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虹,韩薇,邢跃文,高蓉,郝志英
(1.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2.河南省医药卫生学校,河南 平顶山 467000;3.太原市卫生学校,山西 太原 030002;4.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3)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涵盖国家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各领域的规范化管理,因此不同层次的药学、药剂及相关专业必须开设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1]。本课程涉及大量的药事法规,内容抽象,纲领性强,信息量庞大,知识比较分散,缺乏逻辑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因此学生对其缺乏兴趣。药事法规是指导药学相关实践活动的规范性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药学实践中每个岗位均会涉及到药事法规的应用,需要学生能将所学到的药事法规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需将理论性较强的法规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药事法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本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采用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融入实践教学内容,为评价此项教学改革的成效及学生的认同度,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为该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2018级普高药学158人、2018级普高中药学67人,即高等职业学校(高职)共225人。河南省医药卫生学校2018级药剂专业63人,太原市卫生学校2018级药剂专业61人、药学专业108人,即中等职业学校(中职)共232人。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均为此次课程改革班级学生。
根据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包括12道选择题,并设立1道主观题。该调查问卷包括药事管理与法规实践课设置必要性、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评价及学生的认同和参与度等方面;主观题主要征求学生对本课程实践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采用问卷星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高职225份、中职232份,系统自动统计被调查学生选项结果,用百分数表示,对中高职的调查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的药学及相关专业均开设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且均为必修课程,说明该课程对药学及相关专业的重要性,相关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也给予足够的重视。调查结果(见表1)显示多数学生认为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属于纲领性法律法规,但课程内容与药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有密切联系。关于该课程是否属于单纯管理学内容,高职和中职学生在认识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多数中职学生的认知限于直观和表面,而高职学生的认知较为深层次,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中高职学生都希望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实践教学,但在理论和实践设置的权重上,高职和中职学生的观点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职学生认为应以理论为主、辅以实践教学的构成比高于中职学生,而中职学生认为应简化理论、侧重实践教学的构成比高于高职学生,说明中职学生基础知识或相关专业知识较为薄弱,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但活泼、好动、动手能力较强;而高职学生具有更为强烈的求知欲和继续升学的愿望,性格更为理性。大多数学生在问卷主观题中要求在理论教学中增设实践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医药实践有机结合。
在药事管理与法规实践教学中,相关任课老师结合授课内容,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任务驱动、分组讨论、情景模拟及参观调研等方法,并对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成效及学生的参与度和认同度进行了调查和评价。
2.2.1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药事管理和法规教学中常用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2-3],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适当的案例讲解教学内容,或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对案例进行分组讨论,也可以结合任务驱动法安排学生课后完成指定案例分析,或学生自己查阅案例进行分析。例如在讲授《药品管理法》时,可引导学生进行假劣药案例分析。学生根据案例结合《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分析应该如何定性案例中所涉及的药品,按《药品管理法》规定该如何处罚。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假劣药及其危害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药品质量管理意识和药品管理的法律理念。案例分析法也可应用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广告管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等法规的学习中。调查结果(见表2)显示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老师在讲授过程中讲解案例,而对老师课后指定案例进行分析和自己查阅案例进行分析感兴趣的学生构成比很低,特别是中职学生愿意课后自己查阅案例进行分析的比例低至1.72%,说明中高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普遍认为通过案例分析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可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展知识和思维,但中职学生认为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构成比显著低于高职学生,说明中职学生对理论知识缺乏兴趣,在职业规划方面缺乏长远目标。
表2 案例分析法调查情况
2.2.2 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法是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教师设置讨论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指定任务的教学方法[4],可结合实物进行讨论,也可与案例分析、任务驱动、参观调研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例如在学习《药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定》时,首先安排学生收集药品标签和说明书,老师设置“药品标签如何分类、药品内标签必须含有哪些内容、化学药品和中成药说明书应含哪些内容”等问题,学生结合药品标签说明书实物,分组讨论,以组为单位回答问题,使学生可以形象直观地掌握所学内容。此外学习《药品广告管理》《药品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等也可采用分组讨论教学法。调查结果(见表3)显示97%以上学生对分组讨论比较有兴趣,但其中仅30%~40%的学生是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专业知识欠缺,担心回答错误,另一方面是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需要教师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较有兴趣但不愿发表观点的学生中,中职学生比例明显高于高职学生(P<0.05),说明中职学生的心理和性格更不成熟,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普遍认为通过分组讨论可加强对药事法规的运用,同时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小组间团队合作意识,而且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表3 分组讨论法调查情况
2.2.3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在学习过程中,由教师根据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讲解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5]。“任务”可贯穿于知识的讲授和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前布置任务,用于知识的预习和引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后布置任务,用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实际运用中任务驱动法可联合使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情景设计等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时,教师可结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讲解药品不良反应如何分类、不良反应报告表如何填写、如何采用因果关联法分析药品不良反应,课后安排学生查阅药品不良反应案例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以加深学生对药品不良反应及其危害的认识,培养学生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基本技能。任务驱动法还可用于药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药品广告管理、药品储存与养护等教学内容。调查结果(见表4)显示学生均愿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且多数学生能积极完成并保证质量,约30%的学生由于专业知识欠缺,虽态度积极主动但完成任务的质量不能保证;10%~20%的学生表现比较被动。中职学生态度积极,有很高的参与热情,但与高职学生相比,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比较薄弱,所以能积极完成并保证质量的学生构成比(51.29%)明显低于高职学生(63.11%)。因此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法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在布置任务的同时,要认真讲解,并结合职业标准要求,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和操作要点,指导学生规范完成任务,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进而提高实践技能。学生普遍认为通过完成任务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同时可提高学习兴趣,并可开拓思维,提高创新力。
表4 任务驱动法调查情况
2.2.4 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组模拟某一岗位或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互动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行动为导向”的开放式教学方法[6-7],学生在角色演练中体会职业岗位的操作规则,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在情景模拟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融合岗位职业标准,并以录像、实际操作等形式进行示范教学,学生必须参与创设、模拟、观察、评价全过程。职业岗位模拟必须参照职业标准规范操作,避免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或游戏化。例如在学习《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时,可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安排学生模拟零售药店并完成“药品陈列”。学生首先分组收集药品包装盒,对药品包装盒进行分类,将药品和非药品、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外用药和内服药区分开,再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按药理作用进行分类;然后按规定将药品包装盒陈列相应区域并进行小组间检查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情景模拟法也适用于处方审核、药品调剂、药品验收等教学内容。调查结果(见表5)显示97%以上学生对情景模拟教学法比较感兴趣。由于情景模拟教学中所涉及的不单纯是药事法规知识,还包括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等专业知识,学生需要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才能顺利完成自己的角色,所以只有约40%的学生非常感兴趣,并结合专业知识出色完成;约30%的学生尽管感兴趣,但由于专业知识欠缺,角色完成不理想;少部分学生比较被动,可配合同学完成,这部分学生除了专业知识欠缺,还对自己缺乏信心,不敢独立完成角色模拟任务。中职学生专业知识相对薄弱,所以非常感兴趣并能出色完成的学生比例低于高职学生,但比较活泼、更喜欢以团队形式配合同学完成。学生普遍认为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可将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有机结合,提高职业能力,在完成过程中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增强团队合作和人际沟通能力。但中职学生由于理论知识欠缺,部分学生难以将所模拟的角色和相应的理论知识对接,该选项构成比明显低于高职学生(P<0.05)。
表5 情景模拟法调查情况
2.2.5 参观调研法
在药事管理与法规教学中,组织学生到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及医疗机构进行实地参观调研,学生可直观了解企业的平面布局、组织机构及管理体系[8]。参观药品生产企业,使学生对厂区的布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车间质量管理、洁净室的洁净度要求、药品检验室的操作规范有了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使其亲身体会到生产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理念。参观药品经营企业,使学生对药品仓库“六区三色”、分类存放管理、各种仓库的温湿度要求、药品入库验收、在库养护、出库复核及药品自动分发系统加深了理解,对零售药店药品陈列和摆放,药品销售、用药咨询等环节有了直观的认识。到企业参观调研是学生由课堂走向实践的有效路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学校经费、课时的限制,同时也会受到企业管理方面的限制,通过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一般不接受参观,所以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调研的难度较大,可通过校企合作有计划有组织分批进行。调查结果(见表6)显示大多数学生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企业参观调研活动,中职学生参与度低于高职学生(P<0.05),而且有少部分学生会担心安全问题,这与中职学生年龄偏小、社会阅历欠缺有直接关系。学生认为通过参观调研可实地了解企业布局和管理,提高对医药行业实践的认识,对自己职业选择会有很大帮助,但对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关注度相对较低,特别是中职学生由于多数会继续升学,尚无明确的职业目标,对企业的关注度显著低于高职学生(P<0.05)。
表6 参观调研法调查情况
根据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及学生问卷调研结果,该课程理论教学中须融入实践教学,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施实践教学:第一种方式是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在理论授课的同时,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有机结合,该种方式教学计划中不需单独设置实训学时。第二种方式是采用情景模拟法或参观调研法进行实践教学,使教学内容紧密对接药学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该方式需要各学校调整教学计划,设置8~12个实训学时。第三种方式是采用任务驱动法结合其他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不需要占用课堂时间;学生也可以利用假期到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调研和实践,加深对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的认识。
在药事管理与法规实践教学中须融入职业标准。药事法规是用于指导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的法律法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法规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但实践教学必须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化要求,否则实践教学会流于形式或成为仅用于活跃课堂气氛的活动。
药事管理与法规实践教学需要相关职业院校在硬件设施上给予支持,可建立零售药店、医院药房、现代医药物流等实训基地。如果经费及场地有所限制,也可购置安装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学生通过在线模拟训练认识职业岗位设置和工作过程[9]。
该课程实践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层次职业院校药学、药剂及相关专业学生,在中职和高职学生教学中可以通用,但在实践教学中需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点及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内容适当调整。中职学生活泼好动、专业知识薄弱、分析问题的能力较低,可设置相对简单、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内容;高职学生性格趋于成熟稳重、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可设置职业能力要求较强的实践内容,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药事法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