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翠萍,朱竹青,张玉红,马 娜,觉安卓玛,仁青玉珍
(1.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2.林芝市人民医院,西藏 林芝 860000)
西藏对口招生是内地职业院校帮扶西藏职业教育紧跟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我院自2018年起,对口招收西藏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进校后再接受3年高等职业教育。为有效衔接西藏中职阶段和内地高职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我院组织教师深入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山南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日喀则职业技术学校等中职学校,以及昌都市人民医院、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山南市人民医院、江孜县人民医院等二级以上医院展开调研,综合分析西藏中职教学与人才需求情况。调研结果显示,西藏中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未能按照护理岗位要求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不对接,由于实训基地不健全,造成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专业技能缺乏。为培养符合西藏自治区需要的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护理团队积极构建符合西藏学生实际情况的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三三三”实践教学体系,编写立体模块化工作手册式实践教材,开展模块化实践教学,以期提高实践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护理人才成长规律,创设“三模块”课程,分别为基础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技术应用模块,使西藏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护理岗位职能、学生实际情况相符。
1.1.1 依据岗位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优化“三模块”内容 藏族学生在语言、文化、沟通等方面与内地学生存在一定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专业技能的学习,因此,基础技能模块除常规医学基础课程外,还增加了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学导论、护理心理学等课程,以弥补学生沟通、理解力的不足,按专业课学习要求设置,以“必需、够用”为度,适当兼顾学生职业发展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团队成员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明确基础医学课程与护理专业课程之间的技能衔接点,按护理专业教学要求优化基础医学实验项目,促进学生理解医学基础知识,初步建立整体护理观,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与医学基本操作技能[1]。
在专业技能模块,除内科护理技术、外科护理技术、妇产科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等常规护理技能外,还根据藏医特色增加了藏医特色护理课程。
调研发现,70%的藏苏中高职衔接学生在中职阶段未上过护理实践课程,且不同地区的操作规范不统一,甚至存在错误。因此,基础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的实践教学以补充和纠正为主,对于学生都学过的实践项目采用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探究补思”强化学生专科护理技能。
在学生掌握了基础技能模块和专业技能模块实践教学内容之后,开发以案例为载体,融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急救护理等专科护理内容于一体的综合实训项目,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通过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整体护理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在“三模块”递进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中,以基本技能为基础,专业技能为重点,注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见图1)。制定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计划、实践考核标准,明确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标准等。
图1 “三模块”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及教学安排
1.1.2 构建教学资源库 构建包含基础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技术应用模块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库,包括校本教材、教学课件、技能习题、素材案例、护理操作视频、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大纲等资源。其中,护理专业团队编写的“案例导入—学习目标—学习前测—学习过程—学习资料—学习后测”(COPPMP)立体模块化工作手册式实践教材是一大特色。
基于能力本位思想和真实情境教学原则,推进“三课堂”联动,使西藏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护理工作过程、学生学习特点相符。
第一课堂:基础技能模块实验和专业技能模块实训主要在第一课堂完成,解决实践技能“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的问题,使学生获得专业认知和职业核心能力。
第二课堂:包括护理管理部预约训练、课外自主练习、技能竞赛、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专业技能模块可在第二课堂完成,培养职业情感。
第三课堂:包括入学初期的认识实习,第2、3学期的临床见习和第5、6学期的顶岗实习。学生掌握技术应用模块课程内容后,通过第三课堂学习,提高整体护理能力及护理岗位胜任力,强化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质。
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三课堂”之中(见图2)。不同环节的实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满足社会、行业、企业需要。
图2 实践教学环节体系
通过护理专业专科学历证书与护士执业资格证(西藏自治区护士执业资格证、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母婴护理“1+X”职业技能等级证内涵的衔接,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融通,增强学生独立从事护理岗位工作的能力,基于高职教育特点和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实现“三证”融通,使西藏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与护理职业标准、学生就业岗位要求相符。
(1)将护士职业标准、母婴护理“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实践教学课程标准,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目标相融合。
(2)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母婴护理“1+X”职业技能等级考试要求融入实践课程考核,对学生从事护理职业所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做出客观评价。
(3)将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母婴护理“1+X”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融入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创设实现“三证”融通的物质环境与条件。
COPPMP立体模块化工作手册式实践教材是护理专业教学团队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编写的特色校本教材,以该教材为载体,护理专业教学团队积极探索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思、学、做、评”一体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
每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实施分为“六步走”(见图3)。(1)案例导入:以临床真实典型案例导入,提出工作(学习)任务,任务的分解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最后完成一项完整的技能操作。(2)学习目标: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素质、知识、能力三维目标,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标准。(3)学习前测:课前,教师将完成任务所需的学习资料、课程思政内容及测试内容上传到智慧职教学习平台,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学前测试,教师通过评阅,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困惑点。(4)学习过程:此环节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小组合作,根据考核要求完成技能评价。评价方式除自评外,还包括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整个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通过实践,学生巩固了理论知识,强化了职业技能,构建了知识体系,获得了职业认知。(5)学习资料:教师将操作练习所需的学习资料分类汇总并上传智慧职教平台,便于学生自主学习。(6)学习后测:学生完成任务模块内容的学习后,在智慧职教平台进行知识和技能测试,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图3 COPPMP模块化教学实施
COPPMP模块化教学把教学场所由线下拓展到线上,教学时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教学空间由校内扩展到校外,实现线下线上混合、课内课外融合、校内校外结合,有效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提升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