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睿华 梁羽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步入了融合创新、智能引领的发展阶段。以示范团队建设推动信息化融合创新是当前教育发展背景下的创新之举,也是教育部门及学校的重要研究课题。海珠区教育信息中心把握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特征,通过创建基于目标整合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团队结构、构筑基于多方融合的团队化协同机制、形成基于实践提炼的综合性成果整合体系、创新基于示范推广的立体化交流渠道系统等策略,实现以校际协作示范团队推动信息化融合创新的发展目标,并以此为提升区域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赋予智慧的能量,为区域内各学校的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实践样例。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示范团队;团队建设实践策略。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而在这之前,教育部门及学校必须落实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关系,创新推动两者融合举措,并解决当前两者融合存在的明显问题。包括当前教育缺乏学科融合途径和动力、学生深度学习路径单一且成效不明显、传统阅读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不到位、德育实践中路径缺乏且创意不足,以及教研发展受阻、教师素养待提升等多个维度的问题。海珠区教育信息中心与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携手合作组建示范团队项目组,并根据本区域教育信息化特征,从校际协作示范团队建设入手,探究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的策略及路径,着力解决目前存在于基础教育阶段中的难点和重点,从而实现以示范团队建设促进信息化融合创新的实践目标,并为区域学校的融合创新与智能引领提供价值参考及实践引领。
一、创建基于目标整合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团队结构
《礼记》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目标就如整体项目或工作中的“北斗星”,它对于工作或项目的顺利开展、分工的有效协调、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发挥成员的优势特点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因此,示范团队项目组在这一大型信息化融合创新项目开展前,围绕如何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高屋建瓴地创建基于目标整合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团队结构,以确保项目按计划、有分工地落实和推进。一则制定了项目的总体框架。即通过该项目的培育和推广,凭借智慧教育的优势,部分解决目前存在于基础教育阶段在学校管理、德育管理、教学实践、教研科研等方面的难点和重点,为提升区域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赋予智慧的能量,为区域内各学校的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实践样例。二则依据总体框架,共同制定相关的内部分支。具体为:打造基于智慧教育的学科融合共同体;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深度学习实践路径; 形成全科智慧阅读的实践策略;完善基于智慧校园的德育实践策略;培塑基于智慧校园的教研合作模式。通过总-分的模式,本项目构建了立体化、有层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团队结构,为整体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具体工作的落实提供了指引。
再者,对于涉及人员多、覆盖面广的工作或项目,需要开展扁平化管理以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而团队化结构则是项目扁平化的良好路径。海珠区教育信息中心牵头的这一大型项目涉及的学校众多,研究的覆盖面也较广,对此,示范团队项目组围绕着所制定的总体框架,针对每一个内部分支,打造“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示范团队”,以典型引领项目的开展,以团队集聚教育信息化的能量,从而推动项目的落实和推广。因本项目结构涵盖了五大分支,为此打造了五个示范性团队与之对应,包括学科融合信息化团队、融创深度学习研究团队、全科智慧阅读团队、智慧德育团队、多技术融合教研团队共五个项目团队。
二、构筑基于多方融合的团队化协同机制
团队工作既要讲求分工,也要力求协同,才能实现个体优势的最大化,同时确保高质量的整体成效。因此,示范团队项目组在信息化融合创新项目中,在各项目团队明确项目分工的基础上,构筑了基于多方融合的团队化协同机制,推动校际协作团队的建构,从而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模式。
在分工方面,形成示范团队项目组与各团队之间的联动与分工相并行的分工机制。即:海珠区教育信息中心、教研院统领整体计划和进度,对项目进行阶段性的指导工作;各团队结合各自分目标制定任务计划,按进度落实相关措施。以“学科融合信息化团队”为例,本团队针对打造基于智慧教育的學科融合共同体的分目标,探究并形成相关的策略,并通过公开课、专题会议、交流活动等途径,将成果推广、应用到不同的学校中,形成基于智慧教育的学科融合共同体。其他团队亦是如此,既结合分目标进行团队主导,也与其他团队联动开展工作,充分保证了项目的整体开展。
在协同方面,项目组形成良好的协同沟通机制。其一,海珠区教育信息中心统一安排专家对每个团队及项目承办学校进行培训和指导,定期汇总阶段性的成果,为项目的整体推动提供协同发展的沟通、交流平台。其二,各团队内部及各团队之间形成 “四个一”的交流机制,具体为每周一次团队内部交流(各团队自行安排),每月一次跨团队专题研讨(内容与形式由团队之间协商、安排),每季度一次五个团队的总结会议(可以是视频会议,由信息中心统一安排),每学期成果交流(由信息中心统一安排)。通过建立一套系统化的协同、交流机制,推进信息化融合创新朝向系统化、生态化发展。
三、形成基于实践提炼的综合性成果整合体系
成果的提炼与形成是检验研究成效的有力手段,也是明确下一步研究思路及方向的重要渠道。因此,在信息化融合创新项目中,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和研究目标,在展开项目研究探索与实践的同时,注重对实践研究成果和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搜集与提炼,最终形成了基于实践提炼的综合性成果整合体系。
一是基于项目具体探究,整合与规范实践成果。项目组本着“边实践,边提炼”的思路,组织五大项目团队在推行实践探究的基础上,对实践成果进行了系统化梳理与提炼。其中,学科融合信息化团队通过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以信息技术带动学科融合的实践策略,建立全学科的数字库资源库,初步打造了基于智慧教育的学科融合信息化共同体;融创深度学习研究团队通过创新“深度学习”实践视角,实现多元化学习形式的发展以及重塑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初步构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深入学习实践论;全科智慧阅读团队通过形成以平台数据功能设计活动的导入策略、以平台任务发布设计活动的探究策略,初步形成了全科智慧阅读的实践策略;智慧德育团队通过明确“智慧化”德育环境的创设路径,创新德育工作的组织形式,确立德育长效管理机制,完善了基于智慧校园的德育实践策略;多技术融合教研团队通过搭建教师线上交流渠道,落实信息化强化培训活动,激发教师线上教研积极性,初步培塑了基于智慧校园的教研合作模式。
二是基于教师素养发展,梳理与呈现理论成果。示范团队项目组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案例研究、论文竞赛及发表、课题申报及研究等,提升教师对于理论成果的研究度与整合力。一方面,示范团队项目组积极强化教师教研相关培训与指导,通过邀请教研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外出培训等措施,落实教师信息化融合创新研究培养策略。另一方面,示范团队项目组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课例展示、论文竞赛等活动,在与同行的交流与切磋中展示教师书面成果及教研能力;通过落实项目研究举措及教师发展策略,区域内教师总结与提炼了丰富的书面成果,为示范团队项目组信息化融合创新项目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创新基于示范推广的立体化交流渠道系统
示范推广是项目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深化项目成果成效,带动区域研究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在项目研究中把握示范推广环节,积极创新立体化的交流渠道系统,才便于将成果的内容、价值及研究思路、方法等,进行直接而有效的推广,发挥在区域内的示范引领作用。示范团队项目组在项目成果的示范推广中,以团队为主导形成项目成果影响的纵深线,并采用线上与线下推广相结合的方式,铺开项目成果扩散的辐射面。
一是以团队为主导,形成项目成果影响的纵深线。示范团队项目组结合项目成果性质及团队特色,明确了各项目推广的主导团队及具体责任,同时完善团队内部分工与协作,鼓励其他团队也积极参与其中,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及课例创作,保证每一个分项目的研究都不流于表面,每一个目标都能取得纵深化的成果;示范团队项目组还组织项目团队与其他区域学校建立线上教研教学共同体,交流与分享项目成果、教学资源等,从而形成深层次影响效应。二是牵头组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推广的平台,铺开项目成果扩散的辐射面。比如示范团队项目组组织开展线下的“2019年‘海珠-东源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課程数字教材应用课例展示活动”、广州—河源”智慧课堂线上教学研讨交流活动等,通过组织团队成员及区域教师参加线上、线下的交流活动,不仅全面直接展示成果的实践价值和意义,而且打破时空实现跨区域的资源共享和交流推广,进一步在面上铺开项目研究价值及示范效应。
古语有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校际协作示范团队建设推动了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区域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的衍生与发展,并为区域内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实践样例。展望教育时代发展趋势,拥抱“互联网+”、践行信息化,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在融合创新中的必然选择,我们将继续把握“互联网+”下教育信息化发展潮流,努力提升人员信息素养,积极打造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全面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2019年度广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示范培育推广项目”之“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示范团队”项目成果。
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胡睿华
广州市海珠区教育信息中心 梁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