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 杜云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留置尿管是剖宫产术中最为常见的护理措施,能够避免手术过程中误伤膀胱,有利于术后恢复[1]。但由于腹部切口明显疼痛,使得留置导尿期间尿管对膀胱与尿道的刺激造成不适,使得尿管拔除后会出现尿潴留[2]。本文研究膀胱充盈度对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拔管成功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产科病区住院并实施行剖宫产产妇20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其中A组(68例):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7.65±3.54)岁;留置尿管时间为38~60 h,平均留置尿管时间(42.54±4.11)h。B组(66例):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6.35±3.78)岁;留置尿管时间38~61 h,平均留置尿管时间(42.43±4.21)h。C组(66例):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6.45±3.45)岁;留置尿管时间38~61 h,平均留置尿管时间(42.52±4.34)h。纳入标准:产科病区收住的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的产妇;符合剖宫产指征;精神正常可交流配合;产妇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重大合并症症或肿瘤的患者;交流障碍者;术后出现转院者;相关研究资料不全者。3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麻醉前按照常规操作导入双腔气囊导尿管,在球囊内注入5 mL无菌生理盐水后接无菌引流贮尿袋。术后常规护理,定期使用碘伏消毒会阴部,在拔掉尿管前向患者说明情况。所有患者夹闭留置尿管,患者自觉有尿意后放开,观察尿袋内尿液刻度,再次夹闭尿管,有尿意时拔除尿管。将收集到的数据分3组,A组拔除尿管前放尿量为≤400 mL,B组拔除尿管前放尿量为401 mL~600 mL,C组拔除尿管前放尿量为≥600 mL。
1.3观察指标 观察产妇拔尿管后首次自行排尿是否成功并记录排尿量。记录三组产妇首次排尿情况:其中小便自解通畅:小便自解通畅,残余尿量≤5 mL。小便自解不畅:小便持续时间长,有尿不尽感,有尿痛和排尿困难存在,残余尿量>100 mL。尿潴留:未达到以上标准[4]。
2结果
2.13组产妇首次排尿量 A组首次排尿量(275.65±50.54)mL,B组首次排尿量(296.52±48.05)mL,C组首次排尿量(325.05±36.04)mL。C组首次排尿量高于A组、B组(P<0.05)。
2.23组产妇首次排尿情况 C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A组、B组,C组自然排尿成功率高于A组、B组(P<0.05),见表1。
表1 3组产妇首次排尿情况(%)
3讨论
剖宫产术后拔管后会出现尿潴留,会影响子宫收缩,使得产后出血量增加,增加了患者尿路感染几率,不利于患者正常泌乳[5]。患者在拔管后无法正常排尿,因此拔管前可将引流管间歇性关闭,在患者有尿意后打开,有利于患者膀胱括约肌恢复[6]。
本文结果显示,C组首次排尿量高于A组、B组,C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A组、B组,C组自然排尿成功率高于A组、B组(P<0.05)。说明选择合适的拔管时机,夹闭尿管锻炼膀胱功能,在膀胱充盈时拔尿管等,都能提高病人自然排尿成功率[7]。在膀胱充盈度保证的前提下,更需要配合良好的运动训练,能够改善膀胱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排尿,确保剖宫术后拔管成功率,降低产后相关不良时间发生率[8]。
综上所述,膀胱充盈度对术后留置尿管拔管成功率存在一定影响,拔除尿管前放尿量≤400 mL自然排尿量较高,尿潴留发生率较低,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