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视野下的生活化教学

2021-06-12 19:46杨晓红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核心素养

杨晓红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并要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落实道德和法治学科核心素养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展现本学科的课程理念。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147

引言

初中道德與法治是思想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格,是增强学生道德意识、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更是贯彻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所以,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立足于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结合新课程改革方向以及学生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造能力,让学生成为具有主动思考、自主思考的学习主体。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经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很多初中阶段的道德法治教师依然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无论是在教学形式还是教学模式层面几乎没有做出多大的改变,课堂依旧是那么的单一、枯燥、乏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状态和学习效率也并不太高。甚至这种低效的教学模式会一直扩延到学生的课外学习阶段。部分教师甚至不会考虑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具体的理解和吸收情况,从而制定一些并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课后教学任务。使学生顾此失彼,根本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高效的吸收和有效的利用。除此之外,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也完全没有顾及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没有任何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最终带来的结果就是,不仅会对学生的学科成绩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而且对培养和提高其整体素质也会存在不利影响。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

(一)结合教材,提升学生法律素质

初中生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对社会的认知不足,对法律的认知也不全面。为了弥补学生的不足,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不断提高其法律素养,首先,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深度挖掘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生活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例如,在教学“法律在我们身边”这一课时,教师应结合相关的教材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体会到法律对人们生活的积极作用,认识到生活与法律的关系。通过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剖析,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和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并强调在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之间都需要法律来进行调整。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教材,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一些法律常识,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二)整合生活资源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大多数都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正因如此,教师可以在充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确定好的教学目标,在生活中收集相关的教育资源,对获取的素材进行整合,将其与教材中的理论内容联系起来,一起传授给学生。教师可借助对生活原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内涵,使其更深入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必要联系,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同时,深化学生的道德、法治思维。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立足“维护秩序”“遵守规则”两个目标,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破坏秩序”“不遵守规则”的真实事件,如“在火车站买票时有人插队”“家长在校门口接送孩子时随意停车”等,引导他们对以上行为造成的影响:“其他人买票受到影响,引起队伍中大多数人的不满,严重时造成打架、斗殴等恶劣事件出现”“校门口秩序严重混乱,出现交通拥堵等问题,威胁到师生、家长的人身安全”等展开探讨。如此,通过联想自己的相关经历和体验,学生能够迅速意识到“破坏秩序”“不遵守规则”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形成遵守秩序与规则的意识。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创设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场景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应该如何借助生活化场景的创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下面依然以上文提到的《社会生活与规则的联系》为例,我们可以进行情境创设,选取班级中的5~6名同学分别扮演该情境中相应的角色,如售票员、买票的群众、过路人。具体的教学情境应按照以下形式进行引导。一开始扮演群众的4~5名同学,还在耐心地在售票口排队买票。但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流逝,后面的一位买票人员变得非常烦躁和不耐烦,并试图往前面的人群中间进行插队,甚至还有恬不知耻地插在第1个人前面,直接对售票员大声斥责说:“你们工作效率太慢了!赶紧给我两张票!我着急要走!”教学情境发展到这个环节时,教师可以先让表演的学生暂停一下。对观众进行发问:“同学们,刚刚插队的这个人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是违反了哪一项规章制度?如果觉得对,也要阐述具体的理由。”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析和总结:“综合来看,不论从哪个角度分析,该名插队的乘客,他的行为都是不被认可的,而且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来看,他违反了公共场所的规章秩序,并给他人的公共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个时候可以再抛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学生们在公共场合遇到相类似的情况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去应对?”在学生们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之后,教师先不要着急评判对与错,而是要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开展道德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去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和优化当前的教学情境,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使其对所学知识实现有效地吸收和利用。

参考文献

[1]仲米霞.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

[2]李桃.浅析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7):145-146.

[3]陈屹,陈立萍.道德与法治生命教学构建路径探索[J].中学课程资源,2019(2):10-11.

银川市第二中学北塔分校 宁夏 银川 750004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核心素养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