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丽
信阳市中心医院急诊内科 464000
急性脑梗死是急诊常见的危急重症,患者发病突然,病情凶险,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1〕。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能有效再通血管,改善患者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是目前救治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方法〔2〕。然而,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为发病3 h内,在时间窗内为患者进行溶栓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因此,急性脑梗死患者整个救治过程需要真分夺秒,而优化患者溶栓救治流程将有助于节省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患者救治效果〔3-4〕。本文拟探讨溶栓流程化护理模式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溶栓流程优化实施前)急诊科共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溶栓流程优化实施后)急诊科共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5例。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②经CT诊断确诊,有明显脑组织损伤;③患者或家属签署静脉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并发其他脑部疾病,如脑外伤或脑部恶性肿瘤;②并发恶性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③并发精神障碍、沟通障碍、肢体功能障碍者;④并发低钾血症、电解质紊乱等疾病。实施前:男34例,女34例;年龄58~75岁,平均(63.2±3.5)岁;体重指数(BMI) 24.8~30.9 kg/m2,平均(27.9±0.7)kg/m2;并发症:高血压25例,糖尿病22例,高血脂15例;实施后:男33例,女32例;年龄58~76岁,平均(63.4±3.6)岁;BMI:24.7~31.5 kg/m2,平均(27.4±0.8)kg/m2;并发症:高血压24例,糖尿病23例,高血脂16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溶栓流程优化实施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常规救治,患者入院后由急诊护士对患者病情进行快速评估,并遵医嘱对患者急诊救治,并对患者做好常规CT检查、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及肝功能检查等,同时评估患者生命体征,为患者开启静脉通路,做好溶栓前准备。患者溶栓救治成功后将患者转到神经内科科专科病房进行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给予对症治疗。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溶栓流程优化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成立溶栓管理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急诊科主治医生、急诊护士、神经内科主治医生、检验科医生、影像科医生及急诊专职护工等人员组成,小组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需求,并分析患者既往救治流程存在的问题,制定溶栓优化流程。
1.2.2制定溶栓管理优化流程 ①制订溶栓管理优化流程:小组查阅既往病例资料及文献,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救治过程中延误的原因,识别并确认改进的关键环节,并根据目标管理理论及流程再造理论,制定优化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院内救治流程,并将患者入院至溶栓治疗目标时间设为60 min,患者等待分诊时间≤3 min,护士急诊至完成CT时间≤30 min,护士抽血结束至检验时间≤30 min,护士急诊至急诊医生接诊时间≤5 min、患者入急诊室至溶栓时间≤5 min。②建立部门并联机制:溶栓小组从院前救治、急诊分诊、急诊接诊、影像学检查、检验科化验、溶栓诊室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急诊室接到120电话后马上通知溶栓小组,小组从接诊到患者分诊、静脉抽血、心电图检查、建立静脉通道形成第一步并联;等待化验结果到协助患者完成脑部CT,急诊医生完成病患评估及准备溶栓物品形成第二步并联;确定患者无溶栓禁忌证后由溶栓医生对患者实施治疗,护士形成2人合作模式即一个进行患者体征监测一个协助医生完成溶栓给药形成第三步并联。通过三步“并联诊疗”模式完成了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流程优化。③优化流程:建立三步“并联诊疗”模式后,由溶栓小组根据“并联诊疗”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院内救治,具体流程如下:急诊中心接到急性脑梗死患者求救电话后,立刻采用移动电话通知分诊护士及溶栓静脉小组,分诊护士立刻启动对该类患者的静脉溶栓绿色救治通道,溶栓静脉小组提前等候接诊。患者入院后由小组中神经内科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同时检验人员立刻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并进行送检,并由急诊护士协助患者完成心电图检查;患者完成心电图检查后由影像科人员对患者进行脑部病变诊断,并将诊断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急诊科室。在患者进行验血和脑部CT检查期间由分诊护士协助患者家属完成缴费及取药。急诊护士应用电子病历系统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院内救治时间及检查数据。
①救治效率:记录溶栓流程优化护理实施前后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检查时间、等待报告时间、急诊救治时间。②救治效果:记录实施前后患者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③满意率:应用自拟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总评分>90分为满意。
实施后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检查时间、等待报告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均短于实施前(均P<0.05),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急性脑梗死中患者救治效率比较
实施后患者救治成功率、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于实施前(P<0.05),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及满意率比较〔n(%)〕
急性脑梗死是急诊常见危急重症,患者病情凶险,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预后差,在时间窗内对患者实施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治疗方法〔5〕。然而,目前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时间是从院内接诊开始,患者接诊后需要进行各种辅助检查,这过程容易导致患者治疗延迟,影响患者溶栓治疗效果〔6〕。DNT是指急性脑梗死患者从就诊到静脉注射开始溶栓时间,DNT时间是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重要指标〔7〕。目前,国际推荐DNT最佳时间为60 min,但我国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DNT时间为150 min,离国际推荐标准还有较大的距离〔8〕。因此,优化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流程将有助于缩短患者溶栓时间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本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优化溶栓流程后发现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检查时间、等待报告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均短于实施前,且实施后患者救治成功率、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而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低于实施前,表明溶栓流程优化护理模式能有效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DNT,为患者救治节省了宝贵时间,提高患者救治效果及救治满意率。本研究为了优化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流程,通过成立溶栓管理小组,小组全面分析了每个时间点延误的原因后,从院前急救、急诊分诊、急诊接诊、血液检验、CT检查、溶栓治疗等方面实施并联模式,通过并联模式进行了各环节时间同步融合,从而节省了患者DNT时间〔9-10〕。此外,通过制订溶栓管理优化流程图使急诊护士对溶栓流程更加明确,急诊护士可根据流程图对患者实施护理,从而减少护理工作盲目性,充分调动护士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护理效率,有效缩短患者溶栓时间〔11〕。另外,医院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对患者实施信息化管理,节省了护士手写文书及病历的时间,使护士能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质量,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从而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率〔12〕。
综上所述,溶栓流程优化护理模式提高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提高患者溶栓治疗成功率及护理满意率。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