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dLDL-C、IL-17 水平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分析

2021-06-18 05:38曾庆淦曾彦陈炳光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华南师范大学校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50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8期
关键词:亚组斑块稳定性

曾庆淦,曾彦,陈炳光(.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华南师范大学校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广州 50000)

缺血性脑卒中(SIC)是当今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 根据医学大数据显示,80%的人们突发脑卒中是由于缺血性因素导致[1],CIS 是在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基础上,形成颈内动脉或椎动脉血栓,造成狭窄和闭塞,使脑组织缺血,甚至坏死。故CAS 形成斑块是CIS 发生的病理基础,多数CIS 患者是由于不稳定的颈动脉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引起[2],不稳定型斑块在CIS 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sdLDL-C、IL-17、高血压、糖尿病等,是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sdLDL-C、IL-17 是新发现的重要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在斑块的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3]。 本研究通过分析CIS 患者sdLDL-C、IL-17 水平,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 月收治的 CIS 患者216 例。 其中男 134 例、女 82 例;年龄 58~81(65.56±9.71)岁;吸烟 167 例、饮酒 148 例。 依据颈部动脉超声造影检查分为无斑块组45 例和斑块组171 例。 无斑块组中男 26 例、女 19 例;吸烟 21 例、饮酒 22 例;年龄 55~76(55.66±10.51)岁。 斑块组又分为斑块稳定亚组82 例和斑块不稳定亚组89 例, 斑块不稳定亚组中男 57 例、女 32 例;年龄 59~82(61.06±9.86)岁。 斑块稳定亚组中男 54 例、女 28 例;年龄 58~81(59.69±9.83)岁。 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头部CT 显示为CAS;(2)均确诊为CIS 且符合国际 CIS 确诊标准;(3)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参与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近期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3)具有其他血管疾病。

1.3 方法

1.3.1 颈动脉超声检查 所有患者均使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进行检测。CAS 斑块为IMT﹥1.3mm,回声较周围组织低并且表面粗糙凹凸的定义为不稳定斑块,回声较周围组织强且表面光滑平整的定义为稳定斑块。 按照斑块超声检测回声的特征划分为两组:无斑块组和斑块组,其中斑块组依照回声特点划分为斑块不稳定亚组和斑块稳定亚组。

1.3.2 血清 TC、IL-17、 IL-1β、sdLDL-C 检测采集 各组禁食﹥12h 的静脉血 5mL,30min 内 3000r/min 离心15min,分离血清,EDTA 抗凝,-25℃保存。 过氧化物酶法检测分别测定血清 IL-17、IL-1β、sdLDL-C(试剂购于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仪器为原装Sysmex XF-2100),操作步骤严格依照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

1.4 临床观察指标 (1)比较斑块稳定亚组和斑块不稳定亚组临床资料:包括 TC、sdLDLC、FBG、IL-1β、IL-17 水平;(2)分析 CIS 患者 CAS 斑块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独立保护因素为OR 和95%CI 均﹤1 的变量,独立危险因素为OR 和95%CI 均﹥1 的变量。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采用多变量Lo-gistic 回归分析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斑块稳定、不稳定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斑块稳定亚组 TC、sdLDLC、FBG、IL-1β、IL-17 水平低于斑块不稳定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CIS 患者CAS 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 用Logistic 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IL-17、TC、HDL-C、scLDL-C 为因变量,结果显示 IL-17、scLDLC 是CIS 患者CAS 斑块不稳定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 见表 2。

3 讨论

表1 斑块稳定亚组和斑块不稳定亚组临床资料比较()

TC/(mmol/L) sdLDLC/(mmol/L) FBG/(mmol/L) IL-1β/(μg/L) IL-17/(μg/L)斑块稳定亚组斑块不稳定亚组n 82 89 χ2 P 5.2±0.6 6.4±1.0 9.415﹤0.001 4.8±1.0 5.6±1.2 4.714﹤0.001 6.8±1.2 8.3±2.2 5.469﹤0.001 9.8±3.2 12.4±3.9 4.742﹤0.001 9.3±2.4 16.6±3.1 17.115﹤0.001

表2 CIS 患者CAS 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影响因素

CIS 是中老年人群的高发病之一,CIS 是由于CAS 促使斑块形成,动脉局部形成脂质成分的堆积,造成血管壁狭窄或堵塞,最终引起脑组织缺血[4]。 故CAS 形成斑块是CIS 发生的病理基础。 颈动脉斑块破裂伴随而来的动脉血栓栓塞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重要机制[5]。 斑块的稳定性由多因素综合作用,但sdLDL-C 水平、IL-17 水平在斑块的稳定性上起了关键作用。早期识别不稳定性斑块,对评估CIS 患者危险性及指导治疗意义重大[6]。 目前,临床上检测斑块稳定性多采用有创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寻找能够反映斑块稳定性的血清学指标已成为临床研究重点。

作为LDL-C 亚组分之一的sdLDL-C,其致CAS的能力比LDLC 更强,基于sdLDL-C 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其导致 CIS 发生的风险远高于 LDL-C[7]。 这与叶平[8]发现sdLDL-C 水平最高四分位组个体发生CIS的风险高于sdLDL-C 水平最低四分位组个体的结果是一致的。 IL-17 能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MMPs 能降软化斑块,降解细胞外基质,导致CAS 斑块破裂[9]。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稳定斑块亚组亦显著高于稳定斑块亚组,提示血清在预测CAS 斑块的稳定性方面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斑块不稳定亚组sdLDL-C、IL-17 水平高于斑块稳定亚组(P﹤0.05),提示斑块的不稳定可能与 sdLDL-C、IL-17 水平升高有关,原因可能为sdLDL-C、IL-17 炎性因子参与了CIS 患者CAS 斑块的形成或发生过程,其机制与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故sdLDL-C、IL-17 水平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降低sdLDL-C水平,可增加斑块稳定性,这与蔡金乐等[10]的研究发现一致。 本研究通过多变量Logistic 分析显示,在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中scLDL-C、IL-17 是CIS患者不稳定斑块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故本研究说明其与斑块的存在及稳定性相关。 进一步发现sdLDL-C、IL-17 是斑块的不稳定的独立预测因素,再次证明sdLDL-C、IL-17 与传统因素相比在预测CIS 发生方面更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sdLDL-C、IL-17 升高是 CIS 发生及不稳定型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血清sdLDLC、IL-17 水平检测可协助临床医生辨别CIS 患者斑块稳定性,便于采取防治措施。

猜你喜欢
亚组斑块稳定性
结构设计稳定性保障策略研究
不同煎煮方法及时间对炮附子配伍大黄治疗阳虚型便秘的效果及对心脏的影响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抬升角对食蚜蝇飞行动稳定性的影响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亚组Ⅰ分离物生物学特性
壮族PCOS患者及其亚组的临床特征分析和血清LHCGR的表达研究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