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认证理念下英语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实践探索

2021-06-30 03:45王欢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提升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王欢,女,满族,黑龙江加格达奇人,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摘 要:突出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师范生走向工作岗位,成为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师范类专业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以课程教学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本研究依据专业认证理念,在课程教学中以学生教学设计能力提升为目标,通过系列措施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力有很好的提升。

关键词:师范认证;教学设计;提升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3-0026-04

一、前言

近年来,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2018 年推出《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指南》,正式在全国师范院校和师范类专业全面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希望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振兴我国教师教育发展。从本质上讲,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对相关院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的一种外部评价,由專业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我国师范类专业标准实施。其目的在于验证在学生在校学习、毕业时、以及毕业后5年内,专业培养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目标。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培养院校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于师范生培养全过程,从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等四个方面凝炼职前教师核心能力素质,推动高校师范类专业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实施师范专业认证之前,许多非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不够,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依旧以传统知识传授为主,与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实际情况严重脱节。重讲授轻实践的教学方式无法对接课程标准中教师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学方法更是缺乏对研究性和探究性的关注[1]。同时,课程目标的达成是师范专业认证中毕业要求指标落实和达成的基本条件,课程教学的质量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中就显得至关重要[2]。

二、教学设计能力内涵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的核心能力。课程实施过程中,师范生培养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发展和提升教学能力。

对于师范生而言,良好的专业技能是师范生成为优秀教师的必要条件,应当重视和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3]。作为最重要专业技能,教学能力是师范生的看家本领。教学是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活动将内容、技能、道德等呈现,并内化于学习者内心的一种人类活动。涉及教师使用什么样的材料(教科书、教师自己搜集并整理过的材料,可以是辅助性的,也可以是主导性的),以什么样的方式(教师讲授、学生阅读、思考并实践、教师反馈等),如何评价学习效果(依据教学目标)等。郭睿将教师的教学能力分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管理能力以及及爱学评价能力五种能力[4] 。荀渊认为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交往能力、教学研究创新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实施能力、教学反思能力[5] 。上述教学能力中,教学设计能力是职前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每一位教师在进入职业之前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对于师范生而言,教学设计能力是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之一。

课堂教学不是一个随意的行为,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基于教学原理进行科学设计,并依据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教学设计一般是指教师在上课前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等相互联系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规划,并形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方案。教学设计不是依考教学经验而进行的感性设计,而是需要依据相关学科、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理论进行的理性思考和落实。教学设计是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科学理论而形成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成败的关键,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4]。与其他教学能力相比,教学设计属于师范生自身可以控制并可以独立完成的环节。更多时候,为了在教师资格笔试环节获得好的成绩,教师更多关注师范生知识的积累,而不重视甚至忽略师范生培养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6]。因此,高校的师范生培养应多加关注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师范生教学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要以师范生为中心。学生根据自己对于教授内容、学生特点、教育环境特征等做出自己的选择。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提供给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实践的机会。给予学生教学实践机会,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更能够锻炼学生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对于其他学生而言,通过观课、评课内化理论学习,也是提升教学能力的过程[7]。

三、课程介绍

为实现师范生教学升级能力的提升,在师范专业认证理念的引导下,笔者在所在学校的英语专业师范生《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课程进行了一次教学实践改革,对传统的教师主要进行理论讲解教学模式进行了重新设计,并进行了半个学期的尝试。该课程是为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设立,为学生大四第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做准备。课程设置在大三的第二学期,该课程共18周,每周2课时,参与教学实践的班级人数为28人。

四、课程设计原则

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主要包括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等能力。师范专业认证理念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为师范生配置教育资源,以师范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基于以上关于教学设计能力内涵和师范认证理念,对课程的实施步骤进行了设计,以下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

(一) 熟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国家制定颁布的课程标准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指南和最终归宿。课程标准决定了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课堂评价的标准和依据。师范生要熟悉我国目前的国家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基本教学目标,要了解世界上主要的语言发展能力评价标准。

(二) 认识学习主体

学习者是课堂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者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对学习的主体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有着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学习风格等方面即存在集体差异也存在个体差异。尽管心理学领域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有了许多的研究成果,然而学习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学习者特点须与实际的教学环境结合起来考虑。

(三) 了解教学环境

教学发生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一般主要包括教室和学校。教室空间的大小、桌椅的摆放、设备、光线等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教师应事先了解和熟悉教室,尽量充分利用教室中的各种条件,以便顺利开展教学。学校是教师的职业场所,教师不仅应关注学校所处地理区位、硬件设施,还应关注校园文化、学习资源等方面。

(四) 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使用是教材建设的重要一环。即使教材编制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倘若没有恰当的使用,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依然 会大打折扣。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媒介,教师对教材的使用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以及能否运用高阶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8] 。许多新手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被教科书的内容和设计所束缚,教学设计中以教科书为纲,基本上按照教科书给定的程序进行教学,未能将教科书内容与学生实际能力结合。主要原因在于对所使用的教材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导致整合教材的能力不高,这种程序性的教学造成了课堂教学缺少创造力和灵活性。

(五) 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包括整体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良好的开端。教学目标的制定依赖于对课程标准、学习者、学习环境、教材内容的把握[9]。

(六) 设计教学过程

明确的学习内容、合理的教学流程、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设计教学过程应当不断思考的问题。教师应对所教授内容十分熟悉,这既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也是有效课堂开展的前提。此外,合理地安排一堂课的各个环节才能保障课堂运行的流畅。教学方法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不断修订和提炼。

(七) 反思教学设计

教师的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进步。在于学生共同探讨和打磨本课程的过长中,不断深化自己对课堂教学和师范认证地认识和理解,对现有的课程设计何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中不合理之处[10]。

五、课程实践

本课程授课阶段按照杨鲁新所提出的程序做部分调整[7]。18周课程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共3周课时,主要介绍英语学习与教学的相关理论。第二阶段从第4周到17周,共14周,每周由2名同学展现40分钟的英语课,学生可从语法、词汇、听力、口语、阅读以及写作中选择一个专题,教材使用学校为师范生配置的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学生4人为一小组,备课时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每人都有一次讲课的机会。学生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与教师进行至少2次面谈。授课结束后,其他同学要求进行点评,上课的同学课后要写反思,并且最终装订成册。

第一阶段的授课内容主要为:

1.在课程开始时,授课教师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英语国家课程标准,利用2个课时对标准进行解读和讨论,通过学生阅读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师辅以案例的讲解,学生基本能够理解标准的内涵。

2.教学成功與否应该多关注学习者的感受,教师如果不与学习者进行交谈,就不会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困难,更无法做出有依据的调整。由于没有具体的教学对象,因此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中小学课堂进行观摩,并让学生与小学生、中学生通过接触了解这一阶段孩子的特点。并通过阅读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研究,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

3.本课程先将学生即将使用的人教版初中英语教科书单元内容印发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学习华东师范大学邹为诚教授的在线网络课程“英语教材设计与分析”,并在课堂上对所要教授的教材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通过上述环节,本课程实现了学生对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和优秀教材达到熟悉的目的,为学生进一步教学设计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主要为课堂模拟教学:

1.学生在完成第一阶段课程任务后,要对自己所进行的课堂教学进行试讲,在课堂中进行说课,将自己教学设计内容、目标、过程、以及相关教学原理进行阐述。其他同学则需要针对说课内容进行反馈,并要求学生讨论后写下自己的反思。需要指出的是,每一位同学的授课没有固定的评价标准,但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必须能够让其授课具有说服力。

2.通过这一过程中,授课学生更加清楚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有效,同时其他同学通过反馈也能将之前的所学进行内化。通过这样的打磨,学生逐渐掌握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同时将所学的理论和实践可以进行有效的联系,实现理论内化并指导实践,同时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同学们能够集思广益、开动脑筋、不断思考,发展每个人的教学能力。

六、结语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重在学习而非培训,要让课程成为学生发展的实验田,而不是接受机械灌输的工厂[11]。同时构建同伴学习网络。创造一种空间和氛围,让学生们进行对话与合作。形成团队共同教学的习惯,在将来的工作中要更多的向他人学习和并反思自身的教学。

课程设计的初衷是要提升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但同时要让学生摒弃从教师这里得到答案的思想,未来的课堂教学是他们的,应由他们做出决定,引导学生去探寻,提倡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课程教师应当做好学生职业发展的引路人,扮演好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共同学习同伴者四种角色[12]。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授课教师的示范作用也非常重要。高校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手段会对师范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师范生入职后的许多教学理念和习惯都来自在大学期间课堂中教师无形的熏陶。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为学生所掌握,只有在长期的浸润中才能流进学生的血液,使学生终身受益。

师范专业认证理念下,高校教师需要做出非常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往往颠覆教师过去的教学理念,重塑教学行为。这种改变不仅仅是一门课的改变,教师教育机构中的所有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才会将这种变化实践于课堂教学中。同时需要完善的培养机制和合理的课程设置,需要教师在每门课程教学中依照先进的教育理念,采用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始终坚持“学习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四有好老师”。

参考文献:

[1]周晓静,何菁菁.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从理念到实践[J].江苏高教,2020(02):72-77.

[2]田腾飞.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度评价[J].教师教育学报,2020,7(04):79-86.

[3]林昭汝,朱成宇,师范生专业成长:内涵、现状及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5,5(6):53-58

[4]郭睿.國际汉语教师教学能力框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7.

[5]荀渊.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内容与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9(2):8-14

[6] 潘志坚,李伟民,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话语转变的原因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5,5(11):40-42

[7]杨鲁新.从研究者成为教师教育者:自我叙事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4):54-64.

[8]安桂清.教材使用的研究视角与基本逻辑[J].课程·教材·教法,2019(6):69-74.

[9]钟铧,安石英.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双重建构——基于小学教育专业认证的现实背景[J].大学教育,2020(08):1-4.

[10]李小燕,席成孝,付恒阳.地方高校师范专业认证实现路径研究——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20(09):49-52.

[11]刘丽平,王强.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的提升策略—以X师范大学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9(3):77-85.

[12]丁瑞常.面向未来的教育如何定位教师角色与价值——顾明远与彼得·圣吉凝聚东西方智慧的再次跨界对话[J].比较教育研究,2017(2): 3-8.

猜你喜欢
提升教学设计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