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遥 周文清
南通玉蕙口腔医院种植科,江苏 南通 226000
人眼能够分辨的最小距离是200um,距离目标越近,就越容易导致视觉疲劳,此外,伴随着的年龄的增长,人类的视力将逐步出现退化,调节能力衰退[1]。口腔修复操作对精准度要求较高,需要依靠设备进辅助操作,以补偿视力不足。放大镜和显微镜是常用的两种辅助设备,在口腔科中的使用十分广泛[2]。基于此,文章对比了放大镜与显微镜辅助下瓷贴面牙体预备的效果,并对我院在2016年5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口腔修复患者进行了观察,内容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100例口腔修复患者进行观察,患者为我院在2016年5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单双号将患者分成两组,放大镜辅助操作用于对照组,显微镜辅助操作用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中患者年龄分布在21~54岁之间,平均(37.52±1.32)岁,包含男性17例,女性33例;对照组中患者年龄分布在20~55岁之间,平均(37.48±1.38)岁,包含男性19例,女性31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性对比P>0.05,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可以对比。
两组患者操作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进行,共计10名医生,其裸眼视力或是矫正视力均在1.0以上,具有超过10例的临床工作经验,但无放大镜或显微镜使用经验。
1.2方法 放大镜(2.5倍头戴式放大镜)辅助操作用于对照组,显微镜(8倍医用显微镜)辅助操作用于观察组,均进行右、上、中切牙开窗型瓷贴面牙体预备,操作间隔时间均为5min。使用金刚砂钻针有深度指示功能,试验过程中不告知患者试验目的,记录两组操作所需时间、操作效果等。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主观视觉评分、操作时间以及操作准确度。
使用VAS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预备体质量、患者喜好度,比较两组预备体质量专家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23.0检验统计学差异,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X2和t值检验,以百分数、(均数±标准差)表达,P<0.05为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操作效果分析 主观视觉评分、操作时间、准确度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操作效果对比
2.2两组预备体质量主观VAS评分、专家评分及喜好度主观VAS评分分析
观察组预备体质量主观VAS评分、专家评分及喜好度主观VAS评分较之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
表2 两组预备体质量主观VAS评分、专家评分及喜好度主观VAS评分对比(分)
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对于从未应用过放大镜以及显微镜的临床医生而言采用放大镜辅助实施瓷贴面牙体预备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更高,也更加受到患者青睐[3]。
目前,临床中尚未提出口腔放大设备对牙体预备临床效果影响的有关标准,也不存在研究模型及方案。对于瓷贴面操作来说,其成功的关键点在于牙釉质的保存。人体上中切牙颈部牙釉质厚度在0.3~0.5mm之间,在进行瓷贴面预备时,必须精准控制牙体预备量,故其对于口腔修复牙体预备的准确性要求较高,用于评估放大镜和显微镜的辅助效果更加具有客观性和代表性。
本次,使用VAS量表评估客观和主观操作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预备体质量主观VAS评分,预备体质量专家评分,喜好度主观VAS评分,较之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因此,无论从医生角度来看,还是从患者角度来看,放大镜的操作效果都要远高于显微镜。分析其原因在于:显微镜操作效率较低,不易准确掌握实际工作距离,操作视野一定程度受限,实际操作幅度往往超过了视野范围,对于未使用过辅助设备的医生而言,可能引起视觉紊乱和一过性模糊,加之适应时间不足,故而影响到了牙体预备效率,也最终对患者以及操作者的主观体验产生了影响,也说明了显微镜学习难度远高于放大镜。
从操作质量上来看,放大镜下准确度较高,专家评分较高,操作时间更短。本次参与试验的医生均未使用过显微镜或是放大镜设备。相比而言,显微镜的使用难度较大,操作更为复杂,对医生适应能力要求较高,初次操作,易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对操作效果和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患者和医生的喜好度结果相比,放大镜下更高,放大镜下医生适应性强,比较容易过度,适应期短,操作简单。
综上所述:在瓷贴面牙体预备工作中,放大镜与显微镜辅助操作相比,前者难度更低,工作效率更高,受到了患者和医生的喜爱,适合初学者,建议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