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实践育人

2021-06-28 13:38彭慧洁
文教资料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项目化教学实践教学

彭慧洁

摘   要: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节的重要部分,是思政课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途径之一。通过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应用项目化教学法,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地参与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增强获得感。项目化教学融入思政课教学,应遵循以现实为依托、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主体、成效为检验等原则,完成设定项目任务、制订项目计划、实施项目计划、验收实践项目、资料归档与应用等环节。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   高校思政课   实践教学

根据“3.18”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各级学校必须办好思政课,教师应讲好思政课,“不断提升其思想性、政治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其中,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必要途径之一,是结合社会现实對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和有效手段。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大学生更深入透彻地了解国情与世情,培养高尚品格,锻炼坚强意志,增长扎实才干,使学生在实践中明辨荣辱、是非、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

通过项目化教学法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成效地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增强获得感,在实践与体验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创造,切实提高分工协作、解决问题等职业核心能力,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一、项目化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特定的教学活动,要求师生共同完成设定好的教学任务。兼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发挥任务的驱动作用、问题与行为的导向作用,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宗旨,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项目化教学法有鲜明的特征。一是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为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教师必须提前与学生沟通,结合教学内容与时政,设定恰当的项目。二是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以任务为驱动,注重学生实践,通过调研、访谈、操作、反思等步骤,完成实践项目。三是教学形式和评价的开放性。不同于传统课堂理论教学,教学形式多样。(见附图1)学生完成项目的时间、地点、方式都因项目差异而不同;教学评价的指标开放多元。四是教学对象的主体性及团队性。项目分为个人完成项目与团队分工协作完成项目,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团队精神,每位学生必须主动参与项目,在团队中承担应有责任,变被动接受灌输为主动展示才华、参与实践、锻炼能力。

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化形式为例,形式多样,主要可分为课堂实践教学、课外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等形式。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案例分析、讨论辩论、情景模拟、角色演练、观看视频等活动;在课外校园实践中,组织学生围绕教学目标中的核心知识、能力及素养,进行校内调研、热点研究、读书会及各类竞赛;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管理,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农村或社区调研及实地参观访问等。

二、项目化教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以现实为依托,生动讲好政治理论。学校不是“象牙之塔”和“桃花源”,实践教学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1]紧密结合起来,摒弃教师苦口婆心、一味灌输理论的说教方式。学生的实际生活及关心的问题、日新月异的社会现象,都是思政课最好的教学资源。

2.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分析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解决问题锤炼学生的多种素养和能力。当项目活动围绕学生关心的、困惑的问题展开,就打开了以透彻学理回应学生、以真理力量引导学生的开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循循善诱,有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3.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能动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项目化活动的主要参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过程,才能更好地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特殊性,注重政治导向,必须牢牢守住意识形态的阵地。在项目化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起到积极引导作用,既不放任学生,又不过多干涉学生或代劳。

4.以成效为检验,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教学评价的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更好地促进教学。思政课的项目化教学应拓宽评价方式和视角,多方考察学生完成项目的态度、方式、过程、成果和影响等,综合考评学生的能力素质。

三、高校思政课项目化实践教学实施流程(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一门高校思政必修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对高校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系统教育。该课程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又对学生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求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与其他思政课程较强的理论性特点不同,“基础”课具有更鲜明的实践性,由此决定了加强“基础”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合理设定项目任务。必须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和学情,全面考虑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教学效果的实际性,遵循教学规律,设定不同类型的项目。在这些项目任务中,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分为独自完成型、团队协作型、自主选择型等。

例如在绪论和第一章,结合大一新生处于人生新起点,需尽快了解新环境、适应新生活、树立新目标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课堂讨论:新时代青年与民族复兴”“课外调研:我的大学”“我的大学规划”“热点关注:战疫中的青春力量”“优秀学长面对面”等实践项目,并提供备选方案“主题活动:我的2050——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经典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学生通过人物传记的阅读、课外调研、给自己写信,既可了解正确世界观指引下的人生轨迹,得到人生启发,又可尽快树立起人生目标。

在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中,设定了主题活动“大国战疫故事会”“讲述红色故事   传唱经典红歌”、课堂辩论“中国人该不该过西方节日”,提供备选方案“实地参观万载铜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专题展示:改革开放成就展”“视频观看《我和我的祖国》等爱国影片”。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我国的抗疫举措及众多抗疫故事,让人深刻体会到中国的制度优势和中国精神的伟大,结合时政开展“战疫故事会”,能进一步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励其奋发有为。宜春市具有较为丰富的红色资源,将“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项目任务,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带着任务参观,书写参观体会,将更真切有效地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在有关道德的章节,一方面关注大学生的生活及德行现状,另一方面着眼于大学生的现实成长需求,从道德的多个角度和层面,设立了项目“课堂讨论:家风大家谈”“校内调研:大学校园文明状况调查”“志愿活动:卫生活动与福利院慰问”,以及“主题活动:模拟招聘会”“人物访谈:我身边的敬业(创业)模范”“专题展示:生态文明在身边”备选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关注身边、关心他人与社会、关切国家与世界正在发生的事件,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备选项目。同时,若学生另有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则可由任课教师批准后,自行拟定活动项目,展开实践。

2.周密制订项目计划。原则上,所有学生根据实践目的设计教学计划,安排好活动流程。如果是团队项目,就应推选团队组长,负责成员召集、分工与协调;成员共同讨论实践项目的实施计划,商议分工后,团结协作,完成任务。在项目计划书中,应设计项目开展的主题、预期目标、成员及分工、时间、地点、过程等内容。

3.有效实施项目计划。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根据教学目标和项目任务的不同要求,开展实践活动。团队项目中,所有成员共同完成项目的实施和验收。比如,调研类活动中,问卷的设计与编排、实际调查工作的实施、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报告的撰写与汇报等,需要全员分工协作、共同参与。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对于遇到的棘手问题,学生可适时寻求教师帮助。教师要注意在项目实施初期对规则和方向进行强调,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完成状态。

4.差异验收实践项目。对于不同的实践项目,以差异化评估方式检验评价学生表现和成绩。比如,对于读书心得笔记、参观心得体会等只需个人完成的项目,要求学生统一上交教师批阅评分。对于社会调查、微电影拍摄等必须团队完成的项目,除分组提交活动报告、相片视频等外,还要求制作PPT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开展交流分享。汇报结束后教师必须进行有效点评,为学生答疑解惑、纠偏指导,并升华巩固教学内容。课堂汇报评分由各小组选派评分代表与教师共同完成,师生评分各占一定比重。对于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可设置一定的奖项,给予学生精神激励或恰当的物质奖励。

本课程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分日常行为考核和期末考核两个方面,原则上所占比例分别是60%和40%,任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微调。实践教学纳入课程教学的考核体系,成绩占课程日常行为考核的五分之二,考核时将综合个人表现和团队整体成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考核过程。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3个实践项目,各项目最高分10分。

5.資料归档与成果应用。在师生共同评估项目任务后,为完善后期项目化教学,任课教师对学生项目完成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突出表现的团队和个人予以肯定表扬;学生反躬自省,通过反省诸如“通过活动学到了什么”“怎么学到的”“今后如何做”等问题,获得进一步成长。教师将学生优秀实践成果归纳存档,选出部分与学生学习、生活、校园管理密切相关的优质文案或视频图片,支持学生向学校相关部门递交,为相关部门工作提供第一手材料。

总的来说,项目化实践教学应具备完整的过程。(见图2)项目设定环节的目标必须对应理论教学与现实的热点焦点,根据课程标准和所需素养设计。制订计划时应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学生自主选择,教学设计应源于真实生活,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强调重在参与,通过锻炼多种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入脑入心。项目验收阶段,师生共同参与展演与交流,重视实践后的总结、完善与应用。教学考核应公开展示评价,抓好过程监督与成果反馈,以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综合考评学生,帮助其在实践与考评过程中将综合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高校思政课项目化实践教学的实施意义

通过实践验证,项目化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尤其实践教学中发挥了显著价值和意义。一方面极大节约了开展活动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外出活动安全风险大、活动分配不均、难以全员覆盖、收效甚微等问题,学生可以在校内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完成实践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高校思政课2018版新教材发行使用后,将项目化教学方法与专题化教学改革有机结合,能有效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强化教学效果。另外,项目选题基于真实情景,依托具体任务,既整合教学内容,又契合学生实际与社会热点,有利于激发学生上思政课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使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学习和锻炼,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等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思政课成为有温度、讲道理、有意义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

基金项目:2018年度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一般项目《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四化同向”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XJG-18-60-6;2019年度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重点课题《项目化·活动型·议题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改革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UYZZZZD2019-1135。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项目化教学实践教学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