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俏莉 梁杰聪 何耀娟 王爽 曾晓琴 刘晓青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广东 广州 510245
我们调研2019年广州市11个行政区一共1444份40至60岁女性有效问卷,其中62.9%有更年期症状,其中83.6%的受访者需求更年期保健服务。我们对2019年广州地区医疗机构305家进行调研,发现开展更年期和绝经期服务比例为57.4%,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开展比例为43.5%,说明医疗机构和患者对更年期特色专科建设实施和有效管理都有需求。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更年期专科管理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共239例的评估和管理进行调查,排除有抑郁病史及进行过卵巢切除术的患者,平均年龄(47.98±4.17)岁;并且依据年龄分为≤45 岁(43.02±4.23)组以及>45 岁(50±4.87)组。主要集于围绝经期Kupperman改良评分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评估情况,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等展开调查,完成调查后,将调查问卷进行回收统计,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2]。
1.2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 (1)短时间未表现出严重不良事件; (2)表现出卵巢功能低下的现象;(3)未表现出严重器质性疾病现象;(4)知情同意书签署。
排除标准: (1)表现出较差调查依从性;(2)存在认知障碍以及精神异常现象[3]。
1.3方法及内容
1.3.1更年期基本问卷与诊治档案: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女性围绝经期自测表(Kupperman改良评分),检查检验结果,并发症和合并症筛查和诊疗等。
1.3.1.1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实验室检查。
1.3.1.2采用女性版的围绝经期Kupperman改良评分表评估更年期症状。
1.3.1.3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程度。
1.3.1.4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焦虑程度:以无,轻,中,重,极重作为评分评估。
1.3.1.5采用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一分钟测试题评估骨质疏松症的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更年期妇女的调查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21.0展开数据分析。
2.1围绝经期自测表:≤45岁年龄组的患者比>45岁年龄组的患者的评分低,评分正常的患者比例大, P=0.043<0.05 ,有统计学意义,使用激素治疗的比例相当, P=0.023<0.05 ,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围绝经期自测表
2.2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异常结果,见表格二:≤45岁年龄组的患者和>45岁年龄组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相当,但异常结果的比例≤45岁年龄组的患者比>45岁年龄组的患者的低,P=0.011<0.05 ,有统计学意义,但患严重焦虑的比例相当, P=0.002<0.05 ,有统计学意义。
表2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2.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异常结果见表格三:≤45岁年龄组的患者和>45岁年龄组的患者的抑郁量表评分相当,但异常结果的比例≤45岁年龄组的患者比>45岁年龄组的患者的低,P=0.021<0.05 ,有统计学意义,确诊抑郁的比例≤45岁年龄组的患者比>45岁年龄组的患者的低, P=0.004<0.05 ,有统计学意义。
表3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从表格一可以看出,≤45岁年龄组的患者比>45岁年龄组的患者更年期症状轻,都能接受根据病情情况进行激素药物治疗。从表格二看出,≤45岁年龄组的患者比>45岁年龄组的患者焦虑发生率低,但是严重焦虑的确诊率相当。从表格三:看出,≤45岁年龄组的患者比>45岁年龄组的患者抑郁发生率和确诊率低。
患者围绝经期的规范管理不是从服药开始,而是从进入更年期的女性就要开始进行。本研究还需要分析随访的患者的情况和干预效果,比较规范管理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变化和相关机制 。此研究为更年期特色专科建设和规范管理提供了经验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