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梅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高年级美术主题教学中课程设计反思的价值与意义,其次从提高课程设计与主题教学的配合度、创设新的教学场景和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鼓励学生在“学”中“做”、创新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四个角度,探讨了小学高年级美术主题教学课程设计的策略,以期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美术;主题教学;课程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生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研究”(JKBL2019384)的研究成果。
美术艺术教育充满想象力,意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知、通过绘画来表达。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生活阅历上、学习能力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主题价值可以让教学的影响更广泛、更深刻[1]。
一、小学高年级美术主题教学中课程设计反思的价值与意义
从当前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情况不难看出,在引入现代教育思维、创新理念后,美术课堂教学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学平台得到了延展,教育资源得到了扩充,教育影响逐步扩大,教学效果逐步凸显。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可能一直沿用一套教学方法,还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反馈着手,不断进行调整和反思。教师只有及时反思,才能确保教学的创新度,使教育影响时刻保持高标准。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美术思维、意识正在形成,学生对美术主题的判断力和思考力尚不健全,所以,教师对小学高年级美术主题教学进行课程设计反思就显得尤为关键。一方面,在课程设计反思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状态及最终的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的价值;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反思能使美术主题教学在主题层面拥有更多可探索、可发现的价值。因此,课程设计反思对美术主题教学的影响是有积极和显著价值的,未来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的发展应更重视课程设计反思。
二、小学高年级美术主题教学中课程设计的反思
(一)如何提高课程设计与主题教学的配合度
虽然生活化、创新化的教育理念备受重视,但在大多数小学高年级课堂上,真正落实这一先进理念想法的并不多。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有明确的教学思路,但较少提及其他教育因素。一些教师虽然想采用“新奇”的教育方式,如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开展教学,但往往因为操作技术与能力不足,容易在时间上出现问题而放弃。例如,在明确教学主题后,教师要根据主题进行课程设计,而一些教师习惯选择教材中的内容,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据此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虽然也是逐步开展的,其根本任务是学习,在主题新奇度、课程内容饱满度上尚可,但在主题与课程设计配合方面往往会出现联动性不足的问题。为此,教师应加强对教学主题的探索,加强师生互动,明确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通过激励、调控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學习的兴趣。
例如,在“我的科室我做主”主题教学中,教学的核心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运用自己的画笔设计属于自己的“科室”。在主题明确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选择权[2]。比如,学生可以自己了解生活中、工作中的“科室”,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创作,也可以模仿自己感兴趣的科室来绘画,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设计。总之,教师应让学生主动鉴赏、感性创作、理性思考。从这里可以看出,课程设计并非需要对每个教学步骤或环节进行周密的安排,教师只要配合教学主题进行教学及教育引导方面的倾斜即可。
(二)如何创设新的教学场景和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
在大多数学生眼中,美术学习是充满乐趣的,可用于美术教学的资源也非常丰富。所以除了围绕教材展开主题教学,教师应适当创设教学场景、创造教学条件,让主题教学能更好地满足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想法。教材使用时间比较长,对学生吸引力有限。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和现代元素,或运用家庭环境、公共平台,为学生搭建全新的平台。比如,某实验小学在教学中引入了“微课堂”,即教师在前一天利用“微课堂”给学生推送一些绘画作品让学生观赏,之后在课堂上直接导入“微课堂”中的内容。这样既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又能让教学资源种类更加丰富。
在固定教学场景和条件下,教学主题更像是一味“添加剂”,而课程设计才是本质。所以在多元化教育理念高度融合的今天,主题教学的课程设计应主动探索全新的教学场景,利用更好的教学条件。
例如,在“名人漫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寻找网络上的动画人物,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最后让学生为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创作动画形象。这样一来,生活场景和教学场景就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网络资源和教学资源也紧密联系起来。在优质学习场景和学习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三)如何鼓励学生在“学”中“做”
在现代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多媒体教室为学生呈现需要欣赏、临摹的教学资源,并让学生根据要求完成创作。但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看到的景物都是一样的,其作品也会较为相似。在主题教学中,学生“学”的过程和“做”的过程高度一致,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学”与“做”是相互对应的,在美术主题教学中,二者之间的交互影响更为明显。主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主体内容,也明确了课程对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要求。课程设计是鼓励学生“做”、让学生尝试实践的契机。因此,如何鼓励学生在“学”中“做”,是未来美术主题教学要探索的关键问题。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一场美术游戏活动,设定几个关键词,如看图绘画、做手工剪纸、欣赏漫画、制作手工艺品等,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为家人制作一份礼物,并送给家人。为使活动顺利开展,教师应提前为学生介绍活动规则,即制作礼物使用的材料必须源于生活。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活动中体现自己对生活中的美术的看法。如此,教师便能了解学生关注的生活内容,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还可以在这一美术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如为学生播放动画片的片段,让学生观察动画片中的人物、场景等元素,要求学生以自己为原型进行创作。学生会把自己想象成各种动物,并把自己的“影子”融入其中。由此可见,主题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学习、创造学习的状态,而课程设计能促使学生不断尝试,使学生产生更为深刻的学习感悟和实践感悟。
(四)如何创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美术课堂充满无尽的魅力,在课堂上,学生能获得很多乐趣,但若学生本身对美术不感兴趣,美术课堂的魅力就会大打折扣。因此,通过课程设计反思来创新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学会选择合适的主题、设计活动,还要积极地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和学习想法。比如,在一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哪些知识、对哪些知识感兴趣、还想学习哪些知识等。同时,对于学生提出的建议,教师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并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当与教师建立互信关系后,学生才会对教师畅所欲言。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主题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帮助不同的学生。比如,有些学生喜欢进行临摹绘画,有些学生喜欢欣赏绘画作品,还有些学生喜欢用创新的方式绘画。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诉求,所以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课程设计反思的重点在于反思后的操作。除了收集反馈意见外,教师还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如学生喜欢的电影、喜欢的人物等,而这些信息和内容需要教师通过课程设计反思逐渐积累。课程设计反思要注重新思维、新资源、新模式的摄入,这样,教师才能为学生提供其感兴趣的美术主题教学。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比较大,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此,教师的课程设计反思既要做到尊重学生美术学习的习惯和思想,又要对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进行正确的引导。当课程设计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当学生的学习理念、兴趣爱好与美术主题教学高度一致时,美术主题教学便会受到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喜爱。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思想和行为也会和美术主题教学更加契合,从而达到更高效、更优质的教学效果[3]。
总而言之,美术主题教学的教育意义不在于学生知识的储备、绘画能力的训练上,而在于教师依靠教学主题发散学生思维、优化课程设计,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对美术主题教学的课程设计进行反思,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思维想法、创造習惯、创新精神,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美术教学指导。教师通过课程设计能更好地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在创作过程中表达,从而真正体现美术课堂的教育意义,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黄信贤.高年级学生美术色彩感培养途径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2019(06):55.
李雯娟.关于小学高段美术教学的主题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6):158.
张有英.试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0(2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