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地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及血压控制情况调查分析

2021-07-01 06:39李仰平雷创杰余准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控制率服药血压

李仰平, 雷创杰, 余准

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该病危害极大,可对患者心脑肾等器官产生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2]。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不断升高趋势,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高达2.7亿,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3]。目前我国各地均加强了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普及,并积极落实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通过下移高血压防控的重心,前移关口,提升高血压随访管理的质量和效果,积极干预药物依从性,制定适合实际简单有效的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模式和具体措施,以提高高血压人群的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4-5]。针对目前的严峻形势和防控特点,本研究通过对粤东地区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及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提高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防控水平,科学防控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并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健康教育干预,以期使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改善患者预后,减轻家庭及医疗社会资源负担。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8年7月-2019年9月,对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578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和干预研究。诊断标准:首诊发现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4周内复查两次,非同日进行3次测量,均达到上述标准即可确诊。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本地原籍居民。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或妊娠高血压患者;血压偏高而无需特定治疗者;伴发免疫功能缺陷或凝血功能障碍者;近期服用过影响血压的药物。

1.2 调查方法

由慢病管理经验丰富的临床药师担任调查员,项目负责人担任数据质控员,采用面对面访谈形式对知情同意的患者统一进行用药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调查数据包括基本资料和血压控制情况两个项目。基本资料具体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病程、BMI、心率、合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高盐饮食、运动习惯、主动测量血压、规律服药、用药数量。血压控制达标标准为:伴有糖尿病和/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130/80 mmHg,其他高血压患者<140/90 mmHg。调查全程采取严格的质控方法,调查员均接受过均一性培训,同时在调查过程中均采用统一的指导性用语,使用Epidata 3.1软件对数据施行双录入核查比对,以控制数据录入质量。测量血压时,按照相关指南,将动态血压监测仪置于右侧上臂,连续监测24 h。白昼数据采集时间为6:00~21:00,每间隔25 min自动采集1次;夜间数据采集时间为21:00~6:00,每间隔35 min自动采集1次,最终取各监测点数据计算平均值。

1.3 分组及干预依据

对入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及干预,根据患者血压控制达标情况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其中达标组487例患者,未达标组91例患者。对未达标组患者进行访谈,了解其治疗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制定科学规范的干预措施,包括药物调整方法(患者遵循季节变化、实际症状改变来调整药物使用剂量,最终调整以患者血压监测结果为准);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摄入;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补充钾和含钙高的食物,如绿叶菜,鲜奶,豆类制品等;多吃蔬菜和水果,减少脂肪摄入;限制饮酒);改变生活方式(戒烟行为,适当加强规律运动)等,访谈之后持续干预12个月,中途无失访,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做到不忘记服药行为、不会自行减少药物或改用其他药物)及血压达标率。血压数据以测量日结果为标准,用以判定血压达标情况。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人数)用频数及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患者治疗30 d时血压控制效果为因变量,以影响因素(规律服药、家族史、主动测量血压、BMI、用药数量、运动习惯、病程、合并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饮酒)为自变量,拟合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以逐步纳入的方式组建方程,综合分析居民高血压控制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比较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干预后血压控制率的统计学差异。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578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男290例、女288例;年龄<65岁273例、≥65岁305例;病程<5年299例、≥5年279例;BMI<24 kg/m2有273例、≥24 kg/m2有305例;心率<75次/min 269例、≥75次/min 309例;学历高中以下276例、高中及以上302例;合并冠心病292例、合并糖尿病283例、合并高脂血症289例、家族史327例、吸烟312例、饮酒302例、高盐饮食312例;运动习惯较少256例、较多322例;主动测量血压较少257例、较多321例;规律服药较差272例、较好306例;用药数量单种300例、多种278例。

2.2 居民高血压控制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578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性别、年龄、学历、心率、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因素均非影响高血压控制的单因素(P>0.05);病程、BMI、合并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家族史、饮酒、运动习惯、主动测量血压、规范服药和用药数量是血压控制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1。

表1 居民高血压控制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3 居民高血压控制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将17项因素(性别、年龄、学历、病程、BMI、心率、合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高盐饮食、运动习惯、主动测量血压、规律服药、用药数量)与患者血压控制达标情况拟合回归方程,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0.11,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10项因素纳入方程,其对患者血压控制达标情况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规律服药(OR=40.936)、家族史(OR=40.326)、主动测量血压(OR=22.760)、BMI(OR=19.030)、用药数量(OR=12.268)、运动习惯(OR=11.404)、病程(OR=7.584)、合并高脂血症(OR=6.719)、合并冠心病(OR=5.068)、饮酒(OR=4.707)。见表2。

表2 居民高血压控制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2.4 居民经健康教育及药学监护干预后血压控制率的比较

未达标组居民经健康教育及药学监护干预后,12个月血压控制率与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68,P<0.001)。随着时间迁移,居民经健康教育及药学监护干预后,血压控制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干预后,未达标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显著高于达标组。见表3。

表3 居民经健康教育及药学监护干预后血压控制率的比较 n(%)

3 讨论

高血压作为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全身血管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以及心悸等,严重者可合并脑血栓、脑出血等疾病,甚至出现死亡[6-7]。该病结局严重,故而备受人们关注。目前,临床上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有改变饮食习惯治疗、生活方式治疗与药物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作为治疗的最重要手段,对改善患者血压的作用明显,临床使用价值极高[8-10]。但就治疗效果而言,主要依赖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故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参差不齐。可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并掌握其基本情况,从而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案,增强患者对血压的控制力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3.1 影响高血压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居民高血压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规律服药、主动测量血压与用药数量。人体的血压有固定的波动特征,在固定时间点服用稳定剂量的药物,可将高压控制在稳定水平,避免血压起伏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目前高血压患者规律服药的比例较低,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对高血压疾病及相关治疗药物的认识不足。年龄超过60岁、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规律服药的情况较差,存在自行停药、漏服、少服降压药等情况[10-12]。临床高血压患者人数众多,应用最广泛的疗法是药物治疗,由于血压改变,当患者服药不规范时,患者的血压因难以控制而明显升高,继而对血管再次造成损伤,最终导致病情加重[12-14]。

有相关研究表明,社区防治是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要求患者在家能主动测量血压[15-16]。家庭自测血压和在与医院测血压相比,去除了医生和环境的因素,能测得更真实的血压。目前我国居民在家里主动测量血压的比例不高,或虽有测量,但存在测量的频次较低,测量后未记录、漏记录、错记录和选择性记录等情况。所以将家庭主动测量血压作为慢病自我管理的一部分,也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及优化。也有研究指出,用药数量与血压达标有关[17]。患者单用1种药物达标率较低,服用2种及以上的患者血压达标率明显上升。众多大型研究均显示,单种降压药物只能使1/3的患者血压达标,而多数的患者需要联合用药[18-19]。我国最新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关于降压药应用的基本原则是,小剂量起始,优选长效降压药、联合治疗等,表明用药数量对于高血压患者的重要性。但由于经济情况和担心不良反应等原因,部分患者未能长期坚持服用多种药物,存在自行停用某些药物等情况[20]。针对上述引起高血压患者血压未达标的主要原因,临床药师应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用药宣教,包括高血压的危害,规律服药、主动测量血压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压药的方法,降压药常见的一些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电子血压计并登记等,打消患者的顾虑。

3.2 健康教育及药学监护的干预效果

本研究还发现,随着时间迁移,未达标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显著高于达标组。分析原因,这与干预措施存在密切关联,对于未达标组患者,通过与其进行交谈,充分了解并掌握其基本情况,通过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干预措施,如药物调整方法、合理膳食、改变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等,患者的血压即可得到明显改善[21-22]。

综上所述,高血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规律服药、主动测量血压和用药数量是影响患者血压的主要因素,对患者积极采取相关干预措施,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有助于改善患者血压的控制。

猜你喜欢
控制率服药血压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稳住血压过好冬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服药先分阴阳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