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顺英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麻醉科,广东 江门 529100)
臂丛神经麻醉阻滞是行手部、上肢以及肩部手术治疗中常用的麻醉方式。麻醉过程中,采用B超进行引导,可保证药物注射更加准确,将麻醉药物注入神经根处,保证麻醉阻滞成功[1]。本研究经过深入分析,对比各种麻醉药物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将罗哌卡因以及地佐辛联合用于经B超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观察其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肌功能的影响。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实施手、前臂及上臂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术中麻醉方法选择B超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药物选择罗哌卡因、地佐辛。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1~75岁,平均(45.6±4.6)岁。其中,前臂手术17例,上臂手术22例,手部手术11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1~75岁,平均(45.6±4.6)岁。其中,前臂手术20例,上臂手术17例,手部手术13例。纳入标准:患者均经临床明确诊断,符合手术指征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指征。排除标准:麻醉禁忌证者;合并严重脑部疾病、心脏疾病、肝肾功能异常者。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两组患者均行B超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指导其保持仰卧位,将其头部调整为朝向健侧,暴露颈部和肩部并实施局部皮肤消毒清洁处理。使用美国飞利浦公司生产的SPARQ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对进行扫描,定位需要阻滞的神经束。桡侧手术患者,采取肌间沟入路,肘部以下和手掌尺侧手术以腋路入路,在B超引导下,进行外周神经丛穿刺。注意调节进针的角度及深度,将穿刺点选择在超声探头外侧。针尖接近臂丛神经干位置后,回抽无血后,注入地佐辛(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329,规格型号:1mL∶5mg)10mg,以及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耐乐品)(生产厂家:瑞典AstraZeneca AB,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40764,规格型号:10mL∶75mg)30mL(对照组浓度为0.25%,观察组浓度为0.25%)。超声显影药物充分扩散后,观察其在神经束周围浸润情况。对于阻滞不完全的神经束,可将穿刺针退回,重新调整进针方向及阻滞深度,保证完全阻滞。按照阻滞顺序,依次进行尺神经、桡神经以及正中神经等麻醉。本次麻醉操作均由同一具有多年麻醉操作经验的医师进行,保证麻醉效果。
(1)评估麻醉阻滞效果。优:肌松完全,患者术中无躁动;良:患者术中出现轻微躁动,但未影响手术效果;差:患者术中出现明显躁动。麻醉优良率=优比例+良比例。(2)评估两组运动阻滞、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运动功能恢复时间。(3)评估两组患者心肌功能。以血清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结果为准。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40例优、10例良、0例差,优良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31例优、19例良、0例差,优良率为100.0%;两组优与良评分数据对比(χ2=3.934,P=0.047<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运动阻滞起效时间(3.8±1.7)min、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2.3±3.2)min、运动功能恢复时间(5.5±1.2)h;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运动阻滞起效时间(3.8±1.7)min、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2.3±3.2)min、运动功能恢复时间(5.5±1.2)h;两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对比(χ2=6.281,P=0.00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对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由表1可见,分组间麻醉药物注射前CTnI与CKMB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注射后24h,两组心肌功能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观察组略高,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心肌功能分析
臂丛神经麻醉阻滞是用于上肢手术中的有效方法。肌间沟和腋路是主要麻醉药物穿刺入路。这种入路方式安全性较高,且在超声引导下,成功率较高。在麻醉过程中,罗哌卡因以及地佐辛联合用药比较常见。罗哌卡因通过对A-C纤维进行阻断,抑制神经元细胞兴奋作用,降低Na+通道传导作用而发挥麻醉效果[2]。该药物麻醉阻滞作用强,可持续镇痛较长时间,并且具有运动及感觉阻滞起效快优势。地佐辛是新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两者联合用药,可增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用于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麻醉阻滞效果显著。而从麻醉起效时间以及对心肌功能的影响上综合分析,采用0.25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地左辛效果更好,起效更快。