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含业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一病区NICU 河南南阳473058)
新生儿呼吸暂停与患儿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密切相关,为早产儿、极低体质量儿常见的病症,表现为呼吸停止20 s以上,甚至伴有皮肤苍白、心跳缓慢、肌张力下降等症状[1~2]。呼吸暂停时间越长,对患儿脑神经损伤越严重,后遗症越明显,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3]。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改善患儿呼吸状态为治疗原则。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临床资料,旨在观察枸橼酸咖啡因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男36例,女20例;胎龄33~39周,平均(36.77±1.24)周;体质量1 953.40~2 756.20 g,平均体质量(2 382.40±410.10)g;原发病:原发性呼吸暂停1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7例、肺炎28例。观察组男38例,女26例;胎龄34~39周,平均(36.62±1.36)周;体质量1 968.50~2 746.10 g,平均体质量(2 360.80±398.30)g;原发病:原发性呼吸暂停1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20例、肺炎31例。两组患儿性别、胎龄、体质量、原发病等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相关诊断标准,伴有皮肤青紫、苍白及肌张力明显下降;1 min Apgar评分≤3分,延续至5 min时的Apgar评分≤5分;呼吸暂停超过20 s,或呼吸停止<20 s伴心率减慢(<100次/min)。(2)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宫内或遗传性等疾病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禁忌者;已经接受其他方案治疗者;心、肺功能缺失严重者;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先接受常规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面罩或头罩呼吸支持、纠正酸碱失衡、保暖、积极治疗原发病,严密监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对照组同时给予氨茶碱注射液(国药准字H32023584)4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时间在15 min以上,8 h后重复给药,随后以3 mg/(kg·d)维持治疗。观察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83216)治疗,负荷剂量为20 mg/kg,静脉滴注时间在30 min以上,24 h后给予枸橼酸咖啡10 mg/kg维持治疗,1次/24 h,每次给药时间在10 min以上。两组均连续治疗至呼吸暂停停止5~7 d。
1.4 评价指标(1)于出生28 d后,利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量表[4]对两组神经症状进行监测并评分,NBNA包括对外界环境或刺激的适应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反应,共20个小项目,每个小项目采用0~2分的三等级评分,总共40分,评分越高表示神经恢复越好。此测试需在光线偏暗且安静的环境中,患儿处于清醒状态,10 min内完成[4]。(2)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意识好转时间、肌张力好转时间、原始反射好转时间、一般反应好转时间,用药前3 d呼吸暂停发作次数。(3)观察惊厥、高血糖、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处理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NBNA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28 d后,两组NBN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NBNA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NBNA评分对比(分,±s)
组别 n对照组观察组56 64 28.902 36.451 0.000 0.000 t P 治疗前 出生28 d后 t P 17.68±3.42 17.71±3.55 0.046 0.963 31.24±1.45 35.66±1.05 18.883 0.000
2.2 两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对比 观察组意识好转时间、肌张力好转时间、原始反射好转时间、一般反应好转时间、用药前3 d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对比(±s)
吸暂停发作次数(次)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意识好转时间(d)肌张力好转时间(d)原始反射好转时间(d)一般反应好转时间(d)56 64 t P 4.10±1.45 2.55±1.50 3.050 0.003 6.75±1.65 4.70±1.40 7.362 0.000 7.80±1.50 4.90±1.60 10.197 0.000 3.50±0.50 2.10±0.55 14.510 0.000 13.26±1.45 7.23±1.20 24.919 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儿治疗期间出现3例惊厥、1例高血糖、2例心动过速,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均明显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6/56);观察组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新生儿呼吸暂停包括原发性和症状性,症状性继发于原发病,如贫血、肺部感染、颅内出血、窒息等。新生儿容易出现缺氧或酸中毒,导致呼吸中枢受到抑制,降低对二氧化碳(CO2)的反应性,继而诱发呼吸暂停,为急危重症,反复发作可导致脑神经损伤,需给予积极处理,降低后遗症的发生风险以及病死率[5~6]。
氨茶碱为甲基嘌呤类药物,可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使细胞中环腺苷酸水平升高,在多种神经介质中发挥作用,同时可以发挥儿茶酚胺作用、改善组织氧合,还可增加呼吸驱动作用及延脑化学感受器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通过增加肾血流量,改善循环。在新生儿呼吸暂停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半衰期短,需多次给药,而氨茶碱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剂量控制不佳时容易导致患儿过度兴奋,出现诸多不良反应[7~8]。枸橼酸咖啡因为非选择性腺苷受体拮抗剂,具有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增强骨骼肌张力的作用,可透过血脑屏障后与腺苷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以提高呼吸中枢对血CO2的敏感性,刺激呼吸系统,增加每分钟通气量,从而兴奋呼吸,达到恢复呼吸功能的目的,且随着枸橼酸咖啡因剂量的增加,患儿每分钟通气量也会随之升高,迅速达到平稳期,对促进患儿肺成熟具有较好的效果[9]。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生28 d后,两组NBN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好转时间、肌张力好转时间、原始反射好转时间、一般反应好转时间、用药前3 d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期间出现3例惊厥、1例高血糖、2例心动过速,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均明显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6/56),观察组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枸橼酸咖啡因在新生儿呼吸暂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新生儿呼吸暂停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呼吸暂停发作次数,促进患儿呼吸恢复正常,改善相关临床症状,减轻脑神经损伤,且不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