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动学生主动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会 会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幫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目的。近几年来,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本人认为,教会学生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不会长时间的集中在学习上,学生的思维依赖性比较强,大多数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此,教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借助情境来引导教学,从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达到教学的目的。
低年级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每个班级都有四、五十个学生,单靠教师控制课堂纪律,教学秩序难以维持。但一说到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伺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尝试探究
“有疑方能生奇,有奇方能激思,善思方能创造”。把知识作问题化处理,使静态封闭的知识点变为需要探索的问题,从而为学生的尝试探究创造条件。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有位教师是这样设问的:请写出三个连续的自然数(0 除外),不要太大。(学生写) 师:把它们组成真分数,你能把写出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吗?(先独立思考, 再小组讨论)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突出了数学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为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学习材料。
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指出:“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遇到问题:“一张长方形铁皮,长80厘米,宽60厘米,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做成一个无盖的铁盒。问,做这个铁盒用了多少铁皮?铁盒的容积是多少?”这时,学生因为不知到长方体的长、宽、高,无法计算,有的学生干脆把80厘米、宽60厘米、10厘米当作长方体的长、宽、高进行计算,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每人拿一张纸将四角各剪去一个正方形,再将四边折起来,看一看,想一想,长方体的长、宽、高应该是多少?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得到长方体的长、宽、高应(80-20)厘米、(60-20)厘米和10厘米。在这个问题中,老师创设了极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一步步自主探究出计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总结了解题规律,促进了思维品质的培养。
三、合作交流,培养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引导操作时,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养成习惯,学会学习
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见良好习惯的形成对人的一生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生正处于习惯的形成阶段,培养良好的学习惯,对提高自学能力大有裨益,促进学生“会学”。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提高思维能力。
2.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解惑释难,达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化。
3.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开展学习讨论的风气,用同龄人所能理解的思路相互交流,更容易产生同学间的相互启迪,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
4.培养总结归纳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众多的知识点中探求规律,进行总结概括。使学生循规去学,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能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恰当的动作、平和的态度、热情的语言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与策略,激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努力创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谐的、宽松的课堂气氛。
总之,我们要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为学生提供可以充分展示其才能的机会和条件。帮助学生不断地总结、改进,以致引导他们自觉运用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求,学习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发展。
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湾里小学 姜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