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21-06-25 06:07朱晓芹
下一代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

朱晓芹

摘  要:数学是具有较强基础性作用的一门学科,在当前的小学五年级教学之中,如何帮助学生激发出创造性思维是当代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相关教师充分地把握学生情况,并合理地应用教学方法和更新教学理念来实现。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五年级;创造性思维

在我国当前的小学教育之中,由于长期对学生应试能力的看重,因此导致学生在创造性思维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相关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施的過程中,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充分的重视。

一、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现状

(一)小学五年级数学创造性培养缺失

在当前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几何图形的计算、代数内容、数论和组合数学等知识,同时这些知识又可细分为的三角形、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计算和应用内容,方程求解及其应用内容,整数、分解质因数等。从具体的内容上看可以发现,目前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的复杂程度已经相较于以往有了巨大的提高,对学生造成的学习压力也更大。在这一背景之下,相关教师也越发重视对学生书本知识的教学和灌输,以确保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够紧跟大纲要求,而这一现象的存在也导致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缺少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尽管在目前的数学知识之中,几何内容对实现创造性思维培养有益,但在多数的教学模式中,却并没有对几何知识的这一特点进行强调和体现,而是仍然采用常规的方法和理念来实施教学过程[1]。

(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普遍忽视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主流理念,尽管多数学校在自身的工作之中开始尝试性地实施素质教育,但由于在教学理念上的滞后,因此相关学校仍然缺少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在升学压力之下,相关学校往往在实行一段时间的素质教滞后,又重新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提高学生分数和升学率方面。此外,小学五年级学生本身也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因此在教学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学生、家长、学校三方面形成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必然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

二、利用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措施

(一)更新教学理念

要确保在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之中落实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相关教师就需要从教学理念的更新上入手,通过充分地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教学方法的改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相关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理念,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从而让相应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为顺畅。同时,为了保证学生的数学兴趣得到培养,教师也需要通过课堂内外的观察、倾听和交流,充分地了解当前学生的实际状况,以此为基础上推动良性师生关系的形成。在进行学生情况了解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够清晰地掌握学生目前的数学学习实际进度,为后续的教学安排提供便利[2]。其次,在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之后,教师需要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之下,进行相应的数学教新方法的探索,让数学知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兴趣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例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不规则的多边形,让学生尝试自己探索如何求多边形面积。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尝试对多边形进行分割,使之成为多个可以求解的其他图形。这种教学方式在本质上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维发散的方法,同时由于学生需要自己参与其中,因此整个过程也变得相对更有趣味性。

(二)强调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学生的兴趣是促进其展开学习过程的重要依据,尤其是针对当代小学五年级学生而言,这个学生群体的思维正在形成之中,对趣味性的追求重于其他需求。基于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思维和个性上的这一特点,相关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就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利用学生的兴趣来帮助其克服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困难,同时让学生通过的克服困难,收获学习的乐趣,形成良性循环[3]。在教师进行引导的时候,可以根据目前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来进行该过程的具体实施的,例如,教师可以在的某一课程结束的过程中,向学生提问“你现在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xx数学问题了吗?”这种问题与传统教学之中的提问方式不同,而是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结合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之下,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其尝试将数学理论知识向实践进行转化,从而从中获取到新的知识内容,最终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的目的。

(三)倡导数学的实践

数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由于数学的这一特点,因此教师教学之中可以更加容易地寻找到学生兴趣和数学知识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之下,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之中,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培训,同时也能够让学生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其自身独立的思维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最终达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目标。例如,在进行“千克”单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准备,准备一张婴儿照片,在正式开始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照片来分析其中究竟是谁,当同学们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教师让相关同学对照片之中同学出生时的体重才进行表达。通常学生在进行表述的时候会以“斤”为单位,在这个阶段,教师则可以开始进行教学内容的引入,将“斤”“公斤”“千克”三个单位进行充分的讲解。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激发,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自主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之上,从而对教师后续的教学过程提供便利条件。

三、结束语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未来的想学习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相关教师也需要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对当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充分的整合和合理的规划,从而让学生在该过程中自主地展开探索和思考,最终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能丰. 情境创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 试题与研究, 2019(28).

[2]殊梅 周.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10):181.

[3]高天玲.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文信息, 2019, 000(008):142.

猜你喜欢
小学五年级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
小学五年级阅读迁移式练笔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小学五年级英语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