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自我宽恕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2021-06-16 11:31王彦嫣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人格

王彦嫣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 400065)

1 研究背景

自恋在日常生活中常被人理解为自我陶醉的情绪状态,科胡特对其作出了具体分析:“一般个体自恋表现并非是不健康的,整个社会对于个体的自恋程度比较包容,允许适度自恋的存在,只有当个体的自恋的程度超出社会所包容的范围之外才会被当做不健康对待”。心理研究者们关于自恋发展提出两种假设:隐性自恋和显性自恋。显性自恋者通常表现出乐观开朗、积极自信等人格品质;隐性自恋者常具有不安全感和自卑感,外在的行为表现多为敏感。

Enright(1996)认为,自我宽恕是当个体面对错误或失败情境时能够合理的处理和应对自我责备等情绪,进而产生对自我的谅解、接受和同情的过程。而McCullough(1997)认为自我宽恕是个体内在产生冲突时通过内在动机的调整,从自我攻击转向自我和解的过程。综上,可将自我宽恕理解为当个体作为侵犯者出现于内部心理时,通过自身调整转变动机最终指向和谐善待的过程。

自尊通常是表示一种稳定的自我情感,属于人格自我调节结构的重要心理成分。S.Solomon(1999)等人指出:“在某种程度上,想要单独提及自尊,而不跟其他领域产生联系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自尊不仅可以保证个体心理活动的正常运行,同时对个人成长发展存在着重要影响,其中包括认知、情感等领域。

关于自恋、自我宽恕和自尊的关系研究,目前有几点不足:第一,目前对青少年自恋、自我宽恕与自尊三者的研究相对缺乏,理论构架存在不足,仍需更多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二,自恋人格与自我宽恕的测量工具虽已有学者编制,但应用维度不统一,同时信效度仍需进一步检验。第三,国内外目前对于三个因素单独的研究较丰富,对象大多指向成年人,青少年相关研究较少。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结合自恋、自我宽恕和自尊几个心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以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已有的问卷作为工具,旨在探讨青少年自恋人格与自我宽恕与自尊的具体关系。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两所中学,分年级从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随机抽取一个班学生进行测试,最终实测学生共计230名中学生。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剔除部分缺失数据问卷和无效问卷,获得有效问卷为202份,有效回收率为87.22%。

2.2 研究工具

2.2.1 自我宽恕量表

本研究采用由Hearland编制的相关量表,总量表的信度系数为 0.87。分为宽恕他人和自我宽恕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是0.83和0.71。本研究采用自我宽恕维度,在本研究中Cronbach’s 系数分别为0.66。

2.2.2 郑涌、黄藜(2005)自恋人格问卷

自恋人格问卷共28个项目,采用利克特5点计分,共包含四个因子的显性自恋和三个因子的隐性自恋两个分问卷。各项因子以及两个分问卷Cronbach’s 系数均在0.7以上。本研究中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的Cronbach’s系数分别为0.72,0.77。

2.2.3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

该问卷有10个项目,采用利克特4点计分,单一维度,问卷Cronbach’s 系数为0.9。本研究中Cronbach’s 系数为0.77。

3 研究结果

3.1 不同性别间的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应对效能、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均无显著差异;在自我宽恕变量上不同性别间存在边缘显著。具体见表1。

表1:不同性别间变量差异分析

3.2 不同年级间的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年级在显性自恋、自我宽恕和自尊上无显著,不同年级在隐性自恋上存在显著。具体见表2。

表2:不同年级间不同变量的差异分析

3.3 变量间相关分析

对变量做相关分析,发现除隐性自恋外,其他变量均相关显著,且为正相关。隐性自恋与显性自恋为中度相关,且相关显著,与自尊成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具体见表3。

表3:显性自恋、隐性自恋、自尊、自我宽恕和应对效能间的相关

4 讨论

4.1 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显性自恋、隐性自恋和自尊在性别上均无显著差异;同时在不同年级之间显性自恋、自我宽恕和应对效能无显著差异,在隐性自恋水平上存在显著。男女生在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自恋人格上得分均未见显著差异,结合国内的相关研究对自恋人格在性别上的差异研究,这与前人的研究是相一致的,本研究证实了该研究结果。在自我宽恕方面,男女生在自我宽恕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自我宽恕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的自我宽恕得分,这与以前的研究结果是相符的。相关研究表明,不同年级之间的学生在显性自恋上得分未见显著差异,但在隐性自恋人格上得分表现出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可发现,初三学生的隐性自恋人格显著高于初一年级的分数。可证实前人研究,初三学生尤其表现出较高的隐性自恋水平,即较高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因为初三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正是青春期的高峰,面临更多关于自我的困惑和疑问,同时也面临升学的压力,更加容易表现出自恋连续体相对不健康的一极的特征,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在自我宽恕和自尊两方面研究中,不同年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前人研究即年级之间自我宽恕水平存在差异不一致,范金燕(2011)等人均提出:年级越高学生的自我宽恕水平越低。产生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有:本研究选取被试的数量不足,选取的范围单一结果不具代表性;同时,国内对于中学生自我宽恕的研究还很缺乏,具体的结论需进一步验证。

4.2 变量间相关分析

研究结果证明隐性自恋与显性自恋为中度相关,且相关显著。显性自恋与自尊、自我宽恕和自尊成正相关。显性自恋与隐性自恋为中度相关,这与前人研究一致,黄藜等人(2004)将显性自恋人格问卷和隐性自恋人格问卷进行相关分析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人格问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另外对显性和隐性自恋人格问卷得分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也显示两个问卷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自尊、自我宽恕和应对效能与显性自恋均为正相关,且相关显著。显性自恋人格的学生更加乐于向他人寻求赞赏来满足其显性的自恋和自尊。在表达情绪时更直接,且易表现自我感、高自尊,在解决问题时强调用行动来补救,更容易自我宽恕,从自我专注的方式中获益。相反,自尊、自我宽恕和应对效能与隐性自恋呈负相关,相关不显著。隐性自恋者的自尊、自我表现较低,在遇到问题时更倾向于产生消极情绪,应对方式更倾向于逃避、延迟等不利的方式。

5 结论

(1)男生在自我宽恕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中学阶段的男生相对于女生更容易产生自我宽恕。

(2)高年级的学生隐性自恋显著高于低年级的学生。

(3)显性自恋与隐性自恋为中度相关,且相关显著;其中显性自恋与自尊、自我宽恕和应对效能都呈正相关;隐性自恋与自尊、自我宽恕和应对效能都呈负相关。显性自恋在自我宽恕与应对效能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不足

自恋人格的结构,即显性和隐性两种类型的具体差异本文没有做更深层次的解释,由于目前国内外对自恋人格的所有结构没有一个完整科学的说明。且自恋人格本身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概念,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将其结构填充完整。

6.2 研究展望

对本研究的分析,青春期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发展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自恋人格在我国处于萌芽状态,如今在学校还未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结果表明,自恋人格与自我宽恕、自尊和应对效能都存在相关关系。而自我宽恕和应对效能都是个体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因素,显性自恋人格者更容易自我宽恕,提高自身的应对效能,隐性自恋者的表现则相反。这就需要老师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待不同情况的学生,引导其更好的认识和发展自我。进一步探讨本研究,则需要扩大被试的范围和数量。同时,在操作问卷调查过程中应注意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之间人数对等的分配方式。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