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红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广东 广州 510060
艾滋病是由于艾滋病病毒而诱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中,针对艾滋病尚无治愈方案,仅可通过相关药物等方法稳控病情发展,控制艾滋病病毒对机体免疫系统等方面侵袭,抑制恶性肿瘤以及机体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出现[1]。由于病情较为严重,治疗费用较高,从而导致患者极易出现烦躁、焦虑,甚至放弃治疗等负性态度。所以,针对艾滋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非常重要。常规护理模式可在院对患者实施相关护理措施,而连续护理可给予患者长期护理服务,从而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质量,达到抑制相关并发症出现,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因此,本文就针对艾滋病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措施,观察持续护理临床应用价值。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8至2020-8我院150例艾滋病患者,由于落实的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75例两个小组。
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35.55±1.43)岁;实验组:男性34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35.75±1.48)岁;两组在资料方面互比,差距小,(P>0.05)。纳入标准:①年龄超过18岁;②患者对此次研究调查知情同意;③患者接受随访管理;剔除标准:①存在恶性肿瘤疾病;②听力障碍、语言沟通障碍以及认知障碍者;③精神异常;④并发其他病毒感染者。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根据医嘱,给予患者相关治疗药物,并在其精神状态良好的前提下,对其实施宣教,为其制定饮食计划表,告知患者定期复查。
实验组:实施连续护理服务:先成立连续护理小组,挑选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营养师、心理咨询师、护师为组员,先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让其对艾滋病疾病以及相关护理要点进一步了解与掌握。
连续护理方案:临床医师与护士现对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估,构建完善的电子健康档案,并对患者的个人资料进行保密。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自身疾病的护理工作。患者与护理人员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连续护理目标与计划,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与相关资料,细化讲解艾滋病疾病形成因素、疾病发展过程,护理与治疗目的以及疾病相关注意事宜等内容,针对患者与家属在疾病方面不懂之处进行解答。心理师对存在负性情绪的患者实施心理疏导,确保其保持正确的健康心态。营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表,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每月进行一次家庭访视,对患者进行跟踪护理服务,并将患者的情况及时记录在个人档案中。此外,定期举办患者交流会或者安排专家讲座,让患者积极参与,进而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日常生活水平。
1.3观察指标 通过对患者的自我护理知识掌握、护理技能以及自我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分值高,代表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高。同时,应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躯体健康、心理状态、精神面貌以及社会状态方面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值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越高。
2.1组间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互比,有差异性,(P<0.05)。具体见表1
表1 组间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的比较
2.2组间日常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对照组:(70.98±5.55)分:实验组:(91.78±6.60)分;实验组日常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互比,有差异性,(P<0.05)。
艾滋病具有一定传染性质,而且受到社会群众的歧视,其内心存在害怕、焦虑等负性情绪,甚至部分患者丧失治疗自信心[2]。为有效控制疾病传播,增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对其实施连续护理措施非常重要[3]。
连续护理服务不仅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效率,还可让患者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让其对自身疾病有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学习更多关于艾滋病的医学知识与护理技巧,进而增强治疗自信心。此外,连续护理服务由多科室医护人员构成,可对患者实施持续性指导与教育,可对患者实施全面、高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对疾病的监控,调节药物剂量与治疗方案,通过日常生活方面进行有效干预,进而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4-5]。
综上所述:针对艾滋病患者实施连续护理不仅可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更可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