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鹏程,王文渊,曾春燕
(1.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永州,425100; 2.永州市妇幼保健院 遗传优生科,湖南 永州,425200)
出生缺陷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新生儿出生缺陷不仅给家庭造成精神痛苦,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我国从1999年开始进行出生缺陷预防试点工作,到2013年实现出生缺陷预防体系全覆盖[3]。多年的投入为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取得了重大的成效[4],但因区域、环境、经济发展及受教育程度不同,农村地区育龄人群对健康优生的认知及基层能提供的健康优生教育服务仍然不足,防治出生缺陷的关键环节依然薄弱[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表明,近5年来我国城市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农村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这是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总体发生率降低不明显的主要原因[6]。因此,加强对农村育龄人群的优生教育、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势在必行。
基于现状,本研究以农村育龄人群对优生生理知识、优生行为知识及出生缺陷诱因的认知为切入点,调查永州农村育龄人群对健康优生及出生缺陷的认知状况,分析永州育龄人群对优生认知的情况,为在永州农村有效开展健康优生宣传教育与服务、制定出生缺陷干预措施及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采取多阶段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从永州市农村地区(农村户籍)20~39岁的育龄人群中抽取4 810人作为调查对象。从学院遴选120名学生担任调查员,培训合格后,由教师带队于2019年1月至10月分派到各乡镇,进行现场入户问卷调查和访谈。
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对比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调查4 810人,收回有效问卷4 395份,问卷有效率91.4%,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见表1。样本特征与永州市人口分布状态和经济文化水平基本相符,说明调查取样具有代表性。
表1 样本特征分析
2.2.1 不同性别的育龄人群对孕前健康优生生理知识的掌握分析
农村育龄人群的孕前健康优生生理知识的认知掌握状况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的育龄人群对健康优生生理知识的认知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育龄男女对孕前检查必要性,女性阴道炎、盆腔炎对孕育的影响,男性尿道炎、前列腺炎对孕育的影响3个知识点的认识较好。而对女性怀孕风险年龄、孕前检查项目、优生检查时间、服用叶酸的功效、服用叶酸的时间及孕前需治疗的疾病6个知识点的知晓率均低于50%,仅有9.10%的男性知道孕前需治疗的疾病。育龄男女对最佳生育年龄、怀孕风险年龄、服用叶酸、孕前需治疗的疾病等5个知识点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2.2.2 不同学历的育龄人群对孕前健康优生生理知识的掌握分析
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理解力和接受新知识水平,不同学历的育龄人群对孕前优生生理知识的认知统计分析见表3。
表3 不同学历的育龄人群对健康优生生理知识的认知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学历的人群对怀孕风险年龄、优生检查时间及怀孕时服用叶酸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学历与认识呈正相关。但样本人群对孕前检查项目、服用叶酸时间、服用叶酸的功效及孕前需治疗的疾病4个知识点的认知正确率均低于35%,即便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被调查者对于怀孕风险年龄的认知正确率也仅为57.30%。
2.2.3 不同年龄的育龄人群对孕前健康优生生理知识的掌握分析
年龄不同,心理和生理的成熟程度不同,责任意识、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会有差异。调查中不同年龄的育龄人群对优生生理知识的认知见表4。
表4所示统计结果表明,在对女性最佳生育年龄、男性最佳生育年龄、怀孕时需服用叶酸、服用叶酸时间、服用叶酸的功效、孕前检查项目、孕前需治疗的疾病7个知识点的认知上,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体上对这几个孕前生理知识点的掌握普遍较低,特别是低于15%人能正确认知孕前需治疗的疾病,年龄越大认知越差。调查访谈时得知,农村育龄人群难以获得常态化的优生指导服务,基层服务站往往是利用春节期间在镇上集中开展健康优生的宣传教育。可见,新时期下如何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途径,为农村育龄人群提供触手可及的优生教育与咨询服务,高龄孕育人群是基层优生宣传教育重点服务对象。
2.2.4 影响育龄人群对优生生理认知的其他相关因素分析
婚育、家庭年收入、职业、民族与长期居住地等因素对优生生理知识认知的影响分析见表5。
表5结果显示,婚育情况、家庭年收入、民族状况对优生生理知识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的医药卫生和经济发展与其他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而职业与长期居住地对优生生理知识的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进一步对在家务农与在外务工、长期居住在城市和农村人群间对优生生理知识的认知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外务工育龄人群的认知明显好于在家务农人群,长期(超过8个月/年)居住在城市育龄人群的认知明显好于农村居住人群。
2.3.1 不同性别的育龄人群对健康优生行为知识的认知分析
孕龄人群对健康优生行为的正确认知是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健康优生的关键。不同性别的育龄人群对健康优生行为的认知分析见表6。
表6 不同性别的育龄人群对健康优生行为知识的认知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育龄人群对禁烟、远离有害物与电磁辐射、噪声与情绪对孕育的影响等四种优生行为知识均能较好掌握,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对孕期忌(慎)食食物、孕前禁酒、复孕时间掌握及染发的影响等4种行为的认知男女性育龄人群存在显著差异(P<0.05),女性明显好于男性。此外,男、女性育龄人群对于孕前忌用致畸药物的认知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认知度较低,但平均不到12.5%的人能正确认知。
2.3.2 不同学历的育龄人群对健康优生行为知识的认知分析
不同学历的育龄人群对健康优生行为知识的认知分析见表7。
表7 不同学历的育龄人群对健康优生行为知识的认知分析
表7的统计数据结果表明,不同学历育龄人群对吸烟、接触有害物质、噪声及不良情绪对怀孕影响等行为知识的认知都高,但在对孕前忌用药物与孕前禁酒行为的认知上,学历越低,认知度越低。
2.3.3 不同年龄段的育龄人群对健康优生行为知识的认知分析
不同年龄段的育龄人群在健康优生行为知识的认知结果见表8。
表8 不同年龄的育龄人群对健康优生行为知识的认知分析
从表8可以看出,≥20~<24岁年龄段的育龄人群除对孕期忌(慎)食的食物的认知低于其他年龄段外,对停用节育器、避孕药后多长时间怀孕较好的认知略低于≥25~<29岁年龄段人群,对其他优生行为知识的认知总体上高于其他年龄组。≥25~<29岁年龄段的育龄人群对健康优生行为的认知总体偏好,30岁以后的育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大对优生行为知识的认知度下降,其中≥35~<39岁年龄段的育龄人群在孕前禁酒时间、避孕后复孕时间、染发及接触猫狗对怀孕的影响等行为的认知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4 影响育龄人群对健康优生行为知识的认知其他相关因素分析
婚育情况、家庭年收入、职业、民族与长期居住地作为自变量,以孕前健康优生行为知识的认知得分。对优生健康行为知识的其他相关因素分析,见表9。
表9 影响育龄人群对优生健康行为知识认知的其他相关因素分析
从表9可看到,婚育状况、职业与长期居住地对健康优生行为知识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素影响不明显。经组间方差分析发现,未婚组的认知度最高且与其他组差异显著,在外务工人群组的行为认知高于在家务农组,长期居住城市育龄人群的行为认知度高于农村居住人群。
农村育龄人群对出生缺陷八个知识点(近亲结婚的范围、近亲结婚的危害、出生缺陷的类型、致出生缺陷因素、胎儿畸形易发时间段、孕妇易产先天愚型年龄、需做遗传咨询情况、先天性风疹综合症预防)的认知不一。不同学历、不同年龄段的育龄人群对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分析分别见图1和图2。
从图1可见,大多数的被调查者对常见的出生缺陷知识了解不多,文化程度越低,认知越差。初中及以下学历组认知正确率只有35.74%,基本上不清楚胎儿畸形易发时间段、最容易产生先天愚型宝宝的孕妇年龄及先天性风疹综合症预防方法,大专学历组正确认知率也只有54.50%。
图1 不同学历对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的认知Fig.1 Cognition of birth defects knowledge among childbearing age population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从图2可见,年龄越大,对出生缺陷的认知度越差。≥20~<25岁年龄段对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的认知正确率相对较高,≥35~<39岁年龄段对出生缺陷知识的认知度最低。
图2 不同年龄段的育龄人群对出生缺陷的认知Fig.2 Cognition of birth defects knowledge among childbearing age population of different ages
对健康优生的认知总体上,调查对象呈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认知度下降的趋势,可能是年龄大的育龄人群已有生育,对优生的关注度下降。这就需要在健康优生指导和教育的内容上,对各年龄段人群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
育龄男女对女性最佳生育年龄、男性最佳生育年龄、女性怀孕风险年龄、怀孕时需服用叶酸、孕前需治疗的疾病5个优生生理知识,对孕期忌(慎)食食物、孕前禁酒、避孕后复孕时间掌握及染发的影响等4种行为知识的认知差异显著,且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这与平时计生宣传主要对育龄妇女进行教育有关,同时,传统观念使得女性比男性更加主动获取优生知识。因此,要注重对拟育男性的教育指导。
不同学历的人群对怀孕风险年龄、优生检查时间及怀孕时服用叶酸等优生生理知识的认知及对孕前忌用药物与孕前禁酒行为等优生行为知识的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总体呈现学历越低认知度越低的特征[7]。低学历育龄人群由于文化水平、知识、认识等因素的限制,传统生活习惯对他们的影响较深,导致其健康优生知识获取意愿不强,制约了他们认知水平。针对农村低学历育龄人群,一方面选用通俗易懂的科普手段提高他们的优生认知水平,同时跟踪并提供相关优生检查和疾病筛查提示服务,也是促成基层健康优生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措施[8]。
长期居住在城市的务工育龄人群对健康优生的认知明显高于在家务农居住在农村育龄人群,说明农村基层的优生宣传与指导服务力量薄弱[9]。农村无论在医疗信息、技术、专业服务的提供上都远远落后于城市,新时期下必须大力完善农村的优生教育服务。
健康优生教育是降低出生缺陷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最经济、有效的措施[10]。根据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农村育龄人群的认知差异和缺陷,有的放矢地开展优生教育和指导,引导他们接受知识、转变态度、改变行为、提高认知,最大限度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筑牢农村健康优生教育服务工作这道防线,健康中国建设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