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铋/铁酸钴/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2021-06-30 08:32刘正旺董莹莹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21年6期
关键词:棒状罗丹明光催化

刘正旺,王 芳,董莹莹

(滨州市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滨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这几年,环境污染危机日益严重,生活污水和工业燃料污水等可溶于水的有机物的排放,给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地球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可溶于水的有机物具有难降解、有毒、会污染水体等特点,采用普通的治理技术很难全部处理,此时高效的催化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人员开发了许多材料以除去水中的污染物。目前物理吸附法、化学氧化法、生物降解等技术已十分成熟,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降解效果不好、消耗成本高、有其他污染物产生等[1-2]。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光催化材料一出现就立刻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它具有无毒、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小、能耗低的特点,是一种绿色的催化材料。Bi2O3是铋系化合物当中结构最简单的一种氧化物,因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优异的可见光响应性能,在光催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高效的性能和催化效果。

本文基于氧化铋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的前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不同形貌晶型的氧化铋结构,通过复合具有磁性的物质铁酸钴和能增大比表面积的石墨烯,解决了催化剂在应用过程中难以回收的难题。

1 实验部分

1.1 催化剂制备

1.1.1 铁酸钴的制备

准确称取0.5560g的FeSO4·7H2O和0.2810g的CoSO4·7H2O,将其溶于30mL乙二醇与10mL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中,再称取草酸0.3782g单独溶于上述溶液中,室温下磁力搅拌搅拌15min。将铁钴混合溶液倒入恒压滴液漏斗,以1滴·s-1的速度滴入不断搅拌的草酸溶液中,直至滴加完毕。将上述溶液转移到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中120℃反应24 h。反应结束后取出并洗涤过滤产物,将其置于鼓风干燥箱中80℃干燥10 h。将烘干的产物置于马弗炉,在空气氛围下以升温速率5℃·min-1升温至550℃,恒温煅烧2h得到最终产物铁酸钴,收集备用并记为F。

1.1.2 不同形貌的氧化铋的制备

分别称取0.9701g的Bi(NO)3·5H2O和0.1872g的NH4VO3溶于5mL浓度为4 mol·L-1的稀硝酸中,加入去离子水定容于25mL的容量瓶中,再转移到烧杯中搅拌10min,加入NaOH调节pH=12,有黄色沉淀生成。将其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衬中,放入鼓风干燥箱中60℃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取出产物离心,用乙醇和蒸馏水洗涤5次后,在空气条件下60℃干燥10 h,得纳米层状Bi2O3,记为C-Bi2O3。

取0.9701 g的Bi(NO)3·5H2O和0.4261g的Na2SO4溶于40 mL去离子水中,溶解后加入0.6g表面活性剂CTAB,搅拌30 min。将0.18 mmol的NaOH溶液40mL逐滴加入上述悬浮液中搅拌1 min后,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衬,放入恒温鼓风干燥箱中120℃反应12h。冷却后60℃离心干燥12 min,得纳米棒状Bi2O3,记为B-Bi2O3。

取0.1820g的Bi(NO)3·5H2O和0.0800g尿 素加入烧杯中,再加入25mL的乙二醇搅拌至溶解完全后,150℃下水热反应12h。取出冷却至室温,过滤取沉淀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最后在60℃下干燥10 h,得纳米管状Bi2O3,标记为G-Bi2O3。

1.1.3 复合材料的制备

在上述制备氧化铋的方案中,将制备好的石墨烯和铁酸钴取一部分加入其中,超声震荡3h,使其均匀分散在溶液中,然后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衬中,按照上述反应条件,分别制备出棒状Bi2O3/CoFe2O4记为F-Bi2O3,棒状Bi2O3/CoFe2O4/石墨烯(48.5∶48.5∶3)记为3-GO-F-Bi2O3,棒状Bi2O3/CoFe2O4/石墨烯(47∶47∶6)记为6-GO-F-Bi2O3,棒 状Bi2O3/CoFe2O4/石 墨 烯(45.5∶45.5∶9)记 为9-GO-F-Bi2O3。

1.2 氧化铋/铁酸钴/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表征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检测物质的结构和官能团,室温,扫描波数区间为400~4000cm-1。用UV-Vis DRS紫外可见光谱仪测定复合材料的吸光度,测试波长范围为230~850nm。

1.3 亚甲基蓝降解性能的测试

配制50 mg·L-1的亚甲基蓝溶液于容量瓶中,再分别稀释至1.0mg·L-1、2.0mg·L-1、3.0mg·L-1、4.0mg·L-1和5.0mg·L-1,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664 nm波长下测定各浓度的吸光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催化剂的性能测试

2.1.1 氧化铋材料降解亚甲基蓝的性能测试

将所制备的层状氧化铋、棒状氧化铋和管状氧化铋分别取样20 mg,分散到50mL浓度为10mg·L-1的罗丹明B溶液中,在室温、中性条件下暗反应30min,使溶液达到吸附-脱附平衡,再开启氙灯,每隔60min取1次样,离心,取上清液测定吸光度,用工作曲线计算不同浓度的罗丹明B的降解效果。3种不同形貌的氧化铋在中性条件下降解10mg·L-1的罗丹明B的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3种不同形貌的Bi2O3降解10 mg·L-1的罗丹明B时,纳米棒状Bi2O3的降解效果为99%,而纳米管状和纳米层状的Bi2O3的降解效果不理想。

图1 3种不同形貌的Bi2O3对10 mg·L-1罗丹明B的降解效果

2.1.2 复合材料的降解能力测试

分别取20 mg的棒状氧化铋、铁酸钴氧化铋和氧化铋/铁酸钴/石墨烯(3%)复合材料,溶于50 mg·L-1的罗丹明B中进行降解,结果见图2。在210 min内,纯品氧化铋材料对50 mg·L-1的罗丹明B的降解效率达到73%,复合铁酸钴后,降解率有所提高,达到了82%,铁酸钴可能对罗丹明B有吸附作用。复合石墨烯后,降解率达到97%,可能是引入石墨烯降低了Bi2O3催化剂的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几率。因此在复合物氧化铋/CoFe2O4/石墨烯中,石墨烯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电子的接受和转移者,因为石墨烯是二维的π共轭,是一种很好的电子接受材料,当氧化铋/CoFe2O4/石墨烯复合材料被可见光激发时,电子会从价带转移到导带而形成空穴,所以在光催化过程中会形成具有催化活性的O2-和H+等,最终形成·OH。同时氧化铋/CoFe2O4/石墨烯价带上的空穴可以和水反应生成·OH,·OH具有很高的活性,能够降解罗丹明B。

图2 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降解性能的影响

2.1.3 复合材料的稳定性测试

称取20mg氧化铋/铁酸钴/石墨烯(3%),在pH=7条件下,对浓度为20mg·L-1的罗丹明B进行重复稳定性实验,对产物回收并重复利用3次,结果如图3所示。反应结束后,复合材料通过离心除去罗丹明B上清液后,再次加入新的同浓度的罗丹明B后降解2次。结果显示,第1次的脱色率达到100%,经过1次循环后,脱色率为92%,第3次循环后的脱色率为86%。由此可以推测,循环3次后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催化活性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表明光催化剂的稳定性较高。单一的氧化铋回收能力较弱,可见光吸收范围较窄。复合铁酸钴和石墨烯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图3 复合材料的稳定性能

2.2 复合催化材料的表征

2.2.1 红外光谱

由图4可知,在884 cm-1处F-Bi2O3和F-Bi2O3有明显的峰,证明两者中出现了Fe-O[3],在1560cm-1处和1080cm-1处,3-GO-F-Bi2O3有明显的吸收峰,证明材料中出现了累积双键(-C=C=C-)[4-5],可以推测在石墨烯表面上述材料已成功复合。

图4 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图

从降解前后的红外光谱对比图(图5)可以看出,降解50mg·L-1罗丹明B后,棒状氧化铋的谱图在1300 cm-1处的峰值有明显减弱,说明在降解高浓度的罗丹明B后,棒状氧化铋的表面还吸附了许多未降解的物质,这一结果和前文的实验结果相对应。

图5 反应前后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对照图

2.2.2 氧化铋/铁酸钴/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紫外漫反射

利用双光束紫外可见光分光分度计,对纯品Bi2O3、纳米棒状Bi2O3/CoFe2O4复合材料和Bi2O3/CoFe2O4/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紫外漫反射进行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结果可知,管状氧化铋的带隙值为2.6eV,层状材料的带隙为2.3eV,棒状材料的带隙为2.8 eV,与氧化铋的理论带隙值2.8eV相近。说明在波长大于400nm后,3种不同形貌的Bi2O3的吸光度较低。在复合CoFe2O4和CoFe2O4/石墨烯后,产品的吸光度在波长大于400 nm后有明显上升,表明表面复合CoFe2O4和CoFe2O4/石墨烯,可以提高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利用率。

表1 不同样品的禁带宽度

3 结论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形貌的Bi2O3/CoFe2O4/石墨烯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3种Bi2O3中,纳米棒状的降解效果最好,在210 min内,对5 mg·L-1、10 mg·L-1、20 mg·L-1的罗丹明B的降解效果都达到了99%以上;当降解浓度为50mg·L-1的罗丹明B时,其降解率也达到了73%。对3%的石墨烯/铁酸钴/氧化铋复合材料进行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第1次降解率达到100%,第2次的降解率达到92%,第3次的降解率达到86%,表明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好。复合CoFe2O4后,纳米棒状Bi2O3复合材料的催化效果有明显提升,同时复合后的材料具有磁性,可以利用磁铁进行回收;在降解50mg·L-1的罗丹明B时,降解率在210min内达到了82%。复合了石墨烯/CoFe2O4的Bi2O3复合材料,降解罗丹明B的时间明显缩短,150min时已基本降解完全,在降解浓度为50mg·L-1的罗丹明B时,210 min时降解率达到了97%。

猜你喜欢
棒状罗丹明光催化
不同基因型别纹带棒状杆菌耐药特点和生物膜形成能力分析
改性凹凸棒土对罗丹明B 的吸附研究
纳米八面体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两步机械球磨法制备M/TiO2复合薄膜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42株纹带棒状杆菌感染所致呼吸道感染疾病及耐药性分析
大孔ZIF-67及其超薄衍生物的光催化CO2还原研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可溶微针贴片中罗丹明B的含量
钛酸铋微米球的合成、晶型调控及光催化性能表征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超声强化Fe-AC催化H2O2降解罗丹明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