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问题设计的艺术性研究

2021-06-10 13:34鹿桂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艺术性初中历史

鹿桂清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其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对于我国教育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初中历史教学也开始紧密联系生活,构建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但是,从目前初中历史课堂实际的教学来看,历史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教学方法的单一、学生主体地位不凸显、知识与生活相脱离等,均会影响历史的教学质量。本文认为,在初中历史教育的过程中,利用问题教学法对于改善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意义。而在问题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问题的艺术性设计是关键,本文主要针对此进行探究。

关键词:陶行知理论;初中历史;问题设计;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5-0024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生活教育理论”就是强化历史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用历史知识对生活中实际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通过生活来对历史环境进行感悟。只有将历史知识放在生活情境中,才能有序地推进历史知识的发展,让学生最大化的感受历史在生活中的意义。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该如何立足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实施问题化教学法呢?本文针对此进行主要的分析。

一、当前初中历史教育存在的不足

要想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合理的应用各种教学措施,教师就必须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实施针对性的解决策略。经过实践研究可知,现今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教师模式单一

虽然,新课改理念在我国实施了较长的时间,但是在几十年的发展中,部分历史教学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教学思维,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颇深,一时之间改变困难。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单一,“照本宣科”严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以“死记硬背”为主,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任务,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此以往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不佳。

2.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应试教育对于我国教育体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指标,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得好成绩,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少,在课堂学习时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体现。这样就养成了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习惯,教师教些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缺乏自主思考的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3.历史知识与生活相脱离

历史知识是古代历史文明的承载,记录了很多名人典故、历史事件,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紧密联系生活,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进行历史教学,让学生对历史环境进行具体的感悟。但是,显然目前的初中历史教育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并不深入,再加上教师没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学生的学习无法深入,不能实现学以致用。

二、历史课堂问题设计的艺术性策略

1.遵循生活教学理念,制定科学的问题目标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化教育理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学生观、课程观以及教师观。教师只有在生活化理论的基础上设置教学问题,才能最大化地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结合。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自身具有正确的教育观,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教师不仅要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还需要制定科学的问题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引导学生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在问题目标的引导下,学生更能进行差异化发展,让全体学生都可以学到历史知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当然在制定问题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可以获得最好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授《辛亥革命》的知识时,可设置如下几个问题:1.在20世纪的初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要推翻清政府? 2.辛亥革命的爆发,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准备? 3.同盟会与之前的兴中會、华兴华、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4.辛亥革命有哪些成果?通过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分析出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而第二个问题辛亥革命发生所需要的条件;第三个问题是引导学生对同盟会的知识进行实质性的了解,并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一一对应;第四个问题是整节课程的核心,总结辛亥革命的成果,如封建帝制结束,新中国得以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正式颁布;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并在南京定都,将五色旗作为了国旗。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引导,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了本节课程的知识,且知道了五星红旗的由来,看到旗帜时不自觉地想到了辛亥革命的具体知识。

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置生活化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备课是主要的教学环节,备课的质量会对整个教学效果造成影响。而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的安排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最为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进行了解,这样才能设置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生活化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强化历史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这样才能持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此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人教版的初中历史教材也发生了改变,为生活化教学措施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但是教材中的知识始终是有限的,我们必须要探究生活中的历史素材,实现生活的历史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授《民族交往与交融》的知识时我们可知,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各个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发展与唐朝的关系;并对唐朝的民族政策特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祖国历史上各个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历史。为了让学生更直白的了解本节课程的知识,教师在备课时可设置以下问题“唐朝的哪两位皇帝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机构?吐蕃人在当今是那个民族的祖先?当时的吐蕃人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唐太宗派哪位公主进行的和亲?”等,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又与教材知识密切相连,让学生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更近,学生对于历史知识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内容,可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图片,强化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吐蕃的丰富习惯,教师为学生展示了藏族人生活的图片,进而引导学生对唐朝时期吐蕃的生活习俗进行联想。吐蕃族人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带,是一个游牧民族,靠着农耕为生,这些知识内容在现代生活中都有很多的体现。在图片的引导下学生对于历史背景的了解会更加的深入,甚至愿意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去搜集材料,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3.立足学生思维程度提问,保证问题适度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科的教师纷纷意识到创新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积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设置的课堂问题必须要从学生的思维出发,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欲望。此外,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启迪性,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对于学生历史水平的发展有较大的意义。但是从现今的初中历史教学情况来分析,教师所设置的课堂问题还存在一些不足,部分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也有些问题无法起到启迪的作用,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也只能根据教材的内容,照搬答案。这样的教学氛围虽然热烈,但是教学的意义并不大,也不能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知识,历史素养的培养困难。而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学必须要坚持“行是知之始”的原则,重视课堂提问教学,致力于研究利用问题让学生产生探究历史知识的动力,自主获得历史知识,具有历史素养。

例如,在教授《洋务运动》的知识时,教师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受传统教学的限制,灵活地进行课堂提问,教师可将鸦片战争作为切入点,通过问题引入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根据问题对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的进行探究。如“鸦片战争的发生给当时中国的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导致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促使洋务派的产生?”今天我们就从这些问题出发,对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这些问题的提出,一方面可以从鸦片战争出发对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并理解洋务派产生的前因后果,推理出洋务运动的必然性。在当时的社会中,分为顽固派和洋务派,顽固派是对一切外来事物都抱着仇视心理的清朝腐朽人群,而洋务派与之相反,这类人敢于突破阻挠,基于世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时俱进,具有进取精神和爱国思想。通过问题,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积极的学习洋务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和经典实例,如李鸿章、左宗棠等,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了独特的见解,历史的素养得到提高,构建了高效的历史课堂。

4.设置现实性与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陶行知教育理念指出,生活就是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无法分割的,所以教师所设计的课堂问题,一定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要从现实入手对问题的形式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可以回归到生活中。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保证问题可以凸显出现实的特征,让历史学科的价值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同时,问题一定要与社会发展进行联系,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才能按照新课程的标准进行发展。此外,历史课堂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开放性,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得到满足,让学生由内而外的养成历史素养。

例如,在教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主要讲授的是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跋涉了二万五千里的过程,红军战士不怕艰辛,排除了千难万险,终于和陕北的红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师,通过这些知识我们需要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长征战士的这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是现代学生必须要具有的情感,本课知识是培养学生爱党、爱人民军队、爱祖国感情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具有现实性和开放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考,“红军长征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在长征的过程中都召开了什么会议?会议召开的意义是什么?自己数一数红军长征走了多少省份?红军度过了几条江河?在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题目的答案不唯一,但是要尽可能的回答出全面的答案,学生通过教材分析,结合自身从电视剧和身边的故事中了解到的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5.提问要转变角度,锻炼学生比较能力

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想具有艺术性,就必须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有效设计,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刺激,对学生的比较能力进行锻炼,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历史知识,具有进取精神。实际上,在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中,不仅包含了生活化教育,还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也就是将教与学进行统一,在教学中注重实践,将史料作为基础,来拓展问题,锻炼学生比较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历史素养。

例如,在教授“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设计了具有艺术性的问题“从性质上来说文艺复兴是再生还是一种创新?文艺复兴带来了哪些作用?围绕这个问题开展辩论活动,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对文艺复兴进行理解,有效的启迪了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得到明显增加。同时,在分析文艺复兴带来了哪些作用时,学生很自然地就会去搜集资料,知晓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的作用,加深了学生对于世界历史的认识。

三、总结

综上所述,陶行知教育理论对初中历史教学有着非常长远的影响,初中的历史教师还需立足与教材和学生自身,积极实际陶行知理论,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结合,引导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历史知识感悟。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历史教师就必须要对自身的经验进行不断总结,强化历史问题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加强学生生活与历史知识的联系,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加深入的学习历史知识,还能透析出历史发展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以及对现代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意义,感受到历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朴英新.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6,1(008):63-64.

[2]王剑慧.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004(001):61-62.

[3]徐 铮.探究基于陶行知生活理论的初中历史教学[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003(022):P. 49-50.

[4]逄 芹.初中历史课堂问题设计的艺术性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

[5]周海库.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8,000(004):P. 54-55.

[6]聂景春.初中歷史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005(007):54-55.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二十三中学 266300)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艺术性初中历史
精设计,巧提问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