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丹丹 ,梁立波 *,赵 娟 ,王 晨 ,陶思怡 ,刘 伟 ,孙明雷 ,宋韦剑 ,薛羽芯
(1.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2.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黑龙江 大庆 163319;3.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0)
人际关系是大学时期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1]。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存在不同程度的个体或群体差异[2]。这种差异的出现,表面来看可能受大学生个体应对方式差异的影响,而深层次可能受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3]。有研究表明,性别差异是大学生产生人际关系困扰和人际信任差异的重要因素[4]。但是,当前对于人际关系的研究中,多数从个体差异、家庭教育差异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需要进一步丰富性别视角下的人际关系状况研究。因此,本研究将分析性别视角下人际关系状况的差异及原因,为人际关系的研究提供实证基础。
根据研究目的,于2019年4月通过问卷星开展网络调查,共发放问卷528份,以答题时间低于120秒以下、不符合人群、出现2处逻辑错误为剔除标准,剔除无效问卷16份,回收有效问卷51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6.97%。
本研究采用自主开发的量表,以罗杰斯人际关系理论、符号互动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等为量表的制订提供理论支持,利用头脑风暴法、专题小组讨论法形成初始量表,经专家咨询确定量表内容。
量表一共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社会人口学信息,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年级、所处学校类型等;第二部分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测量量表,量表包括帮助与尊重、理解、沟通与互动、信任与共情4个维度、20个条目;第三部分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和个人层面4方面;第四部分为大学生自我效能测量量表。本文将重点对量表的前两个部分进行分析。采用克朗巴哈系数法和分半信度两种方法对该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总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和分半信度分别为0.726和0.624。
为方便差异性比较,将人际关系具体条目选项进行二分类:选项“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一般”记为不符合,选项“非常符合”“符合”记为符合。将负向问题正向化。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大学生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性别与大学生人际关系量表的总得分/各维度得分差异,将t检验结果进行得分五分制标化分析各维度之间得分差异,使用卡方检验分析性别与大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各条目差异。在卡方检验和t检验中,检验水准为P<0.05。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分布如表1所示,男生171人(33.4%),女生341人(66.6%)。本科学历436人(85.2%),本科以上学历76人(14.8%)。三年级及以下309人(60.4%),四年级及以上203人(39.6%)。年龄23岁及以下435人(85.0%),23岁以上77人(15.0%)。医学院校学生有368(71.9%),其他院校学生 144人(28.1%),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n(%)]
结果显示,在被调查对象中,女生人际关系总体得分高于男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和女生在帮助与尊重维度、理解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在帮助与尊重、理解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
表2 大学生人际关系量表的总分与维度分的不同性别的t检验及得分标化(±s,分)
表2 大学生人际关系量表的总分与维度分的不同性别的t检验及得分标化(±s,分)
性别 理解 沟通与互动 总分72.54±10.61 75.37±9.28 3.67±0.53 3.77±0.46-2.972 0.003 n 帮助与尊重24.91±4.84 25.93±3.83 3.56±0.69 3.70±0.55-2.420 0.016信任与共情男女171 341 23.01±4.24 24.96±4.61 13.75±2.96 14.25±2.60 11.91±2.16 12.18±1.64标化后得分男女t值P值171 341 3.70±0.77 3.84±0.71-2.574 0.010 3.44±0.74 3.56±0.65-1.863 0.063 3.97±0.72 4.06±0.55-1.405 0.161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在人际关系量表4个维度的20个条目中,男生和女生在10个条目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3。
表3 大学生人际关系量表的具体条目的卡方检验[n(%)]
性别差异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产生一定影响,主要是生理、社会性别角色的作用[1]。在生理因素方面,男生和女生在脑生理结构方面存在差异,女生的“情绪脑”可能使女生在情绪调节上具有一定的优势[5],从而影响人际关系。另外,女生具有一定的语言天赋,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清晰度较高,使女生的待人接物和人际交往更加流畅,有助于促进良性沟通[6]。在社会因素方面,受性别角色影响,男女生具有不同的性格。女生的性格倾向于细致、敏感、含蓄、情绪体验深刻[7]、社会化[8],男生的性格倾向于理智、大胆[7],性格因素使得女生心思细腻、处事灵活,更能体会他人情感,与他人产生共鸣[9-11],使得女生更容易获得他人信任与好感[5]。因此,多种因素导致男生和女生出现人际关系方面的差异。
女生对于帮助与尊重行为表现的自评高于男生,性别角色期待导致了这种差异。受社会文化和传统性别观念影响,家庭、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对男女生性别角色的期待存在差异,对于女生是以关注关系为中心的期待[12]。同时,大学生对当前的性别角色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并产生与之相符合的行为[13]。所以,女生注重人际关系,增加与周围人交往的频率和亲密性。在这种情景之下遇到问题时,女生倾向于通过人际互动从而获得帮助[14],所以女生易于受到他人的帮助与支持。同时,受交际特质的影响,女生逐渐学会分析和理解他人的行为,感受他人的心理状态和内心世界,产生较强的共情能力[15],更容易对他人的不幸经历产生共情反应,从而提供帮助。另外,注重人际关系者,会在与人交往中关注他人,平等待人,让对方感受到信任、安全感和尊重[16]。所以,女生比男生更愿意帮助和尊重他人。因此,男女生性别角色期待的不同导致帮助和尊重行为的差异。
女生在相互理解上好于男生,这种差异与情绪表达和调节方式有关。在与同学进行交流和交往的过程中,女生会选择相对积极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方式[17]。这种积极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方式使女生在沟通中更加注重与他人情感交流的过程,会进行合理、适当的情感表达[18]。合理、有效的情绪表达可以减少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障碍与误解,使双方的交流更加顺畅、有效[19]。另外,合理、有效的情绪表达也能够使个体较好地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从而换位思考,达到相互理解[20]。所以,女生更容易与同学达到相互理解的状态,情绪表达和调节方式选择的性别差异会对大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产生影响。
性别差异无论对大学生整体人际关系状况,还是帮助与尊重、理解等方面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女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好于男生。但是,这种差异不仅仅是在大学期间形成并显现,早期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同样产生作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从早期的家庭教育、社会传统的性别观念和角色期待到最后大学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在家庭教育层面,对子女的教育上,采取符合双性化行为的教育和引导方式,避免因单一的角色期待导致的子女行为选择偏差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在社会环境上,逐渐改变传统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角色的期待,鼓励角色的双性化。从学校层面来讲,一方面,引导学生采用积极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方式,避免因缺乏情感交流导致的沟通不畅和人际误解。另一方面,尊重和理解性别差异,关注由于性别差异产生的影响,实施个性化和层次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