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鹏 章永南 张 乃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江西省南昌市 330003
脓毒症(Sepsis)是由任何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严重者出现脓毒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1],具有致死率高、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其中大部分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早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微血栓形成,晚期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早期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状态,能更有效地指导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故本文旨在应用SOFA评分联合D-二聚体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价值进行评估。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0年1月收住本院ICU的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3]的92例危重病患者的资料。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4.26±7.12)岁;根据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42例,严重脓毒症组38例,脓毒性休克组12例。采取统计学方法对比3组基线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根据患者28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70例、死亡组22例。
表1 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构成比[n(%)]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静脉抽血查血浆D-二聚体,D-二聚体检测使用日本希森美康XS-1000i全自动凝血分析仪,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根据1994年欧洲重症医学会提出的SOFA标准[4]对患者6个器官进行评分,0~4分,以记录的最差值为准。比较各组血D-二聚体、SOFA评分差异性,评价SOFA评分、D-二聚体以及两者联合对患者的预后的评估意义。
2.1 各组血D-二聚体水平及SOFA评分比较 3组脓毒症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SOFA评分及D-二聚体水平依次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患者D-二聚体及SOFA评分均值比较
2.2 不同预后患者SOFA评分及血D-二聚体比较 死亡组SOFA评分及血D-二聚体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预后患者D-二聚体及SOFA评分均值比较
2.3 SOFA评分、D-二聚体及联合预测对不同预后患者的评估价值 SOFA评分、D-二聚体及联合预测对患者预后的评估进行比较,两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SOFA评分及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5,Z=3.012,P<0.05),见图1及表4。
图1 D-二聚体、SOFA评分及联合预测的ROC曲线
表4 不同预后患者SOFA评分、D-二聚体及联合预测的评估价值
脓毒症是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失调导致的严重危及生命的一种综合征。常合并严重的循环、细胞及代谢功能紊乱,已成为急诊及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5]。脓毒症时患者体内炎性细胞被激活,释放大量的炎性介质,对患者内环境造成严重的失衡。脓毒症发病凶险,若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可在短时间内出现脓毒性休克,引起呼吸、循环等全身多脏器功能障碍,病死率极高[6]。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凝血和炎症之间存在广泛的相互作用,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在炎症因子诱导下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因子,促进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形成血栓,导致凝血因子大量消耗,最终患者出现凝血功能紊乱,进一步加重脓毒症患者的病情。
SOFA评分是对脓毒症患者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严重程度的一种客观的评价体系,可动态观察病情的变化,有研究表明[7],SOFA评分在脓毒症的诊断及病情的严重性上有良好的判断,在评估脓毒症患者的器官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价值。
脓毒症患者极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早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微血栓形成,晚期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二聚体作为DIC的判断指标之一,在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判断中有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8],D-二聚体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大量的炎症介质的激活,微血栓广泛形成,大量凝血因子被消耗,最终导致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本文结果提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脓毒症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的SOFA评分及D-二聚体依次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患者SOFA评分及血D-二聚体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文结果还发现,将SOFA评分、D-二聚体及联合对患者预后的评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8和0.799,均>0.5,均有诊断意义,其中SOFA评分联合D-二聚体的曲线下面积为0.849,对患者预后的判断能力更佳。
综上所述,SOFA评分、D-二聚体水平是评价脓毒症患者预后价值的有效指标,SOFA评分联合D-二聚体对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预后的预测价值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