导他们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问题,纠正价值观。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如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播放相应的音频、视频,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发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培养和完善学生的思想和品格,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正确的“三观”,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立德树人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教师应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积极践行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參考文献】

商冬梅.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1):59.

庞福喜.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应坚持立德树人为先[J].考试与评价,2020(11):97.

黄加亮.立德树人目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教师,2020(30):54-55.

王春梅.“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J].教育观察,2020,9(23):75-76.

李晓霞,郑皆佳.立德树人核心是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2):45.

黄思华.立德树人,依法育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价值及实现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11):220-221.

林官鸣.立德树人 育人为先: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的教学策略[J].读写算,2019(21):24-25.

凌泳施.立德树人,德育先行: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德育路径探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5):169.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