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数学将数学应用生活

2021-06-15 03:27徐佩进
天津教育·下 2021年5期
关键词: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徐佩进

【摘  要】数学知识源于社会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社会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能力的方法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教学就是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数学问题;数学化;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5-0053-02

Let Life into Mathematics, Apply Mathematics to Life

——On the "lifestyle" of Primary School Math Problems

(Wantu District Experimental School,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China) XU Peijin

【Abstract】Mathematics knowledge comes from social life and is widely used in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Applying the mathematical knowledge learned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daily life in the real life of society is one of the methods to cultivate the mathematics literacy abilit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emphasize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to start from the students' existing life experience, so that students can gain an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 of mathematics knowledge."

【Keywords】Mathematical problems; Mathematics; Daily life

在数学教学中笔者提倡,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但在“数学知识生活化”的课堂上,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数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后面的人生道路打下数学思维的基础。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切实可操作的方法。

一、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日常生活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但是实际上能在生活中发现,并能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从课堂入手,让学生逐步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从而利用反向思维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这样的数学教学才能焕发新的活力;才能寓数学于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不会”“学不好”的恐惧感和陌生感。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以学生喜欢的游戏、故事、谜语等引导学生发现教室中的各种图案物体,将学生带入课堂,使学生渐入佳境。正如柏拉图所提出的“寓学习于游戏”,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游戏中去,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氛围,感受数学的乐趣。

(二)寓数学于生活观察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非常强的,他们已经具备观察生活的能力。他们可以根据父母的言语,判断父母心情的好坏,从而做出相应的行为。例如乖巧懂事或是活泼开朗,就是所谓的察言观色。他们也可以去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比如早上和妈妈去买菜、晚上和家人去超市购物等。针对这些生活琐事,学生都可以观察和记录下来,用数学语言去记录生活,这也是一種特殊的浪漫。在教学中笔者提出让学生多些数学日记,并要求低年级的学生每周写一篇,高年级的学生每月写一篇。这样既能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写作水平,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兴趣,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二、将生活代入数学应用中去

数学学习中经常会出现“楼梯问题”,比如小刚爬一层楼需要两分钟,那么如果小明从一楼爬到六楼,要用时多少呢?看到这个问题,学生的第一反应是[2×6=12](分钟)。但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来看,一楼是不需要爬的,所以题目中说到六楼,实际上小明只爬了五层,那爬一层楼两分钟,爬到六层,应该是[5×2=10](分钟),而不是12分钟。这就是一道典型的生活问题,当我们只用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答时,答案反而是错误的。再如“间隔”问题,数学上的数间隔的方法和生活中的栽树问题密切相关,如一端载、一端不载、两端都不载、两端都载等。课堂上笔者用学生代替树,演示给全班学生看,让学生想象生活里的栽树场景,这样既能调动课堂气氛,又能寓教于乐。所以,仅限于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懂得理论知识还需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即将生活代入数学应用中去,反过来讲,这也恰恰需要我们用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相辅相成,将数学知识灵活地应用,就体现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三、将生活代入数学问题中去

(一)指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如在学习了“时间的认识”之后,笔者让学生利用家里的钟表进行时刻的记录,并把这个时刻的钟表画出来。在画的过程中,学生会更进一步了解钟面上的数字、格子等规律。再如学习了重量单位“克、千克、吨”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测量测量家里一些较轻的物品,在学生自己称物体的过程中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印象,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这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数学思想,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使学生从接受学习逐步转变为有意义学习。

(二)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生活的意识

生活和学习是一体的,生活就是一個大课堂,其中处处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现象。比如家里的门窗是长方形,水杯是圆柱体;和家人购物物品单价是五元,买了五件,总共花了25元等。这时候学生会对家里家具的形状进行选择、对家里的生活开支进行精打细算,这对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的形成非常有好处,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慢慢地进行思维渗透,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刻意地去寻找生活中的细节,体味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所在。

(三)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经验,寓教于生活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年纪小、对事物的敏感性强、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教具、PPT、动漫等形式拓展学生思维。例如在课堂中,在学习了单位长度之后,笔者让学生自己尝试用直尺对自己铅笔盒的长度、笔的长度、课桌的长度、书本的长度进行测量。还让学生回家后去测量家里窗户的长度、家里的床等。利用直尺这一器具进行测量,能给学生立体、直接的视觉效果,寓教于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能将学生的生活新鲜感代入数学学习中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四、将生活代入数学作业中去

作为教师,要充分践行新课标改革背景下的教育观,以人为本的教师观、学生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出来,体现其相对独立性和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比如让学生为班级购买班级用品、给家里买一天的菜、给爸爸妈妈策划一个月的家庭开支等,这些作业的布置会让学生觉得数学的作用真的很大,数学思想能直接影响家庭生活。所以,坚持数学反作用于生活,学生迟早会将学校学习的知识忘记,但是思维方法绝对不会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本就是德育和智育的统一,传授学生思维方式,比教会他们固定知识更重要。

总之,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角度出发,切实地为学生着想,帮助学生从小养成数学思维。教师应让学生在数学中体味生活,在生活中寻觅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改变对数学的误解和恐惧,变得开始喜欢数学、热爱生活,从而促进学生成为更具有思想、更具有数学精神的人。

参考文献:

[1]宋晓春.让生活走进数学 将数学融入生活[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8(10).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浅谈如何将小学数学生活化
问题式教学:我的一方“实验田”
基于数学核心经验的中班幼儿区域活动“数学化”实施策略
在数学化的学习活动中进行概念教学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问题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